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83篇
机械仪表   87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1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侧围外板进行模具结构优化,通过对门槛、C柱及尾灯口区域的缺陷进行分析,在设计与调试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了成形侧围外板的缺陷问题,提高了成形质量,最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林红春 《轧钢》2018,35(2):39-41
镀锌薄板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起皱缺陷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国内用低材质高用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对涟钢DX52D镀锌板出现的批量性冲压起皱缺陷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根本原因是DX52D镀锌板抗时效性能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吕德斯带,产生了拉伸应变痕。为此,通过调整拉伸深度,及对DX52D钢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彻底解决了该产品的冲压起皱缺陷。  相似文献   
3.
在薄板塑性成形起皱失稳预测研究领域,由于理论和试验研究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有限元模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由于有限元法不包含起皱失稳判据,虽然利用引入初始缺陷等手段能够输出后屈曲形貌,但却无法界定确切的临界起皱时刻,且模拟结果会受到网格参数设置的影响发生波动。针对该问题,以吉田屈曲试验为验证试验,利用能量法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建立304不锈钢方板对角拉伸临界起皱判定线。探讨不均匀拉伸载荷性质下的临界起皱判定线的形貌及特征,讨论几何条件和边界条件对试件起皱失稳判定线的影响。通过全场应变测量系统VIC-3D拍摄的试验应变云图证实了所建立的起皱判定线的有效性。研究内容为板料起皱失稳极限图的建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部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锻压技术》2021,46(4):36-43
针对大尺寸大径厚比非对称铝合金薄壁弯管弯曲成形过程中的起皱难题,提出了两端仅压板约束、两端固定约束、两端采用封头3种充液弯曲成形方案,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管件的起皱缺陷、壁厚分布以及应力状态,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采用两端仅压板约束时,压板与管材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管材轴向拉应力较小,只有当充液内压大于3.6 MPa时,才能消除起皱缺陷;采用两端固定约束和两端封头时,可在较低充液内压下成形出合格的大径厚比非对称的铝合金弯管件,其原因为:轴向约束与封头均会使管坯内产生轴向拉应力,其平衡了弯曲过程中产生的内侧轴向压应力,从而避免了起皱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侧围外板门洞褶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CAE软件模拟验证零件成形工艺更改方案并在模具上实施整改,最终消除缺陷,从零件、工艺、调试等方面总结了有关门洞起皱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设计、比较 ,介绍了一种简单可行的球形薄壁件模具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不同的模拟冲模速度进行板料拉深过程分析。研究表明,达到筒形件极限拉深高度而不发生起皱和破裂的模拟冲模速度有一个数值范围,在数值范围内任意选取模拟冲模速度,对起皱和破裂预测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但取较大的模拟冲模速度能极大地提高模拟过程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具有复杂截面结构的零件在其成形过程中回弹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具有复杂截形的DP980高强钢闭口防撞梁进行成形及回弹特性研究。通过对比设计角度、成形角度、回弹后工件角度得出了回弹角、过弯角、设计角度误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成形后的应力、应变分布,得出了开裂风险及起皱区域;通过回弹前后的应力、应变分布对比,得出了回弹发生的主要位置及应力释放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实验防撞梁的成形角度、褶皱凹坑尺寸及中心距,并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复杂截形高强钢闭口防撞梁回弹较为严重,回弹角为2. 2°,占成形角的17%;回弹后边缘位置应力释放,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弧形区域内部;回弹后内弧面存在起皱现象,褶皱深度为2 mm,褶皱中心距为48 mm,外弧面无拉裂风险;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际制成的工件成形角度10. 1°与设计角度7. 8°相差2. 3°,回弹较难控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托底板试产过程中出现的前后侧翼宽度不足、起皱、减薄等问题,根据散热器上托板零件形体存在盒形件成分的特点,调整了工艺内容,将"U形弯曲→W状成形"修改为"拉深→W状成形"。利用Dynaform软件对改进工艺从模具结构及压边力和摩擦条件等工艺参数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压边力为200 k N,采用差异摩擦系数,即取凸模摩擦系数为0. 170、凹模和压边圈摩擦系数为0. 125,凹模拐角渐变半径范围由4t~6t增大至5t~8t (t为板料厚度)时,改善了呈面内弯曲状侧翼弯曲内侧的起皱和上端面凸圆角部分的减薄问题。在工艺参数已确定的条件下,对拉深深度h进行了探究,并确定h值为55 mm时,成形效果更好。改进后零件减薄率能控制在20%范围内,保证了零件的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