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4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07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1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我国稀土应用开发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简单论述了我国稀土开发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稀土应用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和稀土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强调了抓应用、创效益、促发展的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72.
为了充分利用牦牛乳清,开发出一种良好口腔刺激感的片状固体饮料。以牦牛乳生产甜干酪时排出的副产物乳清液为基础原料,45 ℃旋转蒸发,-55 ℃真空冻干成粉。采用感官加权总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确定饮料片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乳清粉添加量、阿斯巴甜添加量和崩解剂添加量对饮料片感官加权评分影响极显著(P<0.001)。最佳工艺参数为:28.75%的乳清粉,43.75%的崩解剂,2.75%的阿斯巴甜,8%的聚乙二醇6000,酸碱比为1.24:1,感官加权总分为4.04。产品直径约10 mm,重约0.50 g/片,崩解时间小于120 s,发泡量大于8 mL,料液pH为6.42,色泽透亮,香味怡人,口感清爽。该结果可作为指导乳清固体饮料生产的理论依据,为功能性乳清的开发提供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73.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器材集装化应急保障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燕  崔人伟  李海英 《包装工程》2011,32(23):111-113
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及装备器材保障要求,结合近年来工程兵任务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器材应急保障工作实际,对装备器材保障集装化保障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装备器材集装化保障规范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474.
本研究选择同一企业生产的花果香型与陈香型普洱茶为材料,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联用质谱(GC-MS)和感官审评等技术,研究比较该两种香型普洱茶的品质特征与物质基础。审评发现花果香型滋味浓厚酸醇,具有花果香或焦糖香,而陈香型滋味醇厚、陈香显著。分析结果表明花果香型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没食子酸、茶黄素、茶红素、表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含量均高于陈香型(p<0.05),陈香型的表儿茶素含量高于花果香型(p<0.05)。GC-MS一共鉴定到532个化合物,显著差异化合物55个(vip>1.00,p<0.05,FC>1.50);花果香型具有花香、熟果香的(3R,6S)-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吡喃-3-醇、苯乙醇、氧化芳樟醇(呋喃类)、苄醇、芳樟醇、香叶醇等物质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陈香型,而陈香型显陈香的1,2-3-三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等甲氧基苯类及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花果香型。综上,花果香型普洱茶中没食子酸、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显著高于陈香型,(3R,6S-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吡喃-3-醇等显花果香的物质相对含量高于陈香型;而甲氧基苯等显陈香的物质低于陈香型,构成了花果香型(BJ)普洱茶滋味浓厚酸醇、显花果香的品质特征。综合来看,花果香型普洱茶是一款内含成分更为丰富、香气独特的新型普洱茶产品。  相似文献   
475.
通过测定NFC苹果汁、固酸比以及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细胞色素途径和交替途径等的呼吸速率的变化,明确NFC苹果汁加工过程中影响糖酸风味品质的关键环节和转化的大致途径,为优化NFC苹果汁生产工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FC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变化可分为原料到榨汁和灭酶到灌装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溶性糖中的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升高了49.12%和20.59%,有机酸中的苹果酸含量升高了8.06%、草酸含量显著降低了7.01%,TCAC呼吸速率升高0.64倍,CP呼吸速率降低0.85倍;第二个阶段,果糖、葡萄糖、苹果酸、草酸含量和固酸比的变化呈正态分布,与EMP途径、TCAC途径和AP途径的呼吸速率变化相关。因此,各加工环节对于果汁糖酸风味组分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热处理是NFC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调控关键环节,应加强调节该环节果汁中心代谢酶促反应以优化糖酸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476.
建立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测定辣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乙酸(99∶1,体积比)提取剂后,以无水硫酸镁和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和无水硫酸镁PSA量(3∶1,质量比)对提取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在0.01μg/mL~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2,检出限为0.003 3 mg/kg;在0.02、0.10、0.50μg/mL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6.70%~100.64%,相对标准偏差(n=7)为2.33%~4.28%。该方法具有快速、便捷、安全、清洁和成本低的特点,可用于辣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77.
为提高人参果与铁皮石斛花的经济附加值、丰富果酒产品的种类,以人参果与铁皮石斛花为主要原料,进行复合果酒的研制。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设计优化人参果铁皮石斛花复合果酒的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鲜榨的人参果汁中添加7%铁皮石斛花,调整初始糖度为22%,接入0.04%酿酒酵母,于20℃条件下发酵7 d可获得浅黄透明、酒香和谐、滋味爽口的复合果酒,其感官评分、酒精度、黄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90.1、12.5%vol、168.1 μg/mL。  相似文献   
478.
以四平头辣椒籽为原料,对原料进行120℃、10 min烘烤处理,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对冷榨法、溶剂法和超声辅助溶剂法3种方式提取的辣椒籽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烘烤处理及不同提取方式对辣椒籽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提取方式辣椒籽油挥发性物质成分特征明显。在烘烤前后不同提取方式辣椒籽油的特征风味中,未烘烤冷榨法、烘烤冷榨法、未烘烤溶剂法、烘烤溶剂法、未烘烤超声辅助溶剂法、烘烤超声辅助溶剂法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38、38、20、18、11、13种。冷榨法对辣椒籽油挥发性成分保留的最好,其呈香物质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烘烤处理辣椒籽油中未出现新的挥发性成分,但促进异戊醛、正丁醛、3-甲基-2-丁醇、正丙醇、异丁醇等呈香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79.
为开发一种感官品质优良且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T003在自然发酵第20天时接种于茶样中,进行接菌强化发酵普洱熟茶。细菌16S rRNA扩增子测序发现,接菌强化发酵茶样中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的相对丰度和植物乳杆菌属的DNA序列片段数较对照样品(未接种植物乳杆菌)增加。与对照样品比较,接菌发酵茶样中可溶性糖、茶褐素、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感官审评发现接菌发酵茶样汤色红褐明亮,茶汤甜度和醇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480.
以新鲜的阿勒泰大果沙棘为材料,采用自然阴干(NSD)、自然晒干(ND)、热风干燥(HAD)、热泵干燥(HP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对其进行处理,分析5种干制方式对大果沙棘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5种干燥方式中,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时间较短,分别为118和124 h,干燥率为100%,干燥时间较自然阴干和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