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7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刘东云  周波 《中国园林》2001,17(3):59-61
本文详细介绍波士顿的“翡翠项圈”和波士顿都会的开放空间系统,以及刚刚完成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旨在介绍一些国外先进的景观规划思想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等,同时让大家认识到规划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居民户外体力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其接近度被认为与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关系,靠近绿道等绿色空间居住的居民参与体力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本文以广州市一条典型滨江城市绿道为例,对比了不同接近度下(家到绿道距离)低、中、高强度体力行为的活动水平,探讨了绿道接近度对使用者体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度对低强度的散步行为影响显著,靠近绿道的使用者散步的水平要高于较远者;而对中、高强度的体力行为,接近度影响的显著性不明显。整体上,虽然结果没有充分表明距离绿道较近使用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比较远者高,但证明了绿道建设对增加居民户外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越靠近绿道的居民受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及声景学相关研究在国内的兴起,声景对城市绿地的影响日渐加深。基于客观声压级与主观声舒适度评价两种数据的绿道声环境表现,通过解析场地声景优劣的影响因素,运用多维视角提出锦城绿道一期声景优化的策略与建议。并得出以下主要成果及结论:首先,城市道路所产生的车流噪声对绿道影响显著,绿道内部景观节点处呈现出高声压级点状聚集。其次,游客对安静的声环境期待较高,较为安静且自然声较高的区域更容易被游客接受,同时消极声的干扰程度、场地功能的协调性是产生声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全局统筹规划并在声源、传播过程及受声处实现多过程管控才能够形成协调的声环境。  相似文献   
14.
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本文首先以研究范围和关注点为两条脉络,回顾了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关注点的演变。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当前绿道规划的总体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广东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规划和市区层面的佛山市绿道网规划为例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道理论在我国应用实践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当前城乡规划当中的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特性差异性对于绿道发展的挑战,如何将绿道规划良好地整合到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当中,以及绿道当中的用地来源、组成与控制、绿道平衡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经验,来探讨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干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限制了绿地的成片建设,许多城市目前未形成功能完整的绿地系统。本文提出将绿洲地区用于灌溉的渠网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中,强调林网水网一体化设计,并以新疆建设兵团农三师河东新镇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意义出发,结合浙江省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乡村线性空间规划建设的局限性和不足,表明了发展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平原地区到滨海地区在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游憩活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侧重和乡村绿道发展类型,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评价因子和评价结构,并依据不同地区线性空间特点和侧重得出评价因子权重,从而形成了浙江省乡村绿道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后对模式在规划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姚遥  魏晓冬  冯伟  王峰  吴昀晖 《城市规划》2015,(Z1):102-106
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短距离出行的最佳选择,也是建设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规划通过调查研究,充分把握丽水城市特色与交通发展特征,找出了丽水自行车交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按照以问题导向应对近期改善,以目标导向应对远期发展的思路,提出由城市道路自行车系统、自行车绿道系统、自行车衔接系统及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有机构成丽水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体系。并对每个子系统进行详细规划,选择绿色交通示范区进行路段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18.
郭美锋  彭蓉 《华中建筑》2004,22(6):104-106
城市绿色通道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其对改善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和城市景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立足城市绿色通道系统研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现状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构建具有生态廊道功能和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功能的城市绿色通道系统,并系统地阐述了其特征、必要性以及构建法则。  相似文献   
19.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统筹指导,地方建设为主"的原则,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和建设工作进展迅速,初具成效。为确保绿道综合功能的发挥,需及早谋划绿道网建成后的管理机制问题,防止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本文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初步探索了绿道管理机制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丽  肖歆  邓小飞 《风景园林》2020,27(7):87-93
城市绿道作为调节城市气候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从营造良好微气候的角度出发进行绿道设计值得探究。以广州地区为例,重点研究绿道设计中铺地材质和周围景观环境2个基本要素对绿道微气候的影响,探求适宜的绿道微气候营造方法。对不同铺地材质和周边景观环境组成的16条绿道进行实测,定量分析水体、树荫以及铺地性质等对绿道微气候的影响。研究表明:铺地材质和周边景观环境以不同的方式对绿道微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两者组合时互相影响,共同调节绿道微气候。铺地材质主要通过加热空气调节绿道微气候,首选反射率适中、含水量较高的铺地材质,如透水砖等,利于降低空气温度并减少人行高度短波辐射,对于遮挡少的周围环境,尤其要避免与低反射率的沥青和水泥组合。不同周边景观环境调节热环境的方式各异,建议采用乔—水、乔—草等复合环境,既能有效控制太阳辐射量,又能生风、降低空气温度、改善综合热环境;应避免使用灌木,尤其是与不透水阶砖等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组合。根据周围环境和下垫面材质的特性及其相互影响来进行合理搭配,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绿道微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