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对梭子蟹不同部位镉含量进行检测以了解其污染状况。方法将廊坊地区市售的梭子蟹可食部分分成蟹黄、蟹膏、胸肌和腿肌4个部分。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镉含量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廊坊地区市售的梭子蟹镉平均含量达到1.06 mg/kg,整蟹镉含量超标率达到73.1%,不同部位镉含量表现为:蟹黄蟹膏胸肌腿肌;其中腿肌未发现镉超标现象,蟹黄镉超标率达到93.3%,最高超标近33倍;同一蟹体中的镉含量蟹黄与腿肌最高相差233倍。结论廊坊地区市售的梭子蟹蟹黄、蟹膏中镉含量超标严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应谨慎食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包括重金属在内,许多污染物流入水体,并在蟹类等水产品和沉积物中富集,被人食用后会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水产品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锯缘青蟹(简称青蟹)、三疣梭子蟹(简称梭子蟹)以及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都是浙江重要的养殖产业。本文主要研究了浙江省境内多个区域内养殖的青蟹、梭子蟹以及河蟹蟹黄和肌肉中重金属镉的含量,着重讨论不同部位、不同蟹种以及不同地域对镉含量的影  相似文献   

3.
奶糖中内源性甲醛关键形成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奶糖出口过程中检测出甲醛的问题,为了探究奶糖内源性甲醛的来源,采用HPLC技术分析了奶糖甲醛本底调查及甲醛关键形成物质。结果显示,18种市售糖果中均检测出甲醛,其中奶糖的甲醛含量较高。在60~120℃高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奶糖中甲醛有明显增加趋势,并且甲醛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温度依赖性。120℃作用下奶糖原料中的奶粉和炼乳甲醛含量增加40%以上,而蔗糖无显著变化。10种市售奶粉高温处理下甲醛生成显著,全脂和脱脂奶粉甲醛生成无明显差异,且奶粉中高温甲醛消长趋势与奶糖基本相似。可见,奶糖主要原料奶制品是其加工过程中甲醛形成的关键物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五氟苯肼衍生液相色谱法分析果蔬中残留甲醛在不同条件下的消解动态,同时对部分果蔬中甲醛本底值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果蔬中残留甲醛的消解速度与贮藏介质有关,在水中浸泡消解速度明显比在空气中自然消解速度快。在空气中甲醛自然消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气温度和果蔬基质,温度越高,消解速度越快。在水中浸泡消解速度与水温、pH和果蔬基质有关,50℃水中的消解速度要高于25℃水中的消解速度;pH=9时消解速度要高于pH=7和pH=5条件下。甲醛本底含量检测发现32种果蔬中有31种存在一定的甲醛本底,其中鱼腥草中未检出甲醛本底,柑橘类中桔子和橙子的甲醛本底含量较高,可达0.79~2.52 mg/kg,其他果蔬中甲醛含量均处于0.08~0.61 mg/kg之间,这为果蔬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市售螃蟹中镉的污染状况及其在蟹体内可食部分的分布情况,引导消费者健康食用。方法采用随机采样方法在温州市6个县区的51个市场采集3种螃蟹235份样品,依据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镉含量。结果 235份样品中,镉检出率为100%。2013、2015—2017年间,梭子蟹中镉污染呈上升趋势。梭子蟹、青蟹中蟹肉、蟹膏的镉含量均大于大闸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梭子蟹和青蟹中镉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梭子蟹中镉分布情况:蟹黄/蟹膏胸肌腿肌,雌蟹和雄蟹中各部位镉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镉主要富集在蟹黄/蟹膏内,与螃蟹品种、性别和个体差异无关。梭子蟹、青蟹中镉含量超标严重,特别是蟹黄/蟹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食用螃蟹时需适量,尤其蟹黄/蟹膏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三疣梭子蟹可食用部位为研究对象, 探究其经过蒸煮和模拟消化后各部位镉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生鲜样本、蒸煮样本和模拟消化后样本中的总镉含量进行检测, 同时优化以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HPLC-ICP-MS)检测离子态镉(Cd2+)的方法, 并对三疣梭子蟹可食部位Tris-HCl提取液及模拟消化液中Cd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当流动相条件为70 mmol/L草酸和133 mmol/L LiOH, pH 5.2时, 分离效果最佳。该方法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r=0.999, 回收率高于77.96%,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2.55%~10.28%。三疣梭子蟹经蒸煮及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后, 各可食用部位的总镉含量降低; Cd2+含量较高的蟹膏、蟹黄部位在经过蒸煮及模拟消化后其含量下降, 而肌肉中有所上升。结论 三疣梭子蟹经过蒸煮后各部位中重金属镉可能发生流失或存在迁移转化, 且进入人体消化过程时, 不能完全溶出并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鱿鱼和龙头鱼中甲醛本底含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鱿鱼和龙头鱼中的甲醛本底含量,初步探讨了龙头鱼和鱿鱼内源性甲醛的来源,研究了冻藏条件下甲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龙头鱼鱼肉中的甲醛含量明显高于鱿鱼。太平洋褶柔鱼肉的甲醛含量为6.76~146 mg/kg,平均值为26.4 mg/kg;剑尖枪乌贼中未检出甲醛;龙头鱼中的甲醛含量范围为17.5~374 mg/kg,平均值为167 mg/kg。在-20℃条件下,太平洋褶柔鱼和龙头鱼肉中的甲醛含量都随冻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剑尖枪乌贼在冻藏3个月后甲醛含量仍为未检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种类的鱿鱼都含有内源性甲醛,检测机构在测定水产品中甲醛含量时,应标明取样时间和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8.
