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0篇
化学工业   30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0篇
轻工业   568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出口板栗馅加工中的褐变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找到了引起板栗褐变的主要酶是多酚氧化酶 ( PPO)。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 p H等对 PPO的影响 ,以及对不同护色液的筛选、各种工艺条件的优化 :最终产品的理化项目和卫生指标的测定等研究 ,提出了抑制其褐变的有效方法和技术要点 ,并在防止酶促褐变的基础上 ,抑制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82.
以采自河南信阳的板栗为试材,进行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于0℃低温下贮藏,通过测定失重率、腐烂率和VC等指标,旨在研究其对板栗采后生理的影响。得到试验结果:1.0μL/L 1-MCP处理可有效抑制板栗失重、VC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推迟果实的后熟与衰老。0℃贮藏75 d以后,好果率达86.6%,且外观色泽饱满,风味正常。  相似文献   
83.
针对板栗贮藏期内失水严重、腐烂率高、营养成分降低等问题,以迁西3113 品种板栗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协同壳聚糖(chitosan,COS)处理对板栗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80 d,1-MCP 协同COS 复合处理的板栗比对照组呼吸高峰降低16.96%,且延迟30 d 到来;失重率、腐烂率分别降低65.82%、61.87%,差异显著(P<0.05);淀粉含量、维生素C 含量分别增加116.62%、75.44%,差异显著(P<0.05);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酶活峰值降低42.86%,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峰值降低58.40%;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保持板栗组织结构完整。因此,1.00 μL/L 1-MCP 协同1.50% COS 复合处理对保持板栗果实贮藏期品质最有效。  相似文献   
84.
选取板栗内皮作为吸附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振荡吸附的方法研究了板栗内皮对PH2.0的酸性废水中,镉、铅、铜、锌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板栗内皮的加入量为30g/L,反应时间1h,达到对溶液中4种重金属离子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Cd98.9%、Pb99.6%、Zn98.9%、Cu98.7%;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板栗内皮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为Cd3.2、Pb90.8、Zn27.3、Cu52.4mg/g;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在60min内可以达平衡。Elovich方程最适合描述板栗内皮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行为,板栗内皮对镉、铅、铜、锌4种重金属的吸附速率和吸附时间成反比,同一时刻对4种重金属离子吸附速率大小依次是Pb2+〉Cd2+〉Cu2+〉Zn2+。  相似文献   
85.
为确定更优的微波干燥模式以缩短干燥时间、降低干燥能耗,并获得外观无明显褐变的板栗片,研究固定功率连续干燥、固定功率间歇干燥和变功率连续干燥3 种模式下,微波频率、微波功率和干燥时间对板栗片干燥特性和能耗的影响,并对较佳的微波干燥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915 MHz 和2 450 MHz 频率下,变功率连续干燥均为最好的板栗片微波干燥模式。其中,915 MHz 频率下变功率连续模式干燥用时120 min,单位质量微波能耗为7.6(kW·h)/kg,干燥效率为2.22%,优于其他2 种微波干燥模式;2 450 MHz 频率下变功率连续干燥模式用时和单位质量微波能耗分别为60 min 和3.3(kW·h)/kg,干燥效率为4.40%,优于其他2 种微波干燥模式;2 450 MHz 频率的干燥用时、单位质量微波能耗、亮度L*值和干燥效率均明显优于采用915 MHz 微波设备的情况。因此,2 450 MHz 变功率连续微波干燥耗时短、能耗低且适应连续化生产要求,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板栗片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86.
以信阳大板栗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酸解法优化板栗RS_3型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并对板栗RS_3抗性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进行评价。在制备板栗RS_3型抗性淀粉的单因素试验时发现,淀粉乳浓度、盐酸浓度、超声波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均对RS_3型抗性淀粉得率有显著影响;以板栗RS_3型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RS_3型板栗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为:淀粉乳浓度为25%,盐酸浓度为1.5%,超声波温度8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0 min,RS_3得率为10.39%;板栗RS_3体外消化特性试验表明:板栗RS_3抗性淀粉具有很强的抗消化性;板栗RS_3抗性淀粉在人工胃液消化20min~240min,消化率不足1%;在人工肠液中消化20min~240min,消化率为2.62%~3.90%;板栗RS_3型抗性淀粉经过人工胃液消化4h后,再经人工肠液消化20min~240min,消化率从4.1%上升到9.4%,相比较单独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而言,抗性淀粉的消化率明显上升,但比板栗淀粉的消化率18.5%~47.8%明显偏低;这一特性为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7.
《广西轻工业》2018,(4):25-26
板栗壳棕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为壁材制备板栗壳棕色素微胶囊,并研究微胶囊化后的板栗壳棕色素的稳定性,包括光稳定性、热稳定性、p H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介绍了板栗猪尾软罐头的加工方法和质量指标,为板栗烧猪尾这道传统菜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并为同类中式肉类菜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该产品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其生产工艺简单,适用于食品企业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9.
板栗切口对微波干燥工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板栗的切口有利于在干燥过程中进行开壳脱衣。本文分析了板栗的切口形式、切口的放置方向、切口数目和切口长度对干燥效果产生的影响,获得了板栗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为板栗切口机械的研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后续的机械脱壳去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0.
色泽是构成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或赋予食品良好色泽是食品工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板栗壳棕色素是一种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甚至对人体具一定保健作用的天然色素,故可作优良的食品添加剂.然所含杂质则大大地降低其色价和品质,本文将板栗壳棕色素分别用101果汁澄清剂、ZTC1+1Ⅱ型澄清剂和壳聚糖进行絮凝处理,确定了各自的作用条件,并对其絮凝效果进行比较.101果汁澄清剂法:101果汁澄清剂1/125(v/v),温度室温(约15℃),色价7.27;ZTC1+1Ⅱ型澄清剂法:先B后A,B1/500(v/v),A1/1000(v/v),温度约40℃,色价9.39;壳聚糖法:1/125(v/v),温度约50℃,色价6.67.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棕色素色价提高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总体上看,ZTC1+1Ⅱ型澄清剂法效果最好,色价高达9.39,故ZTC1+1Ⅱ型澄清剂法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