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催化月桂酸和植物甾醇合成月桂酸植物甾醇酯。方法筛选出的最佳溶剂为正己烷,最佳的脂肪酶是固定于大孔树脂NKA的假丝酵母脂肪酶(CRL)——固定化酶NKA-CRL。分别以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为产物定性和定量,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参数。结果在反应温度40℃,酸醇摩尔比2:1,反应时间16 h及酶添加量5%(占底物总质量)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6%,固定化酶NKA-CRL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催化6次,酯化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结论本工艺利用自制的固定化酶,在保证最高转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增强了酶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从黑曲霉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很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脂肪酶,为证明这种脂肪酶的高选择性,用此酶直接催化甘油和月桂酸反应合成单月桂酸甘油酯,并且优化了反应的工艺参数。实验表明,采用甘油月桂酸摩尔比为1∶1.5,脂肪酶与底物质量比为0.5%,水与底物质量比为3%的条件在50℃下反应12h,可使月桂酸转化率达到91.2%,单酯含量高达70%。  相似文献   

3.
脂肪酶催化合成肉豆蔻酸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有机介质中不同脂肪酶催化合成肉豆蔻酸植物甾醇酯,选定脂肪酶AYS为催化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己烷体系中,最优的反应条件为肉豆蔻酸和植物甾醇摩尔比为3∶1,脂肪酶AYS用量为底物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50℃,反应72h后酯化率可达69.93%。  相似文献   

4.
无溶剂体系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1(2)-丙二醇月桂酸单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1,2-丙二醇和月桂酸合成1(2)-丙二醇月桂酸单酯,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月桂酸和1,2-丙二醇摩尔比1∶1,温度60℃,摇床转速150 r/min,加酶量2%(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时间8 h。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体系反应酯化率达到91.89%,1(2)-丙二醇月桂酸单酯纯度达到79.2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山梨醇和月桂酸为原料,在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下合成山梨醇月桂酸酯的反应。通过考查原料配比、酶的用量、溶剂(丙酮)的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配比山梨醇∶月桂酸为2.0∶1(物质的量比),反应的溶剂为丙酮,丙酮用量为10 mL/mmol月桂酸,固定化脂肪酶的用量为0.24 g/mmol月桂酸,在60℃下反应72 h,月桂酸的转化率可达到98.2%。当山梨醇月桂酸酯的质量分数为0.06%时,产物的表面张力约为41.5×10-5 N/m。  相似文献   

6.
在非水相反应体系中,通过脂肪酶催化合成肉桂酸植物甾醇酯。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在5 mL 2-甲基四氢呋喃中,肉桂酸乙酯与植物甾醇底物摩尔比1∶1,反应温度60℃,Novozym435脂肪酶添加量120 mg(肉桂酸乙酯0.5 mmol),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120 h后肉桂酸植物甾醇酯的产率可达76.34%。通过考察产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发现肉桂酸植物甾醇酯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IC_(50)值为0.31 mg/mL,抗氧化能力强于底物,且通过酯化改善了植物甾醇的溶解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无纺布为固定化载体,以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植物甾醇与油酸酯化反应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油酸与植物甾醇摩尔比)、正己烷用量和酶用量对植物甾醇酯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植物甾醇油酸酯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8 h,底物摩尔比2∶1,正己烷用量1 mL,酶用量62.06 U/mg。在最佳条件下,植物甾醇酯化率可达98.36%。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木糖醇和月桂酸为原料,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的催化下合成木糖醇月桂酸单酯。考察了酸醇摩尔比、脂肪酶添加量、溶剂添加量、分子筛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叔丁醇、酸醇摩尔比1∶2、溶剂添加量20 m L/mmol(以月桂酸物质的量计)、脂肪酶添加量10 g/L、分子筛添加量80 g/L、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月桂酸转化率为91.8%。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产物为木糖醇月桂酸单酯。  相似文献   