东海地区常见水产品甲醛本底值调查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水产品的甲醛本底值,为水产品管理提供依据,随机抽取海水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样品共100份,每份约500g,其中出口海产品的冰鲜原料和冻品80个;在鱼市场采购的淡水活鱼虾蟹样品6份,其中购买之后在试验室加工的活体冷冻品2份,测定甲醛本底值。以上样品在来源选择及采样过程均排除了外源性甲醛污染的可能。结果显示,检测的70种海水鱼中除六带拟鲈、日本方头鱼、棘鼬鲥和绿鳍马面钝甲醛本底值为0.00mg/kg外,其余试样的甲醛本底值从0.10~50.99mg/kg,其中冻月亮鱼为55.99mg/kg。16种海水甲壳类产品的甲醛本底值0.23~30.73mg/kg,其中红点圆趾蟹为30.73mg/kg。7种海水贝类产品的甲醛本底值为0.23~2.88mg/kg,其中牡蛎为2.88mg/kg。7种软体动物肉体的甲醛本底值为1.25~27.06mg/kg。其中阿根廷鱿鱼为27.06mg/kg。阿根廷鱿鱼、北太平洋鱿鱼和秘鲁鱿鱼内脏的甲醛本底值为33.00~479、09mg/kg,其中阿根廷鱿鱼的为479.09mg/kg。6种淡水鱼贝除鲫鱼为0.30mg/kg外,其余均为0.00mg/kg。从测定结果看出海水动物自身带有一定含量甲醛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在100个试样中,含量超过1.0mg/kg的有68个,超过5.0mg/kg的有19个,超过10mg/kg的有9个。根据国内外资料及本次调查的结果。海产品中不得检出甲醛的国家标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鉴于水产品中甲醛有本底含量,应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海蛰在不同温度、不同浸泡时间内的甲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海蛰内甲醛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温度高时甲醛消解速度大于温度低时。浸泡一定时间后换水,甲醛浓度下降快,利于海蛰中甲醛的消除。建议海蛰食用前浸泡要多次换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福建海域远海梭子蟹的蟹膏和蟹黄进行了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并富含矿物质元素,特别是硒含量高,脂肪酸组成符合FAO/WHO推荐标准。蟹黄在必需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EPA和DHA含量上均超过蟹膏,表明其更高的营养价值。但蟹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建议不同人群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适量食用。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和野生捕捞是食用三疣梭子蟹的两种主要来源,本研究首先比较了池塘养殖与野生三疣梭子蟹可食部位(卵巢、肝胰腺、肌肉)的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滋味活度值和味精当量,然后采用电子舌对可食部位的整体滋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梭子蟹卵巢中核苷酸的滋味活度值显著高于(p<0.05)野生梭子蟹,池塘养殖梭子蟹卵巢中的IMP(肌苷5'-单磷酸)、GMP(一磷酸鸟苷)、AMP(一磷酸腺苷)显著高于野生梭子蟹(p<0.05),肝胰腺中的GMP和AMP、肌肉中的IMP均低于野生梭子蟹;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雌体肝胰腺、肌肉中的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野生,卵巢中则相反,卵巢中的呈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百分比均高于野生三疣梭子蟹,其中,野生梭子蟹中的苦味氨基酸对整体滋味贡献度较大,池塘养殖梭子蟹中的苦/甜味氨基酸对整体滋味贡献较大。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卵巢中的味精当量(EUC值=53.94 g MSG/100 g)显著高于(p<0.05)野生梭子蟹卵巢(EUC值=15.81 g MSG/100 g),野生梭子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的EUC均高于池塘养殖个体;就不同组织而言,卵巢中的鲜味优于肝胰腺和肌肉。电子舌主成分分析表明池塘养殖与野生梭子蟹的肝胰腺滋味轮廓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卵巢与肌肉的整体滋味轮廓能够明显区分,且主要差异体现在第一主成分轴上。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卵巢整体滋味优于野生梭子蟹,野生雌体肌肉和肝胰腺的滋味优于池塘养殖个体,这些结果可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品质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解冻方式对三疣梭子蟹感官特征和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流水解冻、静水解冻、室温空气解冻和低温空气解冻4种解冻方式对三疣梭子蟹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感官评分、质构、气味组成、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等为指标评定三疣梭子蟹解冻后的感官特征和理化性质。