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9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626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经过多年不懈整治,我国棉花掺杂使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极少数不法棉花商贩还在干着掺杂使假勾当,而且手段是越来越"高明"和隐蔽,使打假工作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泛接触,多动脑筋,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652.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在食品掺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由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食品掺假分析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论述, 并综述了近10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实用性较强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假分析中应用, 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53.
电子鼻作为一种新型仿生嗅觉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时间短、样品预处理简单、检测结果可靠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基于不同检测原理和机制的新型电子鼻传感器,其类型和阵列的差异与电子鼻的应用扩展密切相关。本文重点阐述电子鼻中金属氧化物型、导电聚合型、质量敏感型、场效应管型、光纤型等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影响电子鼻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并概述电子鼻在生鲜肉与肉制品掺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电子鼻的工业化推广和肉品掺假检测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4.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一种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IR)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其定义为波长为780--2526nm的光谱。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首次应用于农副产品的分析,但因技术尚不成熟.起初发展迟缓。20世RB8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化学计量学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光谱仪制造技术的日益完善,近红外光谱分析测量信号实现数字化,大大促进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食品品质分析,具有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分析过程无需化学试剂,分析速度快(一次可以分析多个指标)等特点,因而日益成为重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655.
PCR技术在肉类掺假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对研究者、消费者、食品工业和政策制定者等各个方面来说,食品的真伪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肉类工业。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目前肉制品鉴定的方法,包括蛋白和核酸两个层次,用于肉制品鉴定的各种目的基因的选择。回顾了PCR技术在国内外肉类产品掺假鉴定中的重要应用。指出了PCR技术在肉制品鉴定中的不足,与各种新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等)有机结合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56.
为了实现对掺假芝麻油的快速鉴别,将豆油、花生油、棉籽油和菜籽油分别与同一种纯正芝麻油按体积分数0.5% ~ 100%的比例混合,在3 200 ~ 10000cm-1光谱范围内采集了掺假芝麻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通过特征谱区的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的优化,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建立了芝麻油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4种掺假油品有不同的较优光谱处理范围;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于掺假量5%~100%的芝麻油真伪识别率达到100%;而掺假量在5%以下时,两种方法都失去鉴别能力,说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检测掺假芝麻油时的最低掺假下限为5%.综上,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在掺假量大于5%时,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真伪芝麻油.  相似文献   
657.
分析了蜂蜜检测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蜂蜜质量安全的对策,包括保证蜂蜜国家标准的切实执行,保证把食品信息如实传达给公众,从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以保障蜂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58.
研究原料乳中硫氰化物掺假物质定性检测的方法,通过向原料乳中人为添加定量硫氰化物,在酸溶液中硫氰酸根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可溶于水及乙醚的血红色化合物,根据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的多少,所显示的颜色不同。通过颜色反应判定原料乳中是否添加硫氰化物掺假物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检测原料乳中硫氰化物质量分数在0.005%以上,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时方法操作简单,结果便于观察,适用于乳制品企业进行原料乳质量验收检验。  相似文献   
659.
1999年8月9日,广东省肇庆市发生数百人食物中毒,经调查证实是由于食用油中掺入矿物油所致,经各级卫生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及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680多名病人陆续康复,无死亡病例。在当地政府及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引发中毒的“豆油”的来源及去向均查明并全部追回,事态得到了控制,无新病例出现。1 中毒情况11 中毒经过及临床症状 1999年8月6日起,肇庆市端州区昆庆毛绒厂部分工人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经自行服药症状未能缓解,至8月9日上午,腹痛腹泻病人逐渐增多,引起厂方重视,症状较重病人被陆续送到区内的黄岗人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660.
探讨了在奶粉、豆奶粉、鱼粉中人为掺入尿素、硫酸铵等含氮化合物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实验证明:用95%乙醇能很好地将尿素与食品中蛋白进行分离,回收率较高,并能方便、快速测定掺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