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64篇
  免费   3856篇
  国内免费   3108篇
电工技术   1904篇
综合类   4156篇
化学工业   18759篇
金属工艺   9730篇
机械仪表   7248篇
建筑科学   2570篇
矿业工程   1741篇
能源动力   737篇
轻工业   6210篇
水利工程   653篇
石油天然气   3190篇
武器工业   611篇
无线电   70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207篇
冶金工业   3249篇
原子能技术   604篇
自动化技术   1749篇
  2024年   376篇
  2023年   1509篇
  2022年   1681篇
  2021年   1678篇
  2020年   1575篇
  2019年   1779篇
  2018年   1072篇
  2017年   1467篇
  2016年   1660篇
  2015年   1874篇
  2014年   4050篇
  2013年   2923篇
  2012年   3725篇
  2011年   3788篇
  2010年   3605篇
  2009年   4129篇
  2008年   4875篇
  2007年   4400篇
  2006年   3797篇
  2005年   3971篇
  2004年   3193篇
  2003年   2665篇
  2002年   2298篇
  2001年   2045篇
  2000年   1844篇
  1999年   1519篇
  1998年   1408篇
  1997年   1328篇
  1996年   1303篇
  1995年   1134篇
  1994年   1069篇
  1993年   879篇
  1992年   922篇
  1991年   837篇
  1990年   838篇
  1989年   80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1年   7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分析单层石墨烯纳米片对核态池沸腾换热的影响机理,对基液为R141b、分散相为单层石墨烯纳米片的纳米制冷剂的核态池沸腾换热特征进行了测定,采用Hot Disk热物性分析仪和铂金板法分别测定了石墨烯纳米制冷剂的热导率和表面张力,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沸腾后加热表面的润湿性和形貌特征。实验中,单层石墨烯纳米片的质量百分含量(ω)为0.02%~0.50%,实验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热流密度为20~200 kW/m2。实验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纳米片的加入,使制冷剂R141b的核态池沸腾换热得到强化;当ω=0.2%时,换热系数提高比例出现峰值,为57.7%。伴随ω的增加,石墨烯纳米制冷剂的热导率增大、表面张力减小,沸腾表面润湿性增强且微腔数先增后减,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存在一个最佳的单层石墨烯纳米片浓度(即ω=0.2%)使换热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极限拉伸强度和压缩屈服强度等试验手段,评价了不同往复挤压道次对LC9铝合金表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往复挤压道次能显著影响LC9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合金的力学性能随着往复挤压道次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00℃条件下当往复变形道次为4次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结合PVD涂层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简述了各种表面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PVD涂层工业制备过程中的应用。PVD涂层工业制备过程中涉及的表面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清洗、去毛刺、喷砂、钝化、抛光、脱气及退涂等。结合各种表面处理方法的特点及使用效果,对不同工作条件的待镀产品制定相对应的前、后处理工艺,确保涂层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其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合成了一种对氧化还原(Redox)和CO_2/N_2具有双重刺激响应的表面活性剂11-苄硒基十一羧酸铵盐(BSeUA),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研究了BSeUA在Redox和CO_2/N_2刺激响应前后的分子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和水合肼交替作用下,BSeUA分子中二价硒醚基团(-Se-)与相应的四价硒亚砜基团(-Se=O)之间可以氧化还原可逆互变,在CO_2和N_2交替作用下,BSeUA分子中羧酸根(-COO-)与相应的羧酸(-COOH)之间可以可逆互变,从而实现BSeUA对Redox和CO_2/N_2具有双重刺激响应。分别在Redox和CO_2/N_2刺激作用下,由BSeUA稳定的乳液可以在破乳和再乳化2种状态下开关可逆循环至少5次,且乳液粒径和稳定性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表面印迹和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以4-硝基酚(4-NP)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可选择性识别吸附去除水中4-NP污染物的印迹吸附材料,考察了4-NP与α-MAA和4-NP与TRIM摩尔比、致孔剂种类、提取液种类对所制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材料制备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差热分析仪和纳米粒度仪等设备对最优条件下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NP:α-MAA摩尔比为1:8,4-NP:TRIM摩尔比为1:10,致孔剂为乙醇,提取液为甲醇/乙酸(7:3,体积比)时所制印迹材料对4-NP的去除效果最佳,达6.23 μmol/g;4-NP成功印记在硅胶表面,印迹材料能特异性吸附4-NP。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广泛存在于轨道交通运输领域,会导致车辆/轨道系统产生高频的振动冲击,严重影响车辆和轨道系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危及行车安全这一问题,调查了大量车轮的多边形磨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了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以18~20阶多边形磨耗车辆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试验分析包括车辆系统振动特性测试和转向架模态特性测试),对车轮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及诱导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轮轨系统在580 Hz频率附近存在固有模态是导致车辆发生18~20阶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轮轨表面的各种不平顺能激发或者加剧轮轨系统在580 Hz频率附近的模态共振,从而诱发车轮多边形磨耗的产生。该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的防止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月球表面钻孔勘探的需求,基于竹象虫钻食竹笋和蚯蚓在土壤中蠕动前进的机理,设计了一种集钻探、采样和储样功能于一体的可开闭、蠕动进给的仿生多瓣式钻采机构。钻采机构采用分段式设计,由分瓣式锥形钻头、主机架和副机架3个部分组成。针对分瓣式锥形钻头的不同部位进行力学和钻进排屑性能分析,建立了钻头与月壤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钻头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锥形基体所受的径向挤压力与半锥角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