9.
王博  鞠兴荣  周润松  何荣  季圣阳 《食品科学》2018,39(18):249-254
以大豆油和月桂酸作为反应底物,采用Lipozyme RM IM催化合成中长碳链(middle-long-middle,MLM)型结构脂质。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方法研究不同底物(月桂酸∶大豆油)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酶添加量对合成结构脂质中月桂酸插入率的影响,并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MLM型结构脂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所得结构脂质的月桂酸插入率为29.26%,该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比6∶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4?h、脂肪酶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3%。理化性质研究表明,与原大豆油相比,MLM型结构脂质碘值(97.38?g/100?g)、黏度(70.39?cP)均降低,皂化值(以KOH计)(229.58?mg/g)、结晶开始温度(4.89?℃)和熔融开始温度(-19.87?℃)均显著提高(P<0.05),而烟点(231.24?℃)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合成的MLM型结构脂质,提高了原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抗肥胖、降血脂的优质油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β-谷甾醇/菜油甾醇与月桂酸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SDS-HCI为催化剂,β-谷甾醇/菜油甾醇与月桂酸的酯化反应动力学.在不同温度下,每隔一定时间从反应体系中取样,利用HPLC测定体系中甾醇和甾醇月桂酸酯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确定该酯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并进一步求得各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得到活化能Ea=88.03 kJ/mol,反应速率方程:r=1.159 5×10(12)exp[88.03/(RT)]C(A)C(B);β-谷甾醇/菜油甾醇与月桂酸的酯化反应为2级反应,反应过程中不存在其它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制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化学催化剂或生物催化剂作用下与脂肪酸酯化或与脂肪酸甲酯或三甘油酯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该文介绍国外近年来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各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虹蕾  缪铭  江波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434-437,441
植物甾醇酯作为一类特殊的新型健康食品配料,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开发利用研究,目前已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的研发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甾醇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功能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三种植物甾醇酯预防小鼠高脂血症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种植物甾醇酯,灌胃量相当于小鼠100mg/kg体重,观察植物甾醇酯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期28天。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减小水平动脉硬化指标(AI),降低高血脂小鼠的肝重、肝脏TC和TG,对实验性小鼠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其中,甾醇油酸酯与甾醇乙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均比较理想,且明显好于甾醇硬脂酸酯。  相似文献   

14.
该文概述植物甾醇酯的性质、重要生理功能、安全性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并展望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同时检测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检测条件优化,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12种不同组分在以丙酮和乙腈(3∶1)为流动相,柱温30℃,流动相流速1.0mL/min,等度洗脱的条件下,达到最好分离效果。此方法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分析时间25 min,检出限为5.1~1.1μg/mL,定量限为17.0~137.0μg/mL,回收率93.81%~111.98%。植物甾醇与甾醇乙酸酯在0.01~1.0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甾醇亚油酸酯与甾醇油酸酯在0.1~1.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超过0.998。该方法可应用于多种甾醇和甾醇酯产品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6.
Consumption of phytosterols (PSs), the plant‐based analogs of cholesterol, can reduce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into the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dietary sources of PS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he effect of PSs on individual lipid metabolites is summarized in the present review. PS‐relat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obesity, and the allevi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re discussed. PSs reduce the risk of having NAFLD by improving the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lipid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However,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circulating PSs indicates its safety concern regarding fatty liver disease induction. In addition, PS oxidation products exhibit pro‐atherogenic properties, cytotoxicity oxidative stress, apoptosis, and pro‐inflammatory propertie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safety issues of PSs and their derivatives in animal models and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7.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应用、合成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开发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提供参考.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随着生物技术与食品科技的发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将朝着绿色、低能耗、无污染和高安全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是一种植物中的天然成分,可以从大豆、玉米等天然植物中获取.因其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可通过抑制人和动物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表现出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甾醇的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甾醇的分布与种类,并从植物甾醇的角度论述了其功能与应用、来源、生产、开发利用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