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98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作为生物基单体,通过对酚羟基保护、缩聚、脱保护,得到聚多巴PDOPA;以PDOPA为大分子引发剂,用酚羟基引发丙交酯(乳酸二聚体)开环聚合,制备具有梳状结构的接枝聚合物——聚多巴-g-聚乳酸(PDOPA-g-PLA)。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光学接触角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拉力机等考察了所得共聚物的分子量、热性能、表面浸润性、力学性能及降解性等性能。结果表明,PDOPA-g-PLA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降解性。  相似文献   
72.
PNVIBA接枝聚苯乙烯微球制备与颗粒直径控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使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PNVIBA)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反应,得到热敏性PNVIBA接枝聚苯乙烯(PNVIBA-g-PSt)高分子微球。用投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考察PNVIBA起始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对微球直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聚合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接枝高分子颗粒均保持球形并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接枝高分子微球的数均直径与反应条件的关系遵循Dn=K[PNVIBA]-0 39[St]0 80[I]-0 14;微球直径随聚合温度的升高和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3.
紫外光固化罩光漆用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酚醛型环氧树脂为原料,合成出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EA)树酯,讨论了环氧树脂类型、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用柔性单体——己内酯改性丙烯酸酯(FAn)替代通常的单官能度单体,对树脂产物进行了涂料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聚醋酸乙烯酯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的分散共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大分子单体为分散稳定剂,通过分散聚合制得了PVAc接枝聚苯乙烯(PVAc-g-PSt)复合微球。用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外部聚合因素(聚合时间、介质的极性、聚合温度和振荡转速)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VAc-g-PSt复合微球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的接枝聚合物是以PVAc为壳、PSt为核的核壳结构复合微球。根据PVAc-g-PSt复合微球表面组成的分析,计算出了典型配方(c(PVAc)=0.001mol/L、c(St)=0.1mol/L、c(偶氮二异丁氰)=0.001mol/L、n(PVAc)∶n(St)=0.01、x(偶氮二异丁氰)=0.1%、乙醇4mL、水1mL、60℃、160r/min、24h)条件下稳定每个PVAc-g-PSt复合微球表面的PVAc接枝链数为1.6×103。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新戊二醇、三氯氧磷和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THPE)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环状磷酸酯阻燃剂DOPC-THPE,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核磁碳谱、核磁磷谱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将该阻燃剂添加到聚丙烯(PP)中,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实验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利用热重分析(TGA)表征了阻燃剂和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DOPC-THPE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700 ℃残炭量达35.9%,30%添加量可使PP的LOI值从17.5%提高到25.0%,通过垂直燃烧V-1级。  相似文献   
76.
采用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LDPE/PS)互聚物,研究了苯乙烯(St)溶胀LDPE的条件以及聚合温度、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含量、聚合时间对LDPE/PS互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St溶胀LDPE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溶胀时间150min;在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9h、引发剂BPO质量分数为1%条件下,St转化率高达90%。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明LDPE/PS互聚物中含有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LDPE-g-PS)共聚物,其质量分数为1.21%;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PS以不规则的颗粒状分布在LDPE基体中。LDPE/PS互聚物用超临界CO2发泡,在发泡压力2.5MPa、发泡温度120℃条件下,互聚物具有良好的发泡能力。  相似文献   
77.
制备了一种基于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LM)、环氧大豆油(ESO)与聚乳酸(PLA)的全生物基复合材料(PLA/ESO/L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LM进行测试与分析,确认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的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等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及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与PLA相比,PLA/ESO/LM复合材料冷结晶温度降低,结晶行为增强,结晶度提高;同时PLA/ESO/LM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PLA提高了35℃,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比例得出PLA/20ESO/0.5LM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提升到198%,约为PLA的20倍,PLA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78.
利用偶氮型聚乙二醇大分子引发剂(VPE)引发苯乙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得了颗粒形态规整、单分散性较好的共聚物纳米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LLS)对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VPE用量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粒径和聚合物乳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苯乙烯的浓度固定在0.385mol/L时,随着VPE的浓度从1.2mmol/L增加到4.8mmol/L,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粒径从178nm减少到70nm,而聚合物乳液的黏度相应从1.93mpa·s增加到2.17mpa·s,说明微球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由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可推测该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形成机理与传统乳液聚合体系不同,属于自组装成核,形成的微球具有核壳结构,这提供了一种简便制备嵌段共聚物纳米微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在过去几十年中,大量分子被研究作为模板应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从而实现分离、催化、药物输送等,然而其中对于大分子的研究仍是较少的。近年来,研究者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凝胶光子晶体结合所得分子印迹凝胶光子晶体(MIPC)方法已成为一种新型大分子检测手段,其印迹位点多少与三维孔道结构完整性是影响响应性的两个关键因素,因而选择合适的单体与适当的胶体晶体制备方法至关重要。采用一种新的功能单体衣康酸,单分子中具有两个活性羧基基团,可同时与印迹分子结合形成特异性印迹位点,同时借助"三明治"结构控制前驱液的填充有效制备反蛋白石结构,得到可无标记比色检测四环素的分子印迹凝胶光子晶体膜.以未添加印迹分子的非印迹薄膜作为对照,将洗脱胶晶模板与印迹分子的薄膜及对照薄膜分别浸入四环素检测液中,当四环素浓度由10-9~10-4 mol/L变化时,印迹薄膜的Bragg衍射峰位移达到111nm,其宏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绿色,颜色变化可由肉眼明显识别,从而实现半定量快速检测,而无印迹薄膜在相同浓度变化时Bragg衍射峰仅发生微小变化,宏观颜色变化不明显.相较于传统检测手段耗时、费力、仪器操作复杂等问题,采用分子印迹凝胶光子晶体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为药物分子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应用于临床和食品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0.
无皂乳液共聚制备纳米微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制了苯乙烯单封端的聚乙烯醇(PEG)大分子单体,使其与苯乙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进而制得了单分散的纳米微球.通过核磁共振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大分子单体及共聚物的组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光散射观察了微球的形态、直径和分布.并考察了大分子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乳液中大分子单体和引发剂的用量,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可以控制微球的粒径大小,得到最小直径约为41nm的纳米微球,该微球保持较好的球形和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