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皮树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醇作溶剂萃取高酸值光皮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厦正交试验考察了脱酸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可将光皮树油酸值从22.61(KOH)/(mg/g)降低到1.27(KOH)/(mg/g)。  相似文献   

2.
对高酸值米糠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以95%乙醇为溶剂、萃取温度30℃、油和溶剂比为1:1.8(w/w)的条件下萃取3次,可将米糠油酸值从31.02(KOH)/(mg/g)降至4.52(KOH)/(mg/g),通过碱炼可进一步降低酸值至0.23(KOH)/(mg/g)。该工艺可大幅降低脱酸过程中的炼耗,经蒸发脱溶后可直接获得副产品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精炼光皮树色拉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皮树色拉油的精炼工艺。通过磷酸-乙醇工艺,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得到:在加磷酸量1.0%,温度为85qC,加热30min,乙醇:毛油=0.8:1(mL/g),萃取2次的情况下,对毛油起到了很好的脱色、脱酸、脱胶的效果,经过进一步精炼,光皮树油的色泽由Y30R8.5降到Y30R2.8,酸值由13.21(KOH)/(mg/g)降到0.15(KOH)/(mg/g),产品质量完全达到色拉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油松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松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籽含油率为30.37%,酸值1.6(KOH)/(mg/g),皂化值188.7(KOH)/(mg/g),碘值93.1I_2g/100g,乙酰值26.3(KOH)/(mg/g),羟基值3.7(KOH)/(mg/g)。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4.59%、硬脂酸2.07%、油酸21.20%、亚油酸42.92%、亚麻酸0.36%。  相似文献   

5.
利用脂肪酶Lipozyme TLIM、Lipozyme RMIM、Novozyme435进行高酸值油脱酸研究,发现脂肪酶Novozyme435脱酸效果最好。对脂肪酶Novozyme435催化高酸值油脱酸反应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甲醇添加量为理论添加量的3倍、酶添加量为油重的0.7%,体系初始水分含量不超过0.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h条件下,高酸值油的酸值由初始的20.7(KOH)/(mg/g)降到1.3(KOH)/(mg/g),脂肪酶Novozyme435具有良好的脱酸能力,同时,脂肪酶操作稳定性试验表明,脂肪酶Novozyme435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溶剂体系(正己烷)中玉米酒糟浸出高酸值玉米油(酸值(KOH)26.6 mg/g)的碱炼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油量为70%的溶剂体系中碱炼至玉米油酸值(KOH)为1.9~5.2 mg/g 时碱炼效果较优,此时碱炼玉米油中甘二酯含量为5.0%~6.1%(保留率可达73.5%~89.7%),磷脂含量低至118.1~133.4 mg/kg,精炼率可达78.0%左右,色泽也有明显的改善。因此,正己烷体系中的高酸值玉米油脱酸工艺具有独特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提高油莎豆的贮藏稳定性,采用微波对油莎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冷藏(4 ℃)和常温(20~31 ℃)贮藏条件下油莎豆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其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伴随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贮藏或冷藏过程中,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油莎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均呈一定增长趋势,微波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和油莎豆油的酸值;常温贮藏和冷藏120 d后,704 W 处理270 s制备的油莎豆油的酸值(KOH)小于4 mg/100 g,显著低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油莎豆油,满足国标(GB 2716—2018)的要求;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油莎豆油中生育酚和总酚的含量,其分别在400 W处理270 s、704 W处理210 s时达到最高,为41.70 mg/100 g和10.21 mg/100 g;经微波预处理后,油莎豆油植物甾醇含量总体较空白组有所降低,但保留率在73.05%以上。综上,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的安全贮藏及其油脂中脂质伴随物的溶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漆树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漆树籽原料进行了分析与检测,介绍了以漆树籽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路线,采取二次酯化的方法可以成功将高酸值的漆树籽油降至1(KOH)/(mg/g)以下,酯交换采用NaOH作为催化剂,催化剂添加量为0.5%,最后得到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9.
宋兴国 《中国油脂》2008,33(2):63-63
随着米糠加工技术的日趋成熟,近几年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相继建成了一些小型的米糠加工厂,生产规模一般在30~80t/d,产品多以米糠原油为主,米糠原油直接出售给精炼厂或化工厂。米糠原油随着季节、原粮品种和加工工艺的不同,酸值(KOH)一般在25~55mg/g之间,但国家标准(GB 19112-2003)规定米糠原油质量指标酸值(KOH)小于或等于4mg/g,实际生产中米糠原油的酸值明显不符合标准规定,这给加工企业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高酸值废弃油脂为原料,在加压下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先在强酸浓H2SO4催化下,将游离脂肪酸进行酯化处理,再在强碱NaOH催化下,对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1、压力1.5 MPa、催化剂用量0.5%(以废弃油脂质量计)、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废弃油脂酸值(KOH)可从120 mg/g降至2.0 mg/g以下;酯交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2∶1、压力0.8 MPa、催化剂用量0.5%(以粗甲酯质量计)、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高酸值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8%以上,产品技术指标达到GB/T 20828—2007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