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采自江苏东部沿海的文蛤、青蛤、四角蛤蜊及菲律宾蛤仔四种低值贝类为样本,研究其软体中牛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这四种贝类的最适采收期。建立以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化结合HPLC-UV测定牛磺酸的方法,以Kromasil 50mm×2.1mm C18为分离柱,甲醇-0.05mol/L乙酸钠(p H6.0)23∶77为流动相,流速0.3m L/min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330nm。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四种贝类软体中牛磺酸的含量,且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贝类的生长具有明显季节性,一般春夏季较秋冬季生长较快,尤其夏季水温为25~28℃时为快速生长期,此时,贝类软体中牛磺酸含量达到最高。菲律宾蛤仔牛磺酸含量最高在7月,约为42.79mg/g;而文蛤、青蛤、四角蛤蜊软体中牛磺酸含量最高在6月,分别约为27.48、16.59、15.00mg/g。若从产量和有效成分牛磺酸的含量变化上综合考虑,建议菲律宾蛤仔牛磺酸最佳采收期为7月,文蛤、青蛤、四角蛤蜊最佳采收期为6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毛叶山桐子油脂肪酸的影响,采集2019年9~12月的7批毛叶山桐子果实,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叶山桐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1%,亚油酸含量达到了67%,其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与ω-3 PUFA比值约为60∶1远大于世卫组织推荐摄入比例4∶1,更适合用作ω-6 PUFA补充剂;毛叶山桐子果实含油率随采收期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在10月18日达到最大值(38.83±0.26)%,比最低时提高了13.99%;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对稳定,变化幅度都<5%,含油率最高时和最低时的脂肪酸组成并无显著差异(置信水平>0.99);双键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含油率相反,在10月18日达到最小值7.93±0.12,变化程度较含油率更小。因此,10月18日前后采收的毛叶山桐子含油率最高且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重庆地区毛叶山桐子的推荐采收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品尝评价酿酒葡萄的成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多种原因,酿酒葡萄有早采的趋向,而事实上,在葡萄成熟季节适时采收,无论对于葡萄的颜色、香气、含糖量和含酸量都有好处,从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但是,对于秋季多雨的地区,延迟采收会导致葡萄的霉烂.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木本油料山桐子果实及种子中油脂的积累动态规律,对不同采收期的预选品种“鄂选2号”的山桐子果实的整果、果肉和种子中的基本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不同部位的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鄂选2号”山桐子油料最佳采收期为盛花期后128 d左右,此时山桐子全果平均含油率为40.25%,果肉中的平均含油率为44.60%,种子中的平均含油率为30.55%。果实各部位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主要为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珍珠酸(C17: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γ亚麻酸(C18∶3n6)、花生酸(C20∶0)、山嵛酸(C22∶0),其中种子油脂中亚油酸质量分数高于整果和果实,高达61.43%。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的降血糖活性,并基于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ORAC值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坛紫菜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液料比(V乙醇溶液∶m坛紫菜)51∶1 (mL/g),乙醇体积分数56%,超声时间51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坛紫菜多酚含量为5.027 mg/g。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强;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四水坛紫菜多酚含量高、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强、抗氧化能力强,是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和抗氧化剂的优良食源。  相似文献   
6.
1-MCP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贮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金梨(Whangkeumba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不同成熟期黄金梨的影响,室温条件下1-MCP处理18 h后,0℃下贮藏.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明显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阻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增加,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和风味.同时降低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并延缓其衰老.3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移栽期和采收期对豫中烟区上六片烟叶生育期温度因子的影响,确定适宜移栽期和采收期,以中烟100为材料,设置不同移栽期和采收期处理,使气候因子在烤烟上六片叶生育期重新配置。随着移栽期的后移,上六片叶生长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 > 0℃积温、> 10℃积温、气温日较差、> 20℃天数、最高温 > 30℃天数整体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上六片烟叶生长期的均温、>20℃积温都以4月25日移栽的处理相对较高;在上六片烟叶成熟期,移栽期于5月5日前对应不同采收期的均温都在25℃以上,而5月15日移栽在采收期延迟12 d时均温最低,为24.6℃。采收期推迟,均温逐渐降低,气温日较差、最高温>30℃天数变化不明显,各积温指标表现为升高趋势,以延迟12 d达到最高,其中成熟期>20℃有效积温在不同采收期的变化范围为187.88~313.3℃,5月5日前移栽延迟6~12 d,>20℃有效积温均可达到240℃以上,变化范围为242.48~313.3℃。在上六片烟叶生长过程中,均温、气温日较差、最高温>30℃天数受移栽期的影响大于采收期,积温、>20℃天数则与采收期关系密切,在5月5日之前移栽条件下,延迟采收时均温下降不明显,但积温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疆各产地西拉酿酒葡萄成熟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最适采收期,自果实转色期开始,以不同采收期哈密、昌吉及和硕西拉葡萄为研究对象,持续监控其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理化指标与多酚指标的相关性,并对不同产地及采收期的西拉酿酒葡萄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确定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各产地西拉葡萄理化指标及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理化指标与多酚含量联系紧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昌吉及和硕西拉葡萄最适采收期分别为9月9日、9月11日及9月3日。  相似文献   
9.
沙枣花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开花周期精油含量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沙枣花中精油的含量,用直观分析法研究精油的性质,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精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沙枣花精油的动态积累有一定规律,精油含量在花开率小于80%时不断增加,到花开率为80%时达最高峰,之后又逐渐下降,确定花开率80%是沙枣花的最佳采收期;精油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氯化钠浓度2.5%、PVA浓度0.10%、蒸馏时间3.0h,在此条件下,沙枣花精油含量达1.2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生长期怀山药化学成分积累规律,为怀山药科学食用、合理采收、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怀山药的主流品种是怀山药(品种)和铁棍山药,在不同生长时期采集这两个品种怀山药,测定其折干率和浸出物,应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山药多糖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药化学成分尿囊素、腺苷、单糖和寡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怀山药(品种)折干率9月至12月呈上升趋势,之后趋于平稳,到次年2月底有所下降;铁棍山药折干率9月至11月中旬呈上升趋势,之后趋于平稳。不同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整体来说怀山药化学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12月份之前波动较大,之后趋于平稳。怀山药(品种)在12月中旬适合采收,结合产地因素,可过冬后采收,但是建议在次年3月前采收完毕,以免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降低;铁棍山药12月中旬适宜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