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机械仪表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MTPA控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并给出了一台15kW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分别在id=0控制和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下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id=0控制,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可减小定子电流,从而减小电机和逆变器损耗.  相似文献   
2.
使用三相和两相混合连接,两电平电压源逆变器可以生成12个不同相角的电压矢量,从而为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优化开关表提供更多的电压矢量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12电压矢量优化开关表,并实验对比了永磁同步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传统开关表和基于12电压矢量优化开关表控制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开关表能够减小不合理转矩脉动,但两相导通方式也带来了换相转矩脉动,恶化了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抑制因开关表失效引起的转矩脉动,本文研究了电压矢量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影响,得到了定子磁链幅值、转矩角和转矩的控制规律,并由此给出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电压矢量选择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和转子磁链位置信息及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电压矢量选择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开关表相比,本文提出的电压矢量选择策略可始终满足系统对转矩的控制要求,从根本上消除因开关表失效引起的不合理转矩脉动,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方案转向感觉进行对比评价分析比较困难.在应用模糊语言变量的基础上,将群体多准则决策和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进行融合,采用轻便性、回正性、中间位置转向性能和移线性能作为评价因素集,构建了模糊层次结构模型,利用标度法构建评价准则比较关系矩阵及一致判断矩阵,并对各总评价值模糊区间进行加权排序,体现了各种评价因素和各级决策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为EPS开发、参数的对比优化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润滑油基础油与添加剂优选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表示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各种添加剂极其特性及有关的配比与润滑油的特性建立知识库,运用专家系统为研制油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将传统的基于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产生式规则的知识的表示方法与基于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基于模糊的知识表示相结合,研究出一种符合润滑油及其基础油、添加剂特点的知识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方车辆驾驶人意图信息对后方车辆预警防撞模型危险判断至关重要,针对传统防撞模型误警率高、制动不及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考虑前方车辆驾驶人意图的汽车主动预警防撞模型。首先,选择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作为驾驶行为层与驾驶意图层的主体模型,并利用驾驶模拟器采集的前车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和车速等意图观测数据作为输入构建意图识别模型,从而实现对前车驾驶人加速驾驶、匀速驾驶、正常制动和紧急制动意图的识别;其次,利用车联网将前车驾驶人意图识别结果与路面附着信息传递给后方车辆,建立考虑前车驾驶人意图的汽车主动预警防撞模型,动态判断碰撞危险并调整预警及制动执行逻辑;最后,为验证所提出的意图识别模型准确性和主动预警防撞模型的有效性,搭建基于Simulink、Carsim及PreScan的联合仿真平台,并进行多工况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BP-HMM模型对前车驾驶人意图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4.17%,优于传统BP或HMM识别模型;主动预警防撞模型在预警测试中的平均正警率为93.43%,与TTC、Mazda及考虑后车驾驶人意图的三种模型相比,平均误警率分别降低了16.12%、23.43%和26.67%,且在自动紧急制动测试工况中均能成功避免碰撞,两车最短相对距离大多保持在2~8 m范围内,平均值为3.698 m,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矢量控制可以采用电压法和电流法实现。前者采用SPWM技术生成逆变器开关信号,后者采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生成逆变器开关信号。本文在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平台上对这两种实现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结果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两者的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8.
绿色汽油机油抗氧剂复合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常用矿物油抗氧剂的作用机理,从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对添加剂的要求出发,选择了T203、T706、CuDTP、DNA等常用抗氧剂,通过试验考察了以菜籽油为原料的汽油机基础油对单一抗氧剂的感受性,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分析了抗氧剂之间的复合性能,提出几种抗氧剂的最佳配比为:DNA:T706:CuDTP:T203:4.9:1:1:16。  相似文献   
9.
磷酸三丁酯和磷酸三苯酯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球机考察了磷酸三丁酯(TBP)和磷酸三苯酯(TPP)作为菜籽油添加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承载能力和抗磨性与添加剂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TBP和TPP在不同负荷下的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BP和TPP能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性,有效提高菜籽油承载能力;相同试验条件下,特别是高负荷的情况,TPP的抗磨性能优于TBP;TBP和TP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0%时,菜籽油的抗磨性最好;其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植物油分子的载体作用、添加剂中磷的高反应活性及其和植物油分子的协同作用,低负荷工况下在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高负荷工况下形成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0.
磷酸酯与其它添加剂在菜籽油中摩擦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试验设汁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丁酯和磷酸三苯酯作为植物油基润滑油的抗磨剂与降凝剂T803-B、粘度指数改进剂ECA8358、清净剂T102、分散剂T152及L117之间的配伍性,探讨了相互作用摩擦机理。结果表明:T803B能增加其承载能力,T152能够促进其减摩性能,T102能降低磷酸三丁酯的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