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从世界格局出发铺设20世纪初美国建筑教育实践的宏观背景,试图对当时多种建筑教育思想并存的局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以埃米尔·洛奇的"纯粹设计"教育为例对建筑教育源流做出补充。20世纪美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执着于树立本土文化自信,主动对于不同教学模式进行筛选、综合与推敲,他们无论在建筑教育还是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出了不同于主流话语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
汪妍泽 《建筑师》2023,(4):95-102
1950年代,全国工业化浪潮带来的建造技术的进步把一度与西方现代建筑脱节的“中国建筑”重新拉回了国际语境。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中国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显然答案不再是刻板的地域保护主义或是激进的民族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开始在建筑本体之外找寻突破固有形式观念的基点。随着设计研究带来的建筑认识论的更新,“中国建筑”的文化性特征再次被重新定义。研究聚焦1950—1980年代间中国建筑设计及教学实践,以两次全国建筑设计竞赛为起止点,解析新中国语境下地域建筑观念的重塑过程,着重分析设计方法中地域理念的外显特征,并以南京工学院教学实例探讨从形式到理念这一承转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构图”作为布扎建筑设计的核心,被认为与美院经验主义教育密切相关。随着布扎教育的没落,“构图” 也逐渐让位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但作为设计方法学的一部分,它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在“布扎”向现代建筑转型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构图”的适应性要点,回溯它积极回应中国建筑教育的“适应性”案例, 意图说明重新审视这一设计方法以及布扎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的城市性格无法匹配合肥市省会形象,也影响了城市面貌的改善与环境设施的建设。从城市性格和环境设施关联设计分析合肥市环境设施设计面临的尴尬,提炼出"兼容并蓄杂糅不乱"的城市性格,并以候车设施为例提出合肥市环境设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为应对巴洛克空间形态的需求,结构技术进步影响下建造参与对视觉秩序塑造的主动决策,并以都灵圣辛多尼礼拜堂为例,明晰视觉秩序与建造逻辑共同营建下建筑空间清晰的陈述方式,以及两者相互佐证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汪妍泽  单踊 《建筑师》2018,(2):91-95
维奥莱·勒·迪克理性思想的形成与19世纪法国动荡却自由的时代气氛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民族性滋生的哥特精神以及自然科学发展引发的哲学思辨和方法论分析,追溯维奥莱·勒·迪克理性思想的产生、发展及成熟的历程,并进而阐明他的历史观对当时乃至后来的"现代性"探讨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普者黑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湿地景观与喀斯特岩溶地貌相结合,自然风光旖旎。村舍围绕自然湿地零星分布,村内道路蜿蜒曲折,水中孤峰此起彼伏,村内建筑大多以土坯砖筑墙、土陶瓦覆顶,加之布局参差错叠,塑造了绝妙的西南水乡之美。2013年大型亲子秀“爸爸去哪儿”在此拍摄,为普者黑的旅游经济打开了大门。2016年南昆高铁普者黑站正式通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