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薯叶粉热泵-热风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证红薯叶粉品质,降低加工能耗,采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技术对红薯叶进行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Design优化试验,研究热泵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温度和转换点含水率对单位能耗、叶绿素含量、色泽L*值和吸湿性的影响,通过加权综合评分法推导多项式回归模型,进而优化联合干燥工艺参数。经响应面优化的干燥参数为:热泵干燥温度52℃、热风干燥温度73℃、转换点含水率58%,该工艺下单位能耗3 621. 36 k J/g、叶绿素含量6. 42 mg/g、色泽L*值46. 21、吸湿性7. 19%,综合评分值与预测值拟合度高达99. 632 5%,为红薯叶综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添加红薯叶粉对复合面条性能的影响,以干燥特性、煮制特性、固形物溶出率、质构特性、感官特性、色泽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红薯叶粉添加量的增大,红薯叶复合面条面筋结构的孔隙率变大,加快了干燥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红薯叶复合面条质构的综合评分随红薯叶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说明红薯叶中的膳食纤维弱化了面筋蛋白的形成,对复合面条的质构特性产生负面影响。当红薯叶粉添加量为5%时,面条的质构品质最高,复合面条的色泽最鲜亮,适口性最佳,感官综合评分最高。当红薯叶添加过量,会增大复合面条的断条率和损失率,使色素沉积,面条暗淡,且红薯叶香味过于浓郁。本研究为红薯叶在面制品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红薯叶粉添加到复合面条中,基于响应面法对红薯叶复合面条的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特性进行探究,运用低场核磁技术分析干燥过程复合面条内部水分迁移的质热传递规律,建立红薯叶复合面条联合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热泵干燥温度的升高、转换点含水量的增大、热风干燥温度的升高,干燥所需能耗降低,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增大,煮制吸水率...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红薯叶总黄酮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薯叶为原料,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以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三因素,以总黄酮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进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薯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0.65%,酶解时间88min,酶解温度为51℃,在此条件下,红薯叶总黄酮的提取量最高,可达176.15mg/g。  相似文献   

5.
红薯叶保健醋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薯叶和大米为主要原料,采用液态法制出红薯叶醋,将红薯叶醋进行科学的调配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红薯叶保健醋饮料。通过对红薯叶不同处理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确定出液化和糖化时最佳料液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并找出红薯叶醋饮料的最佳调配方案为:红薯叶醋用量为35%,蔗糖为10%,VC为0.02%,香精为0.6%。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烫漂两种方式对红薯叶进行热风干燥前的预处理,研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烫漂时间、烫漂液ZnAc_2与EDTA-2Na质量比、烫漂温度对红薯叶热风干燥后叶绿素、复水性、色差、干燥特性、能耗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10min、超声功率300W、超声温度40℃,经超声预处理的红薯叶干燥效率较高,皱缩率低,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烫漂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烫漂时间60s、烫漂液ZnAc_2与EDTA-2Na质量比2:1、烫漂温度80℃,经护色液烫漂处理干燥后的红薯叶复水率、叶绿素含量和色泽都稍高,质构紧密均匀,细胞开孔率高,总能耗低。  相似文献   

7.
顾英  韩凤丽  王洪洋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286-289,333
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红薯叶中的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工艺,以期为开发利用红薯叶中类黄酮化合物提供参考。选取本地红薯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乙醇溶液为溶剂,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料液比等因素对红薯叶中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薯叶类黄酮的优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5,超声功率353W,该条件下,类黄酮的提取得率可达到9.74%。  相似文献   

8.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薯叶中糖蛋白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液料比26∶1(mL/g)、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56℃的条件下提取的红薯叶糖蛋白的综合得分最高,为17.8,其红外吸收光谱表现出多个典型的多糖和蛋白质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9.
吴香梅 《粮食与油脂》2023,(2):133-135+140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硫酸钠-聚乙二醇双水相法提取红薯叶中多糖。以多糖萃取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pH 5、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60℃,该条件下红薯叶多糖的平均萃取率为94.2%,得率为62.6 mg/g。  相似文献   

