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新鲜南瓜为原料,分别对比研究了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两种不同干燥工艺对南瓜粉营养特性和感官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真空干燥的干燥温度、物料厚度与助干剂添加量(南瓜固形物与环状糊精比例)及微波干燥的干燥功率、物料厚度与助干剂添加量(南瓜固形物与麦芽糊精比例)三个因素的影响,以南瓜粉成品的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及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干燥工艺。结果表明: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厚度0.8cm、干燥温度60℃、环状糊精的添加量为3:1;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功率选取中功率、物料厚度1.0cm、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为3:1。在此条件下所得南瓜粉成品的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66.36%、56.70%、81分及69.16%、68.90%、86分。  相似文献   

2.
以毛酸浆为原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助干剂通过喷雾干燥法生产毛酸浆粉。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助干剂对毛酸浆干燥粉集粉率及性质的影响,并以集粉率为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助干剂用量配比。结果表明,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毛酸浆的集粉率,其中麦芽糊精效果最为明显;水分和溶解性均随着3种助干剂添加量的增多而降低;添加阿拉伯胶的毛酸浆粉b*值最高,更接近毛酸浆本身的黄色。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提高集粉率较适宜的助干剂配比条件为A_3B_2C_2,即麦芽糊精添加65%、β-环状糊精添加10%、阿拉伯胶添加1%,在该条件下平均集粉率最高可达64.05%。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一种即食鲐鱼肉干产品,以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调味料配方、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鱼肉干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鲐鱼肉干的调味配方以及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鲐鱼肉干的最佳调味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4%,食盐添加量2%,辣椒粉添加量0.5%,豆瓣酱添加量3%;最佳微波-热风干燥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时间120 s,烘干温度80 ℃,烘干时间160 min。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鲐鱼肉干产品感官和风味品质良好,硬度、弹性和咀嚼度分别为16255 g、0.78 mm、6974 g。  相似文献   

