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及控制其形成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具有降低体重、调节脂代谢、缓解疲劳等功效,其常温下为液态,为方便其在食品领域应用,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添加量、芯壁比、乳化剂添加量、复配乳化剂比例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配方,并测定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配方为乳清蛋白:菊粉3∶1(w/w)、乳化剂添加量0.4 g/100 mL、芯壁比1∶1(w/w)、复配壁材(乳清蛋白和菊粉)添加量14 g/100 mL、复配乳化剂(单甘酯∶羧甲基纤维素钠)1∶1(w/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5%,具有良好流动性、分散性及溶解性,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43μm。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在淀粉膜中的分散性,通过对MCC进行阳离子醚化改性,制得改性微晶纤维素(modified-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D-MCC),并对其化学结构、结晶性、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得淀粉-微晶纤维素复合膜(淀粉-MCC,淀粉-MD-MCC),分别研究MCC和MD-MCC添加量对淀粉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CC相比,MD-MCC的基本化学结构未改变,仍然保持纤维素的基本结构,但其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略有降低,表面呈多孔结构。随着MCC和MD-MCC添加量的增加,淀粉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大,透光率和断裂伸长率降低,水接触角、水分含量和厚度增大,抗拉强度和水蒸气渗透系数先增加后减小。MD-MCC在淀粉膜中的分散性优于MCC,淀粉-MD-MCC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阻水性能优于淀粉-MCC复合膜,其中MD-MCC添加量为5%时,复合膜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和阻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乳化温度、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喷雾干燥进样速度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及粒度分析仪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进行结构及性质分析,并进行贮藏稳定性及体外消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61.00 ℃、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5.00 ℃、喷雾干燥进样速度15.00 mL/min,在此条件下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6.25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呈表面较光滑椭球状,其结构完整、粒径大小均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溶解性、热稳定性;经过氧化动力学分析,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模型,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释放率可达84.53 %,符合Ritger-Peppas释放模型。微胶囊化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由液态转化为固体粉末方便加工运输,提高贮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同时在胃肠道中达到缓释的效果,拓宽其在食品工业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