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49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41.
以菜籽粕为原料,以菜籽粕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植物乳酸菌、黑曲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实验,进行最佳菌种组合和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单菌发酵黑曲霉菌效果最好,菜籽粕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含量分别为38.4%和3.682%;混菌发酵最佳菌种组合为植物乳酸菌、黑曲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其接种量分别为4%、6%、6%,优化发酵条件为水料比1.7∶1、34℃下发酵48 h。在上述条件下菜籽粕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含量分别为42.5%和7.86%,硫甙含量降至21.637μmol/g、植酸含量为0.27%、单宁含量为0.41 mg/g,得到高蛋白、多肽、低毒的菜籽粕饲料。  相似文献   
42.
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获得复合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棉籽粕45%、菜籽粕15%、玉米酒精糟15%、麸皮21%和硫酸铵2%为发酵基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为2∶1∶1、接种量12%、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45%、发酵温度34℃和发酵时间60h为发酵条件,发酵后粗蛋白质达42.5%,比发酵前提高15.5%;游离棉酚从1 240mg/kg降至360mg/kg,脱毒率达71%;粗纤维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从菜籽粕中水提菜籽多糖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料液比为因素,以菜籽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菜籽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4 h、料液比1∶34、提取1次的条件下,菜籽多糖得率为2.09%。  相似文献   
44.
油菜籽饼粕中植酸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了简单有效的植酸测定方法,通过对油菜籽饼粕中植酸的提取量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筛选,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植酸最佳提取工艺:在提取温度为44,11~55.23℃时,只需在pH为9.70~10.96,料液比为21,87~25.74g/mL的条件下,油菜籽饼粕植酸提取量即可达到62.367mg/g(本实验中心点预测值)以上的提取量。对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得知:在pH、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分别为10.96、56.07℃和23.96g/mL时,油莱籽饼粕植酸提取量可达到最大预测值为62.716mg/g。  相似文献   
45.
进口双低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 ,其产量将近占到世界产量的近 1 / 3。但是 ,我国菜籽的品种大多是普通菜籽 ,菜籽中的芥酸和硫甙的含量都很高 ,其菜粕的营养价值大大低于进口双低菜籽。目前世界上的油菜籽种植国已全部选用双低品种 ,其菜粕中的硫代葡萄糖甙的含量低于2 0 μmol/g,可以大大提高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因此 ,近几年我国双低菜籽的进口量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主要研究进口双低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含量 ,并对进口双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降低抗营养因子效果的方法 ,为进口双低菜籽粕在饲…  相似文献   
46.
该研究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态发酵、酶解两步法协同处理农副加工产物(菜籽粕、豆粕)制备发酵蛋白,以达到改善蛋白质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的目的。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原料组成为70%菜籽粕+30%豆粕;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蛋白原料初始含水量45%,米曲霉麸皮种子接种量3%,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30 ℃;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2 h,酶解初始含水量56%,酶解温度50 ℃。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蛋白的蛋白溶解度(65.80%)提高97.49%,酸溶蛋白/粗蛋白(44.13%)提高779.75%,硫苷含量(8.63 μmol/g)降低69.14%。表明利用两步法处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能在改善蛋白品质的同时,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7.
为了提高中性蛋白酶的产量,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微生物配伍发酵菜籽粕产中性蛋白酶的条件。确定了微生物配伍菌种为Bacillus subtilis UV-7+UN-11(1∶1);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中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BoxBehnken设计,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7℃,转速193r/min,接种量为7.58%,该条件下中性蛋白酶活力的理论值为2709.9U/m L,在最佳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中性蛋白酶活力为(2714.5±2.4)U/m L,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比未优化前的2602.7U/m L提高了4.3%。  相似文献   
48.
采用HPLC法对不同pH值条件下双低菜籽粕分离蛋白分子量进行测定,研究pH值对其分离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有明显的蛋白质峰的出现,其分子量在30 000 u左右,同时几乎检测不出其他高分子物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49.
李文林 《中国油脂》2004,29(12):27-27
2004年10月12日,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持在武汉召开了"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工艺技术"成果鉴定会。以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刘世鹏院长、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谢科生院长等为首的鉴定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  相似文献   
50.
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分别对双低油菜品种、双高油菜品种菜籽中油脂的萃取动力学进行比较研究 ,建立未破碎菜籽的萃取动力学模型 ,以确定其油脂的萃取参数和预处理方法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平板模型对未破碎油菜籽所建立的指数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油脂的萃取过程。菜籽品种对油脂的萃取特性有较大影响。 6 0 2油菜籽品种的原料含油率稍高 ,萃取过程的油脂扩散系数较大 ,萃取后的残油量较低。蒸炒和轧片都可以提高油脂的扩散系数 ,降低残油量。其中以轧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