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5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449篇
电工技术   181篇
综合类   1109篇
化学工业   685篇
金属工艺   97篇
机械仪表   418篇
建筑科学   179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377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369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3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7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51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索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G-CNTs)/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荷载作用下GCNTs/水泥净浆的电阻率变化,并分析不同G-CNTs掺量、加载幅度、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CNTs掺量的增加,电阻率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G-CNTs掺量由0.2wt%增加至1.6wt%时,电阻率下降51.8%;电阻率与温度呈负相关;G-CNTs掺量高于0.8wt%时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且电阻率变化率与应力应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1.2wt%G-CNTs掺量下试件的应力灵敏系数和应变灵敏系数分别为2.3%/MPa和291;G-CNTs/水泥净浆电阻率变化率幅值随着加载幅度增大而相应增加,其电阻率变化率曲线在不同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作用下均与应力-应变曲线一一对应,具有良好的压敏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量桥梁监测数据的自动化批量预处理方法,文中针对明州大桥健康监测数据,基于Matlab开发了桥梁监测数据预处理程序。研究表明通过可信度评估、异常数据剔除、遗漏数据插补及平滑滤波模块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了有效预处理,且程序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和自动化性能,能完成海量监测数据的批量化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移动设备上眼动跟踪的精度和效率、降低硬件成本,提出基于注视点回忆的眼动数据感知计算方法.首先利用人的短时记忆特性建立注视点回忆和自我报告机制,要求用户点击移动设备屏幕来提交注视点位置数据;然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注视点数据误差补偿模型,对用户回忆和提交的注视点数据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数据精度.为了验证数据误差补偿模型的效果,设计并开展了用户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数据误差补偿模型后,对于不同类型的测试任务和测试图片,注视点回忆数据精度提高15%~40%.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单片机实验教学以汇编/C语言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入MicroPython的概念,提出MicroPytho固件加Python代码的单片机实验教学新模式,说明相应的层次化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9.
朱悚之 《金属学报》2019,24(6):693-698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患者收住后第1个24 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将8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人FIB,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用血量、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输注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凝血病患者PT>18 s(r=0.623,P=0.024)、APTT>60 s(r=0.722,P=0.018)、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15 s(r=0.719,P=0.033)与ISS评分呈正相关。碱缺失(base deficit,BD)≥6(OR=3.678,95%CI=1.065~9.417)、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OR=5.299,95%CI=1.122~8.711)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OR=0.982,95%CI=0.971~0.996)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人FIB可有效改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病死率、缩短ICU时间,创伤性凝血病与创伤严重程度、合并休克、低体温和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