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9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介华 《华中建筑》1995,13(1):35-41
该文提出了应在建筑史学领域内建立“思想史“这门学科,并从五个方面就建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建筑是意识活动的产物;思想是本,形制是末;思想史应成为建筑史群中的理论性主体学科;建筑师的潜创作过程乃属于意识-思想范畴;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回归,建筑思想亦必然有所回归,因而研究中国建筑思想史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开拓性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文章还对人与建筑的关系有所探索,认为就建筑的目的性而言,生活才是最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教学中的语境关怀既是适应学术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语境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中语境主要包括话语的历史文化环境、篇章语境和篇章内语境;将语境纳入到中国共产党思想史教学中应该坚持: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原则;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原则;尊重客体语境客观性与规避主体语境原则;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中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的区别与综合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力图在审视19世纪建筑史学与建筑思想大环境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詹姆斯·弗格逊(James Fergusson)——19世纪下半叶英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史作者,亦是最早的中国建筑的书写者之一.通过对其艺术思想、历史观与世界观的梳理,可以找到他对于东方建筑的认知与价值评判的思想根源.并力图客观地评价他思想中的时代先进性与矛盾性,以及对于后世的东方建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近四十年来,大陆宋明理学研究贯穿几条线索,主要包括反理学研究、西方哲学的援入与对话、思想史视野的融合、理学与经学的交叉研究等。其中反理学研究在不同阶段又分别表现为气学、实学和启蒙思潮研究等。这些研究的取径在理学研究方面创获颇多,但偏于外在路径,存在不少问题。未来理学研究仍将多元发展,而内在径路的研究才是理学研究之本。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1)
《地理学思想史》作为地理专业方法论通史教学的主体课程,课程中的哲学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方法难以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将乡土教育引入《地理学思想史》的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哲学内涵,发挥其方法论的实际指导作用。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注意使乡土教育的内容切合教学内容、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且强调学生的课程参与性。  相似文献   
6.
蒋成德的《中国近现代作家的编辑历程》是一部视角独特、资料详实、带有情怀的专著。首先,是对"作家兼编辑"现象的"跨专业"研究。蒋成德是一位学者型编辑,他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课题,把一个以往习焉不察的对象端上研究平台,苦心经营多年,可谓这个领域的重要先行者。其次,这是一部以"编辑"为视角而具有思想史指向的著作。蒋成德并没有想要写成一部完全由材料和观点组成的"编辑史",而是试图深入研究对象,把握他们活生生的编辑思想。所以,这部著作看起来是"扁平"(并列)结构,但细读,却有"精深"之处:虽然立足"编辑",但背后的底蕴却是思想史。其三,是对编辑家人格的品评与看重。在蒋成德看来,编辑不仅是一个技术活,而且是渗透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因此,他很看重编辑家的人格,其对编辑家的人格要求,也正体现了他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庚子国变以后,北京(北平)开始了城市近代化建设,传统城市格局受到冲击,古城价值亟待重新估定。本研究以 1900 年至1949 年间北京(北平)历史城市保护思想史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期的规划建设实践以及学者文人的作品进行综述和分析,梳理了城市规划界和文化界对古城价值的认知演变,以探析历史城市保护思想的发端。研究认为,在近代北京(北平)政治更迭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古城价值认知逐渐发展。随着旧京宫苑开放和游览区建设,加上城市史研究的发展,古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始得到认可;北平的衰落和沦陷则使古城成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价值得以彰显;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古城北平的价值认识渐趋完整,历史城市保护思想自此形成。  相似文献   
8.
赖德霖 《建筑师》2009,(6):55-64
“文法”和“词汇”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和中国风格建筑创作思想表述中的一对概念。他不仅用它们来说明中国建筑法式与结构构件和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还由此发展出其中国风格建筑创作的方法,即”建筑可译论”。因此这对概念可以说是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与中国风格建筑设计理论的原点.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将两个概念置于梁所受的学院派建筑教育背景中进行考察。作者认为这项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梁的《营造法式》研究.他在1935年所编纂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和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建筑可译论”思想的理论基础.还可以进一步厘清学院派建筑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揭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许多“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方法论本质.从而贡献于中国的建筑学术史以及建筑设计思想史。这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无论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还是1950年代“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新创作.甚至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古都风貌式”以及所谓的“欧陆风格”设计都有着相同的方法论来源,这就是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构图”与“要素”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9.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学说是19世纪以来英国百年间的各种社会改良运动思想及其价值观的集大成者,提出以土地公有和社区自治为基础,建设具有全新的管理和空间形式的田园城市,进而重组英国的城市空间结构,达到改良英国社会的宏大目的.重点研究田园城市学说的形成过程,从城市规划思想史的视角,分3方面缕析田园城市的思想来源,即英国的社会改良运动、19世纪的理想城市理论与实践、霍华德自身的经历与交游等,探讨其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思想基础及其空间形态的源从由来.最后分析田园城市学说不同于既往社会改良方案而得以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和实现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0.
宋雨 《古建园林技术》2022,(1):47-51+62
庚子国变以后,北京(北平)开始了城市近代化建设,传统城市格局受到冲击,古城价值亟待重新估定。本研究以1900年至1949年间北京(北平)历史城市保护思想史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期的规划建设实践以及学者文人的作品进行综述和分析,梳理了城市规划界和文化界对古城价值的认知演变,以探析历史城市保护思想的发端。研究认为,在近代北京(北平)政治更迭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古城价值认知逐渐发展。随着旧京宫苑开放和游览区建设,加上城市史研究的发展,古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始得到认可;北平的衰落和沦陷则使古城成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价值得以彰显;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古城北平的价值认识渐趋完整,历史城市保护思想自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