4.
以慈姑酶解液为原料,研究助干剂对慈姑出粉率的影响,在最优助干剂添加量的基础上,以出粉率、含水量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喷雾干燥过程中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和热空气流量参数,确定最佳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麦芽糊精添加量为40%,进风温度为180 ℃,进料流量为25%,热空气流量为36 m3/h时,慈姑出粉率最高,达48.51%±0.63%,比不添加助干剂的出粉率高出31.32%,含水量为4.86%±0.07%,慈姑粉为乳白色,粉粒细小均匀,风味浓厚,冲调性好,感官性状最佳。采用助干剂协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慈姑粉能显著提高出粉率,改善慈姑粉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魔芋食品的种类,以魔芋粉和菠菜粉、红枣粉、香蕉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木糖醇和奶粉,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魔芋复合果蔬代餐粉。通过感官评价方法,结合结块率、溶解性等物性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魔芋粉及其他各辅料的添加量,并在该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魔芋复合果蔬粉的最佳配方为:魔芋粉6.0 g,菠菜粉1.6 g,香蕉粉4.0 g,红枣粉3.5 g,奶粉20%,木糖醇20%。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面粉、糯米粉、玉米粉以及大米粉分别添加到白果粉中,运用微波膨化技术制得白果膨化产品,根据膨化率及感官评价确定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白果与糯米粉比例(配料比例)、加水量、膨化功率和膨化时间的最佳条件,根据单因素结果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由感官评价及膨化率确定银杏白果膨化食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配料比例为2∶5,加水量为40%,膨化功率为800 W,膨化时间为130 s。对优化后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膨化率为173.3%,感官评价结果为78.33分,粗蛋白含量为9.26%±0.41%,粗脂肪含量为1.57%±0.31%,菌落总数为230 CFU/g,大肠菌群数为1 CFU/g,致病菌未检出,无可见杂质。本文将白果应用于膨化食品中,为白果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酶解液加工工艺以及助干剂添加量确定的基础上,以集粉率、水分和感官评定为指标,研究助干剂和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虾头和虾壳酶解液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糊精对集粉率和感官评分影响较大,β-环状糊精对集粉率的影响较大,CMC对感官评分的影响较大;进风温度对水分的影响显著,热风流量对集粉率的影响显著,入料速率对集粉率和水分均显著,由于水分都小于6%,符合要求,优先考虑集粉率,最终得到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90℃、热风流量35m3/h、入料速率700ml/h。得到虾味调料包的最佳配方为:食盐50%、砂糖7%、I+G 0.5%、味精18%、蒜粉2.5%、洋葱粉3.5%、白胡椒1.5%、辣椒粉0.8%、姜粉1.2%、花椒粉0.5%以及虾味粉末14.5%。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刺梨粉喷雾干燥最佳助干剂种类与添加量,研究不同DE值麦芽糊精及 β-环糊精添加量对刺梨果粉的品质影响,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结合模糊数学法筛选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添加60% β-环糊精作为助干剂时刺梨果粉集粉率最高,为26.10%,对VC、黄酮含量保护较好,TOPSIS评价显示果粉综合品质最优.因此,选取60% β-环糊精作为刺梨汁喷雾干燥的助干剂.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芒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研究了3种助干剂及其添加量对芒果粉集粉率、溶解性及水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最佳的助干剂方案为麦芽糊精的添加量为30%,β-环糊精的添加量为5%,可溶性淀粉的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10.
红枣保健馒头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面粉中添加红枣粉研究红枣保健馒头的生产工艺,并进行色度和质构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试验条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红枣保健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红枣粉添加量为6%、水添加量48%、发酵时间为100 min。色度分析显示,随着红枣粉添加量的增加,白度减小,红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混菌对大枣进行液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雾化流量、蠕动泵转速和脱脂乳粉添加量对益生菌发酵枣粉出粉率、感官评定、含水量、堆积密度及活菌数的影响,确定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雾化流量、蠕动泵转速和脱脂乳粉添加量4个因素为自变量,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益生菌发酵枣粉的最优参数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 ℃,雾化流量473 L/h,蠕动泵速20%,脂乳粉添加量2.5%。在此优化条件下,益生菌发酵枣粉出粉率为39.15%、感官评分为95.6分、含水量3.82%、堆积密度为0.251 g/mL、活菌数为1.78×109 CFU/g。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式对枣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 种干燥方式所得枣粉的物理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枣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理特性方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枣粉呈现较好色泽,真空冷冻干燥枣粉溶解性差于其他3 种枣粉,吸湿性无明显差异,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和热风干燥枣粉复水性较好,真空冷冻干燥枣粉的粒径和堆积密度最小;在营养成分方面:4 种枣粉的营养成分较鲜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枣粉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相对较高,真空干燥枣粉总酸含量最高,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枣粉的VC和黄酮含量较高,真空冷冻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枣粉的环磷酸腺苷含量稍高于其他两种。枣粉的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枣粉品质最佳,其次是真空干燥枣粉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枣粉,热风干燥枣粉品质最差。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生产成本高,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枣粉品质较好,且所需干燥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宜在枣粉加工产业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干红枣为原料,经浸提、调配、均质和喷雾干燥工艺生产枣粉,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添加剂和添加量对喷雾干燥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麦芽糊精加入量为70%,CMC加入量为1.5%时,喷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以红枣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枣粉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低温干燥和微波干燥加工的枣粉色泽保留较好,褐变度低,口感风味较好,有枣香味;热风干燥所得产品Vc含量低、色泽较差,焦苦味严重;从成本方面来考虑,微波干燥的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可行性高,但单纯从营养方面考虑,推荐真空低温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核桃粕、红枣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2种方式制备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对其集粉率、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堆积密度、流动性、溶解性、色差值、微观结构、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热稳定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集粉率明显高于喷雾干燥,但是耗时长,水分含量和堆积密度高于喷雾干燥,休止角低于喷雾干燥,说明真空冷冻干燥核桃粕红枣复合粉不易贮藏、溶解性较差,但是流动性好;喷雾干燥所得复合粉颜色比较鲜亮。2种复合粉热稳定性相似,但从整体来看,喷雾干燥复合粉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观察复合粉微观结构,喷雾干燥复合粉呈球状,有利于颗粒与水分接触;真空冷冻干燥复合粉形状不规则,颗粒之间出现黏结,不利于颗粒与水分接触。  相似文献   

