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共存组分-环境条件互作的角度,研究了共存物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在不同环境温度(25、40、55、70、85℃)下对辛烯基琥珀酸改性燕麦β-葡聚糖酯(octenylsuccinatemodified oatβ-glucan ester, OSβG)胶束形成及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添加谷氨酸OSβG胶束化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呈现递增趋势,其余氨基酸及对照OSβG胶束化的CMC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各氨基酸及对照OSβG胶束的粒径呈现“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各氨基酸(除谷氨酸外)及对照OSβG胶束的ζ-电位绝对值呈现“U型”变化趋势,其峰值总体上位于55℃;随着温度的增加,多数氨基酸及对照OSβG胶束溶液的表面张力总体呈降低趋势。氨基酸种类、温度变化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OSβG胶束各特性参数的影响都显著,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各氨基酸与温度通过分子内/间作用力(如氢键、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影响胶束结构及其特性,但氨基酸的荷电状...  相似文献   
5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0):196-203
为了明确间歇热处理技术对变温物流血橙的保鲜作用,以‘塔罗科’血橙为试材,经56℃热水处理不同时间后将其放入20℃的水中进行回温,分为连续组120 s(H)、间歇组60 s(Ia)、间歇组40 s(Ib)和间歇组20 s(Ic)四个处理,其总有效的热处理时间为120 s,处理后经历贮藏(2℃、RH 90%~95%条件下21 d)、模拟运输(10℃、RH 60%~70%条件下7 d)和货架(20℃、RH 60%~70%条件下7 d)3个常见物流变温环节,研究不同处理在变温物流期间血橙热损伤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a、Ib组降低了热损伤和腐烂率,提高果蔬表皮的PPO、POD、SOD、CAT的活性;同时Ib组可以维持较高的血橙硬度、花色苷、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然而H、Ic组促进了热损伤和腐烂率的发生。综合分析,Ib间歇热处理组的血橙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3.
《粮食与油脂》2017,(3):57-60
以大叶麻竹笋为原料,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纳米竹笋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竹笋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浓度2.1%、物料温度31℃、均质压力33 MPa。在此条件下,纳米竹笋膳食纤维得率为83.34%。  相似文献   
54.
添加燕麦麸皮对挂面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麦麸皮对挂面品质特性的影响,在面粉中分别添加0、5%、10%、20%、30%燕麦麸皮,并对挂面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燕麦麸皮显著增大了挂面的蒸煮损失、吸水率和混汤吸光值(p0.05),改善了面条的断条率(p0.05);随着燕麦麸皮添加量的增加,挂面的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大(p0.05),而粘性和弹性呈下降趋势,挂面的感官品质变差。燕麦麸皮的添加量为20%时,挂面的综合品质最好。因此,燕麦麸皮的添加,改变了挂面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55.
该文研究了卤烤兔肉丁在不同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确定了卤烤兔肉丁中关键的风味物质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卤烤兔肉丁在鲜肉、腌制、卤制、烤制、二次调味和成品6个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6个加工过程中共鉴别出137种挥发性物质,通过计算气味活性值,发现在卤制、烤制、二次调味和成品阶段,芳樟醇、2-丙烯-1-硫醇和草蒿脑的气味活性值较高,被认定为卤烤兔肉丁的主体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差异,并且不同加工过程中的风味物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分离。该研究确定了卤烤兔肉丁中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和修饰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对促进兔肉加工产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发酵保藏对酸肉营养及安全性的影响,采用黔渝地区传统方式发酵和保藏酸肉,并测定不同时段酸肉的物理特性、主要营养安全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酸肉色泽和质构在发酵保藏过程中变化显著(P 0. 05),发酵20~50 d具有较好的硬度、咀嚼性和色泽,但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凝胶逐渐劣化引起弹性下降,肉色开始变淡发黄;整个发酵期间,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亚硝酸盐逐渐增加,但均低于相关安全标准限量;呈上升趋势且与发酵保藏时间线性良好,可作为评判酸肉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发酵20~180 d酸肉的乳酸菌数和p H值分别在6. 28~6. 70 lg CFU/g和4. 47~4. 78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肠杆菌生长;感官评价显示发酵50~80 d酸肉品质良好,20 d和110 d次之,通过结合TBA值和TVB-N值初步判断酸肉采用发酵方式进行保藏,食用期以110 d内为宜,不宜超过140 d。  相似文献   
57.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苦荞麸皮进行预处理,并结合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了汽爆处理前、后的苦荞麸皮多酚在不同胃肠消化阶段的释放量,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前后的苦荞麸皮多酚释放量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均有提高;汽爆处理后苦荞麸皮胃、肠消化液的细胞抗氧化性增强,EC50值分别为(19. 95±0. 37)和(150. 32±6. 43) mg/m L;汽爆处理后苦荞麸皮胃消化液对Hep G2细胞有抑制效果,EC50值为(9. 37±1. 20) mg/m L。说明蒸汽爆破处理的苦荞麸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可为科学评价苦荞麸皮的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1):106-112
通过测定鸡肉湿腌过程中的质量、水分、盐分、剪切力、蒸煮损失和压榨损失的变化,分析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3%、6%、9%、12%、15%)对鸡肉传质动力学、嫩度和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变化量和水分变化量随食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a Cl变化量随食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剪切力、蒸煮损失和压榨损失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5种食盐浓度的传质预测模型均有较高的线性关系,可以较好地应用于鸡肉的腌制。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含量、Na Cl含量、嫩度和保水性等因素,风鸡腌制工艺较为合适的食盐添加量为9%,最佳的腌制时间为36~48 h。  相似文献   
59.
以鸡肉为原料,酶解处理后熬制鸡汤,利用流变仪测定酶解鸡汤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酶解鸡汤的脂肪、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和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性变化(p0.05),分别达到2.5%、0.47%、6.57°Brix、717.76mg/100m L;酶解鸡汤流变特性指数n=0.55399~0.6717(R20.95),为假塑性流体、呈剪切稀化;酶解时间越长,酶解鸡汤粘度越大,对照组的粘度为0.0013Pa·s,酶解50min后,粘度增加到0.0328Pa·s,增加幅度最大;温度越高,酶解鸡汤的粘度都有所下降,酶解处理50min鸡汤的粘度由0.125Pa·N下降到0.0137Pa·N,下降幅度最大。酶解对鸡汤的营养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存在显著的影响,鸡汤酶解能有效的增加鸡汤中主要营养物质,改变鸡汤流变学特性,对实际生产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0.
新型冷冻和解冻技术在肉类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藏是肉类食品的主要贮藏方式之一,而冷冻和解冻过程是影响冻藏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冷冻和解冻方法耗时长,极易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及品质的降低,已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发展能够较好地保持肉类食品品质的新型快速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对目前先进的冷冻和解冻技术在肉类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行重点综述,分析了各技术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为肉类食品冷冻工业的实际生产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