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河南某铝土矿浮选尾矿沉降中絮凝剂使用量大、沉降效果差的问题,选用TLT8626与现场PAM、AS3318三种絮凝剂进行复配,对尾矿矿浆进行沉降试验,考察了复配比例、复配成分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现场PAM或AS3318均能得到较清的上清液,但是在用量低时两者对矿浆的沉降速度均较慢;TLT8626在用量较低时就可以达到较快的矿浆沉降速度,但是单独使用该絮凝剂无法获得较清的上清液;180 g/t的药剂总量按照质量比TLT8626∶现场PAM=2∶1或1∶1和TLT8626:AS3318=5∶1或2∶1都可以获得与现场PAM用量为240 g/t时相当的沉降效果,药剂用量减少60 g/t,药剂节约率高达25%,显著降低尾矿处理的成本。最后对复配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不同分子量的絮凝剂与尾矿中不同粒度颗粒的梯度匹配是复配效果好的关键所在。研究内容填补了絮凝剂复配在尾矿沉降中应用的研究空白,为国内外选矿尾矿的沉降脱水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某红土矿原矿进行的沉降试验研究考察了矿浆浓度、温度以及添加絮凝剂对红土矿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沉降条件下矿浆浓度越大,沉降速度越慢,温度则对矿浆沉降有促进作用;矿浆浓度和温度对絮凝剂的沉降效果有影响,当矿浆浓度为5%~7%,温度为60℃时,絮凝剂的沉降效果最好;最佳絮凝剂为665s,用量为60~80 g/t。  相似文献   

3.
絮凝剂对尾矿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尾矿浓缩池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及有机絮凝剂,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通过几种絮凝剂的沉降试验,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及用量,并研究pH值及温度的影响,旨在提高尾矿的回水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pH7和15℃条件下添加聚丙烯酰胺(PAM)24g/t时,絮凝效果最佳,回水利用率提高14.66%。  相似文献   

4.
谢添  刘芳斌  童雄  邱冠周 《矿冶》2020,29(6):26-31,39
本文以刚果(金)高泥氧化铜浸出矿浆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的选型试验,探究了最佳沉降效果下浸出矿浆浓度、絮凝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指标,再针对浓密机结构进行优化改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选择1800-2300万分子量的AN905型的絮凝剂,能满足高泥氧化铜矿的生产浓缩作业要求;根据沉降试验,生产浸出矿浆浓度为20%,絮凝剂作用的沉降效果最佳,单耗为100g/吨矿;改造浓密机中心筒高度、改变絮凝剂投加方式和调整絮凝剂添加点,能有效解决高泥氧化铜浸出矿浆在浓缩过程中的絮凝沉降问题,减少有价金属量的溢流损失,降低絮凝剂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矿石处理量,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提高安徽某矿山全尾砂充填沉降性能,进行了添加四种不同的絮凝剂全尾砂絮凝沉降试验,将尾砂浆配制成18%的浓度,并将絮凝剂配制成3%的溶液,按干尾砂添加5、10、20、30、40、50、60g/t等进行絮凝沉降试验,得出了絮凝剂添加量与沉降效果不成正比或反比关系,絮凝添加量为40、45、50g/t沉降效果最好,在30g/t时沉降效果最差。在四种絮凝剂中,巴斯夫尾砂专用添加剂絮凝沉降效果最好,且最佳添加量应控制在40g/t左右最合适。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山尾砂充填以及絮凝剂种类和添加量选择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6.
