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摘 要: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甘薯多糖的方法。方法 通过采集来自不同地区的74个甘薯及甘薯干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异常样本进行剔除与回收后随机选择其中56种作为校正集,11种作为验证集。通过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等组合预处理方式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比较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三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结果,进一步选择波段确定最佳甘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PLS建立的模型整体精确度和稳定性最佳,最优模型的预处理方式为一阶导数处理,该模型的最佳波段为全波段范围,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 set,RMSEC)为相关系数0.496,校正集相关系数(calibration se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C2)为0.9683,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set,RMSEP)为0.430,验证集相关系数(prediction set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P2)为0.9440,主成分数为8。结论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甘薯多糖模型可作为甘薯多糖快速测定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普洱茶面包焙烤过程中茶褐素含量的变化,本文对传统的茶褐素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新的公式计算了焙烤前后茶褐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茶褐素在焙烤过程中的保留率约为60%,说明茶褐素在面包焙烤过程中的损失较小,可以增强面包的营养、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
HPLC法同时测定绿咖啡豆中绿原酸及咖啡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同时定量绿咖啡豆中绿原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并分析不同成熟度绿咖啡豆中绿原酸和咖啡碱含量变化。采用Agilent ZORBAX ODS-C18色谱柱,以0.5%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结果显示,绿原酸和咖啡碱的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0 mg/L~100.0 mg/L(r~2=0.999 9)和5.1 mg/L~101.6 mg/L(r~2=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25 mg/L和0.05 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6%和1.30%,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8.86%~101.11%(RSD=1.02%)和98.70%~101.19%(RSD=0.8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种复配粗提物对眼睛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小鼠连续干预8周后强光造模,进行小鼠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并采集视网膜进行基因表达测定。结果 ER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粗提物干预组a波振幅和明场b波振幅均升高(P0.05)。OC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 ONL)萎缩现象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复配粗提物均可抑制视网膜TNF-α和IL-1β基因的表达。结论复配粗提物可能对炎症相关的视疲劳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酵液中色氨酸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一种利用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色氨酸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在硫酸存在下 ,色氨酸与对二甲胺基苯甲醛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 ,该产物在 60 0nm处有吸收峰 ,对色氨酸测定的范围为 0~ 1 0 0 μg/mL ,工作曲线方程为 C =2 3 .5 6A ,C为色氨酸 ,A为吸光度。相关系数为R2 =0 .9972。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用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和熟地黄水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探讨熟地黄对视疲劳的缓解作用。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低剂量组(360 mg/kg)、高剂量组(450 mg/kg)、熟地黄水提取物组(690 mg/kg),共5组,每组6只,对小鼠连续干预8周,再给予光强为(9000±500)Lux进行照射(7 d),光照结束后用采集晶状体及肝脏进行晶状体抗氧化能力、肝脏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表明,通过比较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指标发现,模型组GSH-Px与T-AOC活力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和熟地黄水提取物组GSH-Px与T-AOC活力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从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上看,与模型组比较,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和熟地黄水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GSH-Px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熟地黄提取物对光损伤小鼠晶状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对视疲劳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光损伤小鼠为模型,探讨不同剂量熟地黄粗提物(360、450 mg/kg)对光损伤小鼠视网膜形态、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对小鼠连续干预8周后造模,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相关视网膜生理指标检测。ERG检测结果显示,熟地黄干预组小鼠视网膜对光的敏感程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OCT检测结果表明,熟地黄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均高于模型组,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网膜抗氧化结果显示,熟地黄提取物高剂量组的抗氧化效果好于低剂量组。视网膜中促炎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低、高剂量熟地黄粗提物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熟地黄粗提物对光诱导的视网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液态自然发酵普洱茶粉和固态发酵工艺生产普洱熟茶"7572"的茶褐素,对两种茶褐素的光谱学性质及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明,液态茶褐素在380 nm左右比固态茶褐素多一个吸收峰;红外光谱(IR)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茶褐素所含官能团相似,均为多羟基的酚类化合物,还可能有蛋白质和多糖与其结合;对茶褐素酸性官能团定量分析表明,两种茶褐素均含有羧基和酚羟基,且液态茶褐素中的两种官能团均比固态茶褐素多;膜法分离分级茶褐素结果显示,低聚(M10 ku)部分在固、液态茶褐素中含量分别为26.74%和18.84%;高聚(M100 ku)部分在固态茶褐素中含量56.98%、在液态茶褐素中含量为70.72%;两种茶褐素总还原力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活性相似;对膜分级后各组分还原力测定表明,两种茶褐素的中聚部分(10 kuM100 ku)、高聚部分的总还原力均明显高于低聚茶褐素。  相似文献   
9.
咖啡碱亦称咖啡因,是众多饮料中的关键成分,过量摄入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目前国内外脱除咖啡碱的技术主要有热水浸提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杂交育种、微生物法、酶法等。其中前几种为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咖啡碱易溶于某种介质的物理特性,达到脱除咖啡碱的目的;而微生物法和酶法统称为微生物法,主要是通过对咖啡碱的结构进行修饰转化,以此来降低咖啡碱含量。该文主要针对微生物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整理,为今后咖啡碱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香气分析方法及香气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普洱茶的香气是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是目前市场上决定普洱茶价格的重要因子。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十分复杂,但是其中具有香气活性的物质并不多。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洱茶香气的研究报道、普洱茶香气的分析方法、香气成分中具有香气活性的物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