结果 4种解冻方式将冷冻梭子蟹完全解冻耗时依次为:低温空气解冻室温空气解冻静水解冻流水解冻;在感官品质方面,流水解冻的样品最佳,低温空气解冻会对样品气味和外观产生不利影响;在解冻损失率方面,流水方式的解冻损失率最高,低温空气解冻方式最低;在肌肉蛋白结构稳定性方面,4种解冻方式对应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流水解冻和低温空气解冻对应的蒸煮损失率相对较低;在脂质稳定性方面,室温空气解冻对应的TBARS值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式(P0.05)。结论从品质保持效果和经济效能考虑,静水解冻适宜作为三疣梭子蟹的解冻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的压力处理三疣梭子蟹,通过考察其感官、pH值、色泽、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Ca~(2+)-ATPase活力的变化,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梭子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0、200 MPa以及250 MPa处理后的梭子蟹,其感官评分、pH值和白度无显著变化(P0.05),而300 MPa和350 MPa组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且蟹肉出现熟化,产生了微弱的熟蟹肉特有风味;与对照组相比,250 MPa组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150、200 MPa组的Ca~(2+)-ATPase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其余处理组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150 MPa和200 MPa组蟹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表面疏水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综合梭子蟹感官评分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指标,150、200 MPa和250 MPa的压力不会引起梭子蟹品质显著改变,这为后续研究超高压对梭子蟹贮藏品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比较2个不同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肌肉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元素、核苷酸、甜菜碱和胆固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并针对营养组成、风味物质含量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天津地区梭子蟹蛋白提取液中主要过敏原组分特征.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蟹蛋白粗提液,经SDS-PAGE技术分析蛋白组分;分别以蟹过敏患者混合血清(sIgE)和单例血清(sIgE)为探针,应用Western-blot技术鉴别提取液中主要过敏原组分,同时观察不同患者过敏原组分的异质性.结果 蟹提取蛋白液SDS-PAGE结果显示,共有9条蛋白带,其中以70和74kD组分含量较高;Western-blot结果显示,除21、38kD外,其余多种蛋白组分均能与混合阳性血清反应,同时证实不同蟹过敏患者之间过敏原组分具有明显异质性.结论 天津地区蟹主要的过敏原是36、48、94kD三种蛋白,但不同的个体间主要过敏蛋白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刘佳 《食品科技》2008,33(2):98-100
目的: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渤海产地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肌肉中的风味化合物.方法:采用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挥发性化合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来分析鉴定两种海洋节肢动物肌肉中的风味成分.结果: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提取了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肌肉中的呈味物质,经过 NIST 质谱数据库和文献对照,分别确定了20种和15种主要呈味物质,大多是一些酸类、酯类、醛类、醇类等化合物.结论:两种海洋节肢动物所含有的风味物质因其含量及构成比例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有的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三疣梭子蟹和虾蛄等甲壳类动物具有富集镉的特性,研究了运用体积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SEC-HPLC-ICP-MS)首次对三疣梭子蟹和虾蛄可食用组织中镉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梭子蟹肝胰腺中总镉含量高于肌肉组织,且不同样品总镉含量差异很大,镉的形态也存在很大差异。总镉含量高的梭子蟹肝胰腺组织中Cd主要以Cd-MT(金属硫蛋白)形态存在,而总镉含量低的梭子蟹肝胰腺组织中Cd主要以Cd-Cys(半胱氨酸),梭子蟹的肌肉组织中Cd主要以Cd-Cys形态存在。虾蛄的肌肉组织中Cd主要以Cd-MT形态存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建议对我国国家标准中甲壳类镉的限量标准做进一步评估和再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