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4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精度时间在国防、科研等领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要提高计算原子时的准确度,消除原子钟信号的噪声是关键的步骤之一.为此,本文利用小波包分解算法对原子钟信号进行了必要的消噪处理,这样我们得到了平稳的原子钟信号,利用这些数据重新计算国家授时中心原子时TA(NTSC),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消噪处理提高了TA(NTSC)稳定度和准确度;在文中还采用了目前用的比较多的Kalman滤波算法与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根据滤波强度的不同,此两种算法都可以达到所需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钟差预测模型对卫星钟差的非线性特性难以精确预测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卫星钟差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钟差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求得最大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证明其混沌特性,然后分别采用零阶加权局域预测法和一阶加权局域预测法对钟差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国际GNSS服务(IGS)精密钟差值进行比较,得到算法的预测精度。以采样间隔为30 s,时长约为23 h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钟差序列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5 min内,IGS真实值和预测值的绝对偏差在1 ns以内,绝对偏差平均值在0.3 ns以内。将该算法应用于卫星钟差的预测中,可以实现对卫星钟差非线性特性的短期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难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入全面数字化的广电行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许多问题如果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用理性的思维看待精彩的数字世界,也许能得到不同的解释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袁海波 《山西建筑》2015,(8):183-184
基于陶振宇判据,从地应力大小和围岩条件两方面考虑,对昌宁高速雩山隧道开展了岩爆预测和防治,判定结果表明雩山隧道以无岩爆为主,局部洞段可能发生轻微岩爆。  相似文献   
5.
充电器的种类繁多,但通常每种充电器只能对特定的锂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时,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必须严格保持在4.2±0.0005V范围内,充电速率通常限制在1C以下。若充电电压超过4.5V,可能造成电池的永久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设计着重从锂电池的安全充电考虑,使充电器能够给任意型号的手机锂电池充电,尽量降低充电器对锂电池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茶叶的生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季节性,且茶叶疏松多孔,长期贮藏过程中极易受环境影响而变质。作为广受消费者青睐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保持其贮藏品质对提高茶叶商品价值,推进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针对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原因兴起了各种保鲜技术。该文通过讨论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叶绿素、脂质等物质的氧化降解,总结了绿茶、乌龙茶、红茶等的陈化劣变机理,同时概述了水分、温度、氧气、光照等影响茶叶贮藏品质的4大因素,并详细阐述了运用干燥、冷藏、脱氧、生物保鲜剂等方法进行茶叶贮藏的相关技术,最后展望了茶叶保鲜的深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茶叶保鲜新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鲜茶汁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鲜茶固体饮料加工的鲜茶汁制备提取工艺,以鲜茶汁浸提温度、时间及茶水比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3,探讨浸提工艺对鲜茶汁的感官品质、提取得率、浓度、主要生化成分浸出量、酚氨比、外观颜色及冷后浑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增加,鲜茶汁的感官品质下降,但鲜茶汁提取率、浓度增大,茶水比1:1(W/V)时鲜茶汁提取率和浓度较高且感官品质较好。综合考虑鲜茶汁的感官风味品质、提取得率及产业化成本,鲜茶汁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10min,茶水比1:10(W/V)。  相似文献   
8.
Allan方差与Hadamard方差是在时域分析频率稳定度的最常用的方法,可利用其分析各种原子钟的稳定性,并可以用以区分在不同采样时间频率源所表现的噪声类型.但两种方差本身存在一定的区别,在频率源的输出频率存在线性漂移时,采用Had锄and方差可以表示振荡器时域的频率稳定度,同时消除了频率线性漂移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这两种不同方差在原子钟稳定度分析中的异同与在原子钟噪声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18?个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PCA、PLS-DA和HCA均可直观地对3?种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进行有效区分;PLS-DA中,18?个栗香茶样基于其香气特征实现良好分离,其中R2Y=0.843、Q2=0.694,说明该模型对3?种栗香特征绿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HCA中,3种栗香绿茶在聚类距离12处被清晰地分成3?类,其中板栗香型和嫩栗香型距离更接近,聚类效果和感官辨识基本一致。此外,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筛选出了38?种区分不同栗香特征的重要挥发性组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花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