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03篇
  免费   9967篇
  国内免费   6945篇
电工技术   867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643篇
化学工业   16651篇
金属工艺   12129篇
机械仪表   9297篇
建筑科学   14401篇
矿业工程   4030篇
能源动力   6013篇
轻工业   7025篇
水利工程   2080篇
石油天然气   5931篇
武器工业   2080篇
无线电   148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639篇
冶金工业   7167篇
原子能技术   2569篇
自动化技术   4944篇
  2024年   757篇
  2023年   3286篇
  2022年   3562篇
  2021年   4054篇
  2020年   3892篇
  2019年   4355篇
  2018年   2091篇
  2017年   3238篇
  2016年   3726篇
  2015年   4384篇
  2014年   8070篇
  2013年   6410篇
  2012年   7318篇
  2011年   7438篇
  2010年   6462篇
  2009年   6742篇
  2008年   7392篇
  2007年   6827篇
  2006年   5727篇
  2005年   5614篇
  2004年   5216篇
  2003年   4571篇
  2002年   3831篇
  2001年   3586篇
  2000年   3002篇
  1999年   2582篇
  1998年   2354篇
  1997年   2356篇
  1996年   2098篇
  1995年   1927篇
  1994年   1711篇
  1993年   1433篇
  1992年   1417篇
  1991年   1349篇
  1990年   1260篇
  1989年   1252篇
  1988年   282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硅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而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目前,硅负极材料的高成本和极其苛刻的合成条件严重阻碍了其在LIBs中的使用。以天然凹凸棒为原料,通过水热法提纯和镁热还原反应制备了硅纳米颗粒(MRR Si),并进一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乙炔为碳源制备了MRR 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作为LIBs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镁热还原制备的硅纳米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可展现出2 362 mAh/g的比容量,首次库伦效率(CE)为71.87%,100次(0.5 A/g)循环充放电测试后比容量为909 mAh/g。相比之下,在MRR Si纳米颗粒表面沉积碳层后制备的MRR Si@C复合材料可展现出2 494 mAh/g的放电容量和78.92 %的高CE值。循环性能显示,该复合材料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100次后的比容量值可达到1 324mAh/g。同时,该复合材料还可在5 A/g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可展现出高达844 mAh/g的高比容量。该MRR Si@C复合材料显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73.
本工作以丙烯腈/衣康酸(IA)二元共聚原丝以及丙烯腈/IA/丙烯酸甲酯(MA)三元共聚原丝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TG)和热解-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Py-SVUV-PIMS)对其热稳定化过程进行研究。TG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二元共聚原丝(PAN/IA)和三元共聚原丝(PAN/IA/MA)分别呈现三阶段和两阶段的热分解过程,其中PAN/IA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均对应PAN线型分子链的断裂,但前者是由自由基环化反应放热引发的,后者则是由正常温度下的热分解所致,而单体MA的加入显著抑制了自由基环化反应,使得PAN原丝的热稳定化能够以单体IA诱导的离子型环化反应为主较平缓地进行,相应的热失重过程也由两阶段转变为了单阶段。Py-SVUV-MS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共聚PAN原丝在程序升温过程中会生成包括含氮小分子、丙烯腈单体及低聚物、成环化合物在内的三类主要热解产物,对比各类产物的生成趋势和产量,推断单体MA通过降低PAN结构的规整度,使其无定形化,从而增加环化反应的引发点,促进PAN原丝向稳定的预氧丝转变,同时由典型热解产物——甲基丙烯腈的生成路径可知,MA本身并不参与PAN大分子的环化反应,属于中性共聚单体。空气气氛下,CO2的产量差异也间接证明了MA单体能够有效提升PAN纤维的固碳能力,采用三元共聚方法制得的PAN纤维热稳定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74.
针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进行了二期管道设计,采用八极磁铁校正法对束流进行了扩束及均匀化,最终在靶上得到了一个30 cm×30 cm、均匀性好于92%的均匀分布的束斑,满足了单粒子效应实验的需求。为降低靶站处的束流能散及中子本底,采用两级降能的方案,在偏转磁铁前放置1个降能片,将能量分为100 MeV和40 MeV两档,并分别针对这两个能量点进行方案设计,束流利用率均在42%以上。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四极磁铁对靶上束斑均匀性的影响大于八极磁铁,安装过程中应优先保证四极磁铁的安装公差。  相似文献   
75.
76.
《土工基础》2020,(2):204-207
采用应变应力控制式直剪仪,研究了红黏土在27~95℃五种温度梯度下的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强度特性指标参数的温度效应都受到了含水率与干密度的影响,但含水率对强度特性的温度敏感度明显高于干密度;当低于65℃时,强度特性与温度正向增长;当温度在50~65℃范围内,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呈红黏土的热软化状态;当高于65℃时,φ与温度正比例增长,呈剪切硬化状态。红黏土热硬化和热软化的临界温度在65℃处。红黏土热硬化和热软化的临界温度在65℃处,对研究地下红黏土强度特性的温度影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陈鼎  宫建国  轩福贞 《绝缘材料》2019,52(4):57-60,69
基于IEC 60811-508:2017的热变形性能测试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开展了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层的热变形试验,结合微观形貌观测,分析了温度、载荷等因素对聚氯乙烯电缆绝缘热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载荷的增大,聚氯乙烯电缆绝缘的热变形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8.
79.
相变材料能够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余热回收的有效方式。复合相变材料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高的储能密度,成为近年来新材料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复合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多孔基体吸附法、微/纳胶囊包覆法、溶胶-凝胶法、高分子复合共聚法和静电纺丝法,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势及不足。着重分析了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热循环稳定性及导热性能的研究进展,为新型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某12Cr1MoVG水冷壁部件在管屏对接焊后射线拍片时发现,部分对接焊缝存在横向缺陷显示。通过对缺陷样管进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断口和能谱分析,确定了缺陷性质为焊接热裂纹,产生于熔池金属凝固结晶过程。结合对相关焊接工艺和实际操作的调查,找出缺陷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