10.
无矾红薯粉丝的研制及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合成的红薯淀粉磷酸酯与魔芋粉及复合磷酸盐复配,以不同比例加入红薯淀粉中,在不同的条件下生产无矾粉丝。结果表明:当红薯淀粉磷酸酯的加入量为6%;m(魔芋粉)∶m(复合磷酸盐)=2∶3,加入量为1%;搅拌机匀浆,在冷冻条件开粉;干燥温度45℃、干燥时间为3h时生产出的粉丝在断条率和烹煮损失率方面都优于加矾粉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甘薯全粉生产过程中的前处理和干燥两个方面对甘薯全粉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对现代食品技术在生产甘薯全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对甘薯叶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甘薯叶为原料,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水分、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糖、总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物化特性(色度、微观结构、胆固醇吸附能力、持水力、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法自由基抑制率、总还原力和.OH清除能力)以及酚类物质的组成等影响。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的影响中,利用热风干燥的甘薯叶水分含量最高,为7.96 g/100 g;冷冻干燥含水量最低,为7.29 g/100 g;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总酚、总黄酮以及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1.39 g/100 g、3.43 g/100 g、50.73 mg CAE/g DW、18.49 mg RE/g DW、7.05 mg/g DW;热风干燥的总纤维含量最高,为28.8 g/100 g。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理化指标的影响中,利用冷冻干燥的甘薯叶色泽品质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的胆固醇吸附能力和持油力最强,分别为0.23 mg/mL,1.54 g/g;冷冻干燥的持水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优,分别为7.33 g/g和12.00 mmol/g。抗氧化性上,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都表现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的总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ABTS+清除率分别高达83.34、41.28、9.17、27.21 mg Vc/g。结论 冷冻干燥最适合用来对甘薯叶进行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采后紫甘薯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及利用率,研究了紫甘薯叶真空冷冻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冻干后紫甘薯叶的含水量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对冻干过程的3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以色差变化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紫甘薯叶的最佳护色条件。研究表明:紫甘薯叶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工艺过程为:预冻3h,升华干燥8h,解析干燥2h;最佳护色条件为:护色剂ZnCl2、质量浓度500mg/L、温度70℃、时间30s。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切片厚度、热烫、冷冻和浸渍等4个因素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含水率、硬度、色泽和复水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切片的最佳厚度为2 mm,物料经浸渍处理所得产品品质较优;糖液浸渍预处理使物料加速失水,对物料色泽和外形的保持有显著的作用;在果葡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糖醇中,选用麦芽糖浆作为预处理的浸渍溶液,且浓度为15%,浸渍时间为8 h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夏延斌  林华 《食品科学》2009,30(23):166-170
采用2,4- 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甘薯嫩叶中VC 含量,分析不同贮藏条件及干制、腌制、速冻、烹饪等不同加工方式对VC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嫩茎叶中VC 含量高达26.48mg/100g;甘薯嫩叶采后营养价值随存放时间而递减,低温冷藏和冷冻均能降低其营养损失速度,在6℃下贮藏9d VC 含量为15.96mg/100g;干制及腌制对VC 有较大的损害。甘薯嫩叶的烹饪以适当的高温及尽可能短的时间为佳,在160℃、50s 下VC 残留含量为16.85mg/100g。烹饪过程中适当添加调味料如食醋和蔗糖,可以减少VC 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紫薯片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和干燥效果,通过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对紫薯片内部水分存在形式及其含水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体视显微镜和色差计观察紫薯片的微观结构与色泽变化。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紫薯片除去的主要是自由水、部分结合水和半结合水,半结合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个反演图谱向T22峰转移;随着干燥的进行,紫薯片含水量持续下降,伪彩图的亮度和清晰度随之降低。在干燥效果方面,显微结构观察发现水分升华,其先向紫薯片两侧进行扩散,水分脱除后,紫薯片形成疏松多孔结构;干燥时间延长可以提高紫薯片的亮度,但对其色泽影响很小,可用于开发紫薯产品。  相似文献   

17.
研究紫薯叶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紫薯叶的最佳采样时期;比较紫薯叶、红薯叶、紫薯块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绿原酸、芦丁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薯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大体一致,但不同采收期的含量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且不同品种间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紫薯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较红薯叶、紫薯块根更高,因此更具营养价值。紫薯叶中几种活性成分的累积含量均在采收期150d时达到最大,此时薯叶资源丰富,采收紫薯块根的同时采收紫薯叶进行开发和研究,有利于紫薯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茎叶粉物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研究了3种干燥方法(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对五个品种甘薯茎叶粉(宁紫1号、徐053601、廊薯7-12、福薯2号和冀薯65)物化特性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甘薯茎叶粉物化品质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茎叶粉的堆积密度、吸水指数、持油性和溶胀能力有显著性影响。经热风干燥的甘薯茎叶粉堆积密度最高,在0.54~0.67 g/cm3范围内;喷雾干燥后的甘薯茎叶粉吸水指数和持油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干燥方法,分别在13.73~17.40 g/g和3.0~5.0 g/g范围内,但溶胀能力显著低于另外两种干燥方法,仅为0.58~3.64 m L/g。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甘薯茎叶粉的物化品质评价指标分别为持油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吸水指数;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适宜制粉的甘薯茎叶品种为徐053601。综合考虑3种干燥方法对甘薯茎叶粉物化品质方面的影响,确定喷雾干燥为甘薯茎叶粉的最佳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