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3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6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分析了北京景观水样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水体微塑料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潜在危害大,已引起较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关于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已有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全方面的综述报道。介绍了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重点归纳阐述了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常见的水体微塑料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高级氧化法、絮凝沉降法)、物理法(格栅截留法、高级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其中,絮凝沉降法、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对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效率较高。最后,针对实际水体微塑料稳定性较强、难以彻底去除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发展建议,认为高级氧化技术发展潜力大,各种技术对微塑料去除机理需重点探究,以优化技术方案,为我国微塑料污染水体的安全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探索了中温条件下不同粒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塑料(30 μm和250 μm)在0、0.45、1.44、2.88 mg/g总固体(TS)的添加量下,对剩余污泥和厨余垃圾厌氧共消化过程中每日甲烷产量、累计甲烷产量、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ET微塑料会抑制甲烷产量、增加氨抑制、酸抑制风险。在微塑料投加量为2.88 mg/g TS时,累计甲烷产量分别下降了54.49 %(30 μm) 和 49.58 %(250 μm)。微生物结果表明:添加微塑料后细菌的多样性增加,古菌的多样性降低。在共消化过程,微塑料抑制了产酸菌PrevotellaProteiniphilum的丰度,同时也抑制了产甲烷菌Methanosaeta的丰度,减弱乙酸产甲烷的途径。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塑料的粒径与Euryarchaetota呈显著正相关(r=0.945、p<0.01)。微塑料粒径越小,对产甲烷菌丰度抑制越明显,与其他细菌相比,产甲烷菌对微塑料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以漂白桉木浆为原料,分别通过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MAC)对其化学改性,并借助高压均质处理得到改性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最后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改性CNF气凝胶。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种类和浓度对改性CNF气凝胶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TMAC改性气凝胶(QCNF)对羧基化聚苯乙烯(PS-COOH)的过滤效率为99%;TEMPO氧化改性气凝胶(TCNF)对氨基化聚苯乙烯(PS-NH2)的过滤效率为75%。改性CNF气凝胶对PSMPs的过滤性能得益于材料本身的超亲水性、独特的三维多孔结构和表面丰富的活性结合位点。此外,QCNF气凝胶经过8次循环过滤后,QCNF气凝胶对PS-COOH的过滤效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过滤通量稳定且超过20.2 L/(m2·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5.
Microplastics are emerging persistent pollutants that have been extensively detected in aqueous environments. Yet, scientists have little knowledge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soils. This study reviewed over 60 articles, with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 (i) to discuss sources and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soils; (ii) to evaluate current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for microplastics in soils; and (iii)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ir adverse impacts on soils and soil organisms. Moreover,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lack of research into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in soils as a significant knowledge gap. Research into the fate, sources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 of soil microplastic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il organisms, soils and microplastics is essential in order to underpin management decisions aimed at safeguarding the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our soils. © 202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6.
水体中微塑料的环境影响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塑料是指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的总称,当其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容易吸附其他污染物,影响它们的迁移行为,进而对生态效应产生影响。本文依据水体环境中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影响行为进行概述。主要从微塑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在环境中的变化特性,微塑料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体系对水生生物造成的生态效应影响等3个方面对微塑料的环境行为进行总结、归纳与阐述。最后,针对微塑料对水环境中的环境影响效应,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双壳贝类中微塑料检测常用的酸消解、碱消解、氧化消解和酶消解等方法,推荐适用于贝类中微塑料检测的通用型消解方式。方法 以常用的指示性双壳贝类贻贝作为研究对象,确定食品样品检测通用的消解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对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酰胺6(polyamide,PA6)和聚酰胺66(polyamide,PA66)七种微塑料进行消解,考察不同条件下微塑料粒子消解前后重量、红外光谱、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变化。结果 采用不同的消解方式对不同的微塑料影响不同,其中重量受影响较大的是PA6和PA66,在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和高氯酸-双氧水混合溶液中完全溶解损失,PC和PET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损失严重。通过结构表征,PE、PA6和PC的粒径增加,PC的形貌结构发生彻底改变。结论 微塑料含量甚微的双壳贝类样品进行检测,推荐采用胃蛋白酶溶液和胰蛋白酶溶液进行消解;如需缩短消解时间,推荐采用双氧水在高温下消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PY-GC-MS)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乳与乳制品中的4种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防止原料、生产工艺、包装等过程带入微塑料残留。乳与乳制品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检测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PY-GC-MS)。方法 以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酰胺6(polyamide 6, PA6)和聚酰胺66(polyamide 66, PA66) 4种微塑料粒子为例,采用红外光谱和粒度分析对微塑料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进样模式、裂解温度对裂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四种微塑料的特征定量峰进行比较并对4种微塑料的特征定量峰进行比较 ,最终选择单击式裂解模式,裂解温度600℃,4种微塑料的特征物质分别为双酚A、对苯二甲酸-2-苯甲酰氧基乙酯乙烯酯、己内酰胺和环戊酮。验证了裂解方法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利用高温裂解产生的特征碎片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本方法对四种微塑料检测的线性范围为本方法对4种微塑料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 μg ~64 μg ,检出限0.1 μg~1.2 μg,定量限0.3 μg~4.0 μg,平均加标回收率79.5%~96.0%,精密度1.74%~10.8%。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乳与乳制品中微塑料的检测,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条件应用到其他类型的微塑料检测过程,作为微塑料浓度检测标准制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废弃化纤纺织品具有储量大、再生率低等特点,当前总储量超过2亿t,年增长量近千万吨。化纤纺织品未被收集就丢弃在环境中,在自然环境下破碎,转化为细小的塑料碎片,甚至微塑料。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难以估计,而废弃化纤纺织品可以说是“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首要来源。从化纤纺织品出发,减少化纤纺织品在生产、使用、清洗以及后处理等环节中微塑料的生成量,以可再生能源为原料,大力开发生物基化学纤维和生物可降解纤维,尽可能实现多次再生循环。在未来发展中,可采取构建完整循环再生利用体系、推进纤维加工技术升级创新、深入研究纺织品污染机理等方法,为防治纺织品微塑料危害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近10年来食品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国内外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防治提出了对策建议:结合三级预防理论,从源头严防、传播严管、末端严控3个环节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