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建筑科学   28篇
轻工业   79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鲜切甘蓝易造成机械损伤,导致品质恶化,选择合适的保鲜剂配方尤为重要。该文通过研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ε-聚赖氨酸保鲜剂的不同质量分数对鲜切甘蓝品质的影响,采取真空包装,以色泽、质地、外形、气味为筛选指标,对鲜切甘蓝感官品质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鲜切甘蓝的生物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0.3%(m/m)木瓜蛋白酶、0.3%(m/m)菠萝蛋白酶和0.1%(m/m)ε-聚赖氨酸。由响应面方差分析对鲜切甘蓝的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ε-聚赖氨酸>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根据贮藏实验,证明了优化后的生物保鲜剂配方,能有效延缓鲜切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贮藏12 d时,生物保鲜剂处理组鲜切甘蓝维生素C含量为26.23 mg/100 g,还原糖含量为18.92 mg/g,叶绿素a含量为6.08 mg/kg,叶绿素b含量为12.25 mg/kg。结果证明了经优化的生物保鲜剂能有效维持鲜切甘蓝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指标,较单一保鲜剂具有明显优势,可用于鲜切甘蓝的商品保鲜。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销地甘蓝冷藏5 d后鲜切货架品质的影响。以甘肃榆中甘蓝为实验材料,1-MCP熏蒸处理24 h后物流运输到目的地置于冷库贮藏,贮藏5 d后进行鲜切处理及真空包装,置于10 ℃环境货架贮藏,每2 d测定鲜切甘蓝的褐变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1-MCP处理相较于CK组(未进行1-MCP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鲜切甘蓝褐变度的增加,货架末期1-MCP处理Vc含量49.24 mg/100 g、还原糖含量11.69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0.33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7%,均显著高于CK(P<0.05);同时抑制乙烯生成速率、褐变度、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相对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降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延缓甘蓝组织内细菌数量的增加。1-MCP处理能延缓鲜切甘蓝的衰老,维持鲜切甘蓝更好的货架品质。  相似文献   
83.
茶黄素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茶黄素(纯度4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测定法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研究茶黄素的抑菌作用及对变链菌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黄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而对黑曲霉无抑菌作用;荼黄素能明显抑制口腔中主要的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生长及产酸(P<0.05),提高菌液pH值,具有一定的防龋效果.荼黄素是一种天然抗菌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84.
杭州西湖寺观园林历史悠久,浸润在深厚的西湖文化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环境氛围,是西湖园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导空间是景观序列开展的先导,对园林的整体环境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以西湖寺观园林前导空间的形成、作用和营造为脉络、在对黄龙洞、灵隐寺、云栖竹径、虎跑寺和紫云洞等典型的西湖寺观园林的前导空间的分析比较之中,探究前导空间的组织形式、水体和植被设计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前导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王春霞 《山西建筑》2012,38(16):224-225
对提升温州城市绿地景观作了论述,提出温州市城市绿地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丰富绿地层次、注重绿地空间的营造、注重季相变换景观、加强绿地养护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改造提升,从而创造出具有温州特色城市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86.
风水理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曾在民间广泛应用。该文在梳理风水理论及理想风水模式的基础上,以光山净居寺和天台国清寺为例,立足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天台宗佛教寺庙环境中“风水”和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传统风水理论和景观生态效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7.
以6种茶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它们的总酚含量、儿茶素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茶的抗氧化活性、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儿茶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总体上高于与儿茶素总量和EGCG的相关性,表明茶多酚中非儿茶素类多酚物质同样具有重要的抗氧化能力;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EGCG含量的相关性总体上高于与儿茶素总量的相关性,表明EGCG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儿茶素的平均水平;总酚、儿茶素、EGCG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88.
红茶品质的形成与茶树品种原料、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等紧密相关。本文阐述了国内红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红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红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南湖菱果中多酚氧化酶一般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南湖菱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出现的褐变问题,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南湖菱多酚氧化酶(PPO)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南湖菱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6.5,检测波长420nm,最大反应速度Vmax=33.67unit/min,米氏常数Km=0.286mol/L。同时也讨论了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甘薯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及多酚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响应面设计的提取方法对甘薯多酚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物料比1:60,80℃水浴条件下浸提88 min.采用这一提取条件分析并比较了几个有代表性甘薯品种中的多酚含量,发现甘薯多酚含量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其中紫皮紫心甘薯多酚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