16.
以糯米粉为基料,添加药食同源的中药茯苓、淮山药、莲子、红枣,开发一种能调理婴幼儿脾胃虚寒、腹胀腹泻的即食型糯米粉。依据单因素实验绘制热风和微波干燥曲线,并根据两种干燥的最适条件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干燥参数;然后用正交实验对原辅料进行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原辅料最佳配比为100g基料中添加茯苓和红枣各14g,淮山药10g,莲子8g;先用300W微波干燥1.5min,后70℃热风干燥2h;粉碎后添加24%的木糖醇。采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法生产即食型保健糯米粉可有效保持原料固有成分,且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  相似文献   

17.
红枣干制过程中非酶褐变类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红枣干制过程中非酶褐变类型,以新疆骏枣为原料,采用65℃热风干制的方式,研究红枣干制过程中总糖、还原糖、Vc、氨基态氮、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上述指标与红枣褐变度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干制时间的延长,红枣的总糖和5-HMF含量逐渐增加,还原糖、Vc、氨基态氮含量逐渐减少;氨基态氮、5-HMF与褐变度呈正相关(ρ0.05还原糖、Vc与褐变度显著负相关(ρ0.01推论美拉德反应和Vc氧化褐变可能是红枣干制过程中的主要褐变反应。  相似文献   

18.
干制方式对鲜食枣脆片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静  杜若曦  魏婷  冀晓龙  王敏 《食品科学》2017,38(18):131-137
通过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microwave vacuum freeze drying,MVFD)、微波真空膨化(microwave vacuum puffing,MVP)、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和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4种鲜食枣脆片的香气成分的分析,明确干制方式对鲜食枣脆片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4种干制鲜食枣脆片中鉴定出70种香味物质,包括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7类成分,其中酸类物质29种,是VFD、MVFD和MVP枣脆片中主要的香气成分,醛类物质31种,是ID枣脆片中主要的香味物质,不同干制方式制得的枣脆片香气品质差异很大。对7类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得出MVP鲜食枣脆片的综合得分最高,其香气品质最佳,其次是VFD、MVFD,均优于ID,为鲜食枣的干制加工提供了技术依据。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鲜食枣脆片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谷朊粉对冻干枣粉吸湿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谷朊粉与枣浆按不同比例均匀混合,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粹,过60目筛制备不同配比的冻干枣粉。结果 谷朊粉显著降低了冻干枣粉的平衡含水率(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EMC)。吸湿等温结果表明,红枣与谷朊粉质量比10:0、7:3、1:1、3:7样品的吸湿等温类型属“J”型增长,而0:10样品的属“S”型增长,表明谷朊粉的添加并未改变冻干枣粉吸湿等温类型;接触角随着谷朊粉的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其值从31.22°增大到76.7°,说明谷朊粉可以减弱冻干枣粉的表面润湿性。从宏观和扫描电镜图中可知,冻干枣粉结块现象随着谷朊粉的添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减轻。低场核磁结果显示,谷朊粉降低自由水的含量,减少水分向高自由度方向的迁移程度。结论 一定量的谷朊粉能够有效抑制冻干枣粉的吸湿,从而缓解结块的发生,保持流动性和分散性,进而提高冻干枣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jujube fruits were dried at 50, 60 and 70 °C in an electric heat blast dryer. Verma model was superior to the others for explaining change of moisture ratio in Chinese jujube by comparing thirteen commonly used mathematical models, suggested by the lowest percent error (1.211%). A strong linear dependence between drying rate and drying time was suggested by high values of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 R > 0.97). Linear model (effective diffusivity model) was found to be excellent adequacy in describ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diffusivity, D eff, and dry-basis moisture content, M . The effects of drying air temperature o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were determin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method. Lower percent error (3.44%) proved that the effective diffusivity model has higher precision.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scribe moisture content, drying rate, effective diffusivity, with the models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drying air temperature on the model constants and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