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7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2018年一周内(3月2631日)上海市中心城区百度热力图进行分时段统计分析发现:同一规划级别的城市中心在城市空间热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与上海市现行城市规划中强化城市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以及地区中心的建设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为缩小同级别城市中心的空间热度差异,以提升空间热度为导向,选取空间热度较低的代表性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龙阳路副中心,以公共设施类POI(Point of Interest)核密度分布为基础、道路与交通设施类POI核密度分布为补充,进行绿道选线与优化结果分析。同时,根据人群空间热度,从绿地类型、使用时间2个维度,以及主轴线规划、副轴线规划、绿地斑块规划和夜间灯光设计4个方面提出花木-龙阳路副中心区绿道优化策略,在实现区域绿道覆盖率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绿道构建提升区域内部的连通性,进而提升空间热度。  相似文献   
32.
增城市绿道规划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增城市绿道建设的特色和成效显著,本文主要对增城市的绿道规划内容和建设经验进行介绍,以期为其它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3.
在快速的旅游业发展进程和风景度假区开发建设中,建设并不总是遵循"最佳设计"原则。旅游业和地产业的发展常常要以风景文化资源损失为代价,景区、景点、度假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当地居民的搬迁来获得发展空间,而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旅游度假区打破这一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其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尝试了一套新的模式。设计团队对项目区域进行了自然、人文、政治层面的全面分析,鼓励原住民的参与,与政府、开发方、设计方共同形成愿景,并将整个大区划分为不同等级分别对待,将不宜耕田的地块划为一期,提供示范区具体设计和设计导则,在保证原住民基本不搬迁的前提下形成具有特色的小镇风格旅游度假区,发扬当地黎峒文化,收到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4.
程智鹏  陈茜  梁立雨  郝佳 《风景园林》2022,29(6):115-120
绿道网络建设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焦点,而绿道网络综合评价是绿道网络提升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过程。深圳市是中国第一批建设绿道的城市,在绿道建成10年后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对于城市绿道网络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地调研,从城市绿道基本功能、空间品质和系统连接3个维度,构建深圳市福田区的城市绿道综合评价体系,对已建成绿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绿道系统可达性较高,但整体通畅度不佳,基本功能有待完善;绿道整体安全性较低,使用体验有待改善,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绿道对于城市重要开放空间及文化节点设施的连接度不够,主题不够鲜明,未能作为文化承载媒介发挥效益;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在中心城区,且多以绿道连接线的形式出现,正线建设比例较低,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基于评价结果提出:1)需强化绿道骨干网络,加强紧密连接群众生活的社区级绿道以及公交微枢纽的绿道建设,提升绿道系统整体运行效率;2)注重绿道设计的空间体验;3)加强绿道与自然、文化、生活的连接融合,充分发挥绿道系统的复合功能,为未来福田区乃至深圳市的绿道网络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5.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planners and landscape architects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open space planning concept called ‘greenway planning’. This approach aims at nature protection that balances both conservation and growth, creating livable environments and maintaining open spaces. In Istanbul, the functional and spatial connectivity of greenways can protect the local landscape against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problems. This study aimed to emphasize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an ecologically based planning approach. After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urrent greenway planning process in Europe and America, a planning strategy was determined for Haliç reflecting all characteristics of Istanbul and possibly representing the first greenway example in the city. Haliç was degraded by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migration and inappropriate land use plans through the ages and existing greenway corridors had disappeared. As a result, current greenway planning strategies were foreseen as a solution to prevent threats to heritage and re-emphasize the lost identity of Haliç. It was emphasiz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greenway plan that could be applied for Istanbul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36.
美国社区绿道为提升民众公共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美国社会发展时间脉络与健康诉求,梳理了社区绿道5个发展阶段:发挥自然疗愈、激发社区活力、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体力活动、实现生态服务,归纳了不同阶段的社区绿道发展特征,总结了社区绿道发展规律。研究表明,美国社区绿道选线由依托自然资源到塑造人工自然,空间形态由单一线性到网络化覆盖,健康诉求由单一个体健康到个体、社会及生态复合健康,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到公众参与。研究旨在促进“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  相似文献   
37.
姚遥  魏晓冬  冯伟  王峰  吴昀晖 《城市规划》2015,(Z1):102-106
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短距离出行的最佳选择,也是建设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规划通过调查研究,充分把握丽水城市特色与交通发展特征,找出了丽水自行车交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按照以问题导向应对近期改善,以目标导向应对远期发展的思路,提出由城市道路自行车系统、自行车绿道系统、自行车衔接系统及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有机构成丽水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体系。并对每个子系统进行详细规划,选择绿色交通示范区进行路段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38.
河流堤坝和废弃铁路线在构建具有匈牙利特色绿道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匈牙利境内目前防洪堤的长度达到4 220km,已经关闭或者即将关闭的铁路线总长达3 713km.在国家层面,防洪堤和废弃铁路线较适合发展成为绿道系统,因为这些构筑物属于国家财产,能够立即施工,途经各种景观区域,并且连接各个旅游景点.即使河堤和铁路线并不能构成一个遍及全国的网络,但它们确实具有造景潜力,因此能够在匈牙利绿道网络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39.
徐文辉 《中国园林》2012,28(6):12-15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内容、过程、保障措施的反思,指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是深化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层次性与相互衔接建设是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各类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探讨了以乡村绿道带动城市绿道建设与提升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从技术创新和体制保障2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绿道建设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利用景观连接度的方法对福州市绿地景观绿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针对福州市绿地景观连接性较弱的现状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