《煤》2021,30(10)
随着选煤技术的发展,煤泥水处理环节变得越发重要。针对西山煤电西曲选煤厂浓缩池沉降效果不好、药剂损耗严重等问题,采用现场浓缩池入料制备煤样,通过改变絮凝剂的种类、用量以及加药方式进行絮凝、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药剂制度为:添加阳离子絮凝剂,使用80 g/t+120 g/t二次加药方法,能够使煤泥水上清液透射比达到88%.本文的研究内容对选煤厂现场浓缩系统药剂制度改善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充填料浆制备是膏体充填采矿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尾砂高效浓缩是膏体充填的核心。由于全尾砂粒径很细,尾砂沉降浓缩也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在尾砂料浆中加入絮凝剂是提高沉降浓缩速率的有效手段。由于室内试验环境和条件与地下采场存在很大不同,为了揭示新城金矿全尾砂絮凝沉降特性,不仅开展了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室内试验,以沉降速度、底流浓度为评价指标,得到了最优的絮凝剂选型、单耗和砂浆浓度参数,确定了上述参数对于尾砂料浆沉降效率的影响规律,还在地下采场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以验证加入该组合参数絮凝剂后的实际应用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料浆底流浓度随着料浆稀释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在絮凝剂单耗低于22.5 g/t时变化不大,因此选定絮凝剂型号为ZYJ、絮凝剂添加量为20 g/t、矿浆稀释浓度为9.75%时,室内尾砂料浆的絮凝沉降效果最佳。现场对比试验表明:采用该最佳试验参数组合后,充填溢流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由5.32%~8.26%降低到1.15%~2.13%,充填体强度增加了13%,且整体分布更加均质,充填效果和充填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某铝土矿浮选尾矿絮凝沉降后的底流压滤脱水效果不理想问题,以表面活性剂型药剂为助滤剂,在实验室对该底流矿浆进行了助滤脱水试验,并考察了滤液中残留的助滤剂TLT8840对铝土矿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LT8840的助滤效果优于TLT8850;用循环水配制TLT8840不会影响药效;在底流矿浆中添加200 g/t(按干尾矿计)助滤剂TLT8840,可缩短尾矿成饼时间21.43%,降低滤饼水分0.37个百分点;滤液中残余的TLT8840通过循环水进入铝土矿的浮选作业,可小幅提高精矿Al2O3品位和铝硅比,对精矿Al2O3回收率的影响甚微。可见,TLT8840对絮凝沉降底流的压滤具有显著的降本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德贵  朱磊  孙志飞  宋立民 《现代矿业》2018,34(11):144-146
为了合理高效沉降包钢白云鄂博西矿选矿厂微细粒铁尾矿,采用高分子阴离子絮凝剂对该微细粒铁尾矿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9.5%质量浓度的微细粒铁尾矿经两次絮凝沉降后可实现70%以上质量浓度的浓缩尾矿,并根据不同矿浆温度下的试验得出絮凝剂单耗为36~41 g/t,从而为该微细粒铁尾矿的高浓度堆存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金属矿全尾砂颗粒细小、尾砂沉降浓缩难度较大等问题,以固体通量和底流浓度作为衡量指标,通过开展全尾砂物理性质试验、静态浓密试验和动态浓密试验来研究全尾砂的絮凝沉降规律,从而确定适合矿山浓密机给料浓度、絮凝剂种类和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全尾砂浓密合适的给料速度为0.53~0.83 t/(m~2·h),选用LB1530阴离子絮凝剂,絮凝剂添加量为15 g/t,最佳矿浆稀释浓度为1 1%左右。同时,也表明该全尾砂可采用深锥浓密机脱水,能够实现膏体排放,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经济的矿山开采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和受力分析基础上,研究了片状硅片和多面体玻璃混合颗粒在震荡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开展颗粒震荡分离过程动力学研究对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中优化硅玻分离设备结构和工艺参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挥采煤机摇臂扭矩轴安全槽的过载保护功能,对安全槽进行结构改变及槽深改变,并用ANSYS进行静力学分析,结合扭转静强度安全系数获得安全槽的最优化结构来确保发挥扭矩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高技术风险、高市场风险、高政策风险属性。积极构建适宜的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不断强化与完善政府在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功能,增强石化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创新风险防范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李晓东 《同煤科技》2002,(4):24-24,28
分析了光学经纬仪检定方法中产生的误差的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蒋庄煤矿EAM建设实际,阐明了煤炭企业实施EA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了我国煤炭企业在保证资产使用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一条势在必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改性是非金属矿深加工的主要技术之一,对提高非金属矿产品的应用性能和应用价值至关重要。本文从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工艺、设备、表面改性剂及其配方等方面综述了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现状;从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改性剂及其配方、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插层以及表面无机复合改性等方面综述了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