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2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酒酿造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并阐明其优势真菌群落结构及其随酿造工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酒曲中主要优势菌有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堆积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念珠菌属(Candida);窖内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窖泥中主要优势菌有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镰刀菌属(Fusarium)。同一酒厂和不同酒厂新老车间酒曲、堆积发酵、窖内发酵、窖泥之间真菌组成相似度较高,但其优势菌群丰度差异显著。发酵车间使用年限及窖龄影响着酿酒微生物多样性;使用时间长的车间和窖池其环境微生物种群结构更稳定,优势菌群更突出。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石花典型白酒在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之间的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风味指纹图谱对白酒的香型和品种进行分析对比,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白酒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石花白酒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5种、醛类6种、酮类3种、醇类2种、酸类1种和呋喃类1种。通过指纹图谱对比特征风味成分,可以清楚区分不同香型、不同品种的白酒;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基于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石花白酒样品进行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23.
白酒新兴品牌建设往往面临停滞不前的现状,目前随着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推进,国家出台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但是白酒行业仍需进一步加快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进程。该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白酒行业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两大中心环节中分别原厂委托制造(OEM)模式与圈层营销,为白酒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后续品牌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设策略,同时为白酒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4.
李明宇  牟凤菊 《中国酿造》2023,42(2):251-257
在新发展格局下,为有效推动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该文以辽宁白酒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辽宁白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在政府制度政策层面,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改善营商环境、强化财税支持、优化融资方式;在企业创新驱动层面,注重党建引领创新、营销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创新、数智赋能创新;在产业生态系统层面,注重构建“政府-协会-高校-企业”联动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打造东北白酒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从而为未来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同时对于其他省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我国是白酒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质量安全是白酒产业的基石,关系着行业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白酒的质量安全风险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条,该文全面分析了白酒在生产、存储、经营和消费中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根据产生原因将其归类为内源性风险、外源性风险和品质风险,并结合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风险的防控措施建议。通过总结白酒中食品安全风险的研究以及提出防控措施的建议,旨在为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提供技术参考,提升白酒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6.
27.
为提高半固态苦荞小曲酒的出酒率,酿造出香味协调、风味较为独特的小曲酒,该试验考察了半固态发酵工艺中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其出酒率、总酸、总酯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半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1.5(g∶mL),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在此最佳条件下,苦荞小曲酒出酒率为58.06%,感官评分为85.33分,总酸含量为0.69 g/L、总酯含量为2.18 g/L,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酯类19种、酸类5种、醛类2种、其他类4种。  相似文献   
28.
为实现人工窖泥发酵剂(APMSC)的品质控制,从前期开发的发酵剂配方中分别取出老熟窖泥、曲药、酒糟和黄水初步形成4个简化配方,采用扩增子测序和色谱技术比较了各配方发酵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香味物质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各配方发酵剂样品中共检测到70个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71.43%为各组样品共有,未检测到独有OTU。各配方样品的优势微生物均存在于其余分组中,仅物种相对丰度有所差异。根据酿酒有益微生物的丰度高低,选择了一种简化配方(无老熟窖泥作原料)发酵剂养护窖池,使酿造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即使缺失了某一种培养原料,人工窖泥发酵剂的功能微生物物种也可能由其他原料补充,而原料种类的减少是实现发酵剂品质控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9.
酒产品的蒸馏技术主要为固态蒸馏技术和液态蒸馏技术,不同的蒸馏技术由于原理、设备和工艺的不同,所形成的产品风味各有特色。该文以两种蒸馏技术所形成的经典产品为例,对中国白酒与葡萄白兰地的主要风味区别进行概述,阐明其异同。并探讨原料、微生物和设备,以及相关生产工艺对产品风味及成分的影响。为开发出适合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口感的白酒与葡萄蒸馏酒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