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研究鳞柄小奥德蘑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工艺,蒽酮-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多糖含量,分别采用普鲁士蓝法、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鳞柄小奥德蘑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鳞柄小奥德蘑粗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90℃,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水提法提取鳞柄小奥德蘑粗多糖的得率约8.84%。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鳞柄小奥德蘑粗多糖对·OH的清除效果比较明显,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清除效果越发显著(p0.05),4 mg/m L的粗多糖对·OH的清除率达48.94%±12.32%;鳞柄小奥德蘑粗多糖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O-2·的清除能力较弱。因此,鳞柄小奥德蘑中粗多糖的含量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用于开发研制多糖药物和保健性食品等深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2.
以蛋黄果果肉为原料,测定蛋黄果果肉水分、粗灰分、蛋白质、粗脂肪、总糖、还原糖、多糖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并探究蛋黄果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蛋黄果多糖提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蛋黄果果肉的蛋白质、粗脂肪和淀粉含量较低,总糖、还原糖和多糖含量较高,其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组分均衡;蛋黄果多糖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醇沉乙醇体积倍数2倍、提取时间2 h、液料比60︰1(mL/g)、提取温度90℃,此时多糖提取得率为4.88%。研究表明,蛋黄果营养成分较丰富,具备一定的加工利用潜力;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结果可靠,并获得了蛋黄果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理化方法对铃铛刺花中的一般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铃铛刺花中脂肪含量为0.49g/100g,蛋白质含量为13.9g/100g,膳食纤维含量为39.9 g/100 g,灰分为5.7 g/100 g;铃铛刺花中富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5.54 mg/g蛋白;铃铛刺花中含多种微量元素。铃铛刺花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可开发为一种新型的花类食材。  相似文献   

4.
以长白山元蘑子实体为原料,构建超声辅助提取元蘑蛋白质的最佳工艺,并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以元蘑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元蘑蛋白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以及蛋白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蘑蛋白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85(g/mL)、超声功率350W、提取时间60 min、NaOH碱液浓度0.14 mol/L,提取率达26.83%;超声碱提蛋白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常规碱提以及常规水提方法;不同提取方法元蘑蛋白的空间结构、表面和粒度大小均有一定差异。元蘑蛋白提取的方法对含量组成及结构均有影响,超声辅助碱提法最有利于元蘑蛋白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唐晓丹  张伟  丛景香  王绍艳 《食品科技》2011,(3):155-158,16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对黄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Sevage法除蛋白,乙醇反复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蘑多糖。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料液比;黄蘑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5,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蘑多糖提取率为30.48%。纯化后的多糖含量为91%,分子量约为10435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安络小皮伞菌丝体中粗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单糖组成,测定2种安络小皮伞菌总糖、酸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并计算单糖组成摩尔比。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2种安络小皮伞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提取部位的总糖含量,用间羟基联苯法测定酸性糖含量,用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结果:固体发酵安络小皮伞、液体发酵小皮伞总糖含量分别为46.78%、26.08%,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84%、46.23%,酸性糖含量均不高。2种安络小皮伞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固体发酵小皮伞摩尔比为0.051:0.012:1.000:0.070:0.364:0.228,液体发酵安络小皮伞摩尔比为0.108:0.067:1.000:0.221:0.012:0.029。结论:安络小皮伞菌中主要成分为糖肽类物质,二者总量在70%以上,酸性糖含量不高。PMP-HPLC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香菇菇柄中的游离氨基酸,研究了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等单因素对提取游离氨基酸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金针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50 W、料液比1∶20、超声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提取金针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7.42mg/g;对提取香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50W、料液比1∶40、超声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提取香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15mg/g。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苔干多糖,对苔干多糖提取工艺和一般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选择浸提固液比、温度和时间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实验,确定其条件范围,再通过正交实验L9(34)进一步确定苔干水溶性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4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反复浸提2次。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提取的苔干多糖中含有多肽或氨基酸,为蛋白质复合多糖。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裙带菜中的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同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温度、pH、硼酸和Ca2+对多糖构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裙带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min,该条件下裙带菜多糖的提取率达到了7.56%。超声提取得到的裙带菜多糖不含淀粉,但含有少量蛋白质和硫酸基团;温度和硼酸对多糖的构象没有影响,酸和碱对多糖构象产生较小影响,但Ca2+可显著破坏多糖的构象。  相似文献   

10.
以燕麦麸皮为原料,研究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燕麦胶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质量比)、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燕麦胶提取得率为4.57%。采用耐热α-淀粉酶脱除提取液中的淀粉,最佳条件为耐热α-淀粉酶添加量为6 U,水解反应40 min;等电点沉淀法脱除提取液中的蛋白质,最佳提取液pH值为4.5。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燕麦胶样品中糖含量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麦胶样品中残留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提取液pH值是4.5,糖含量为60.518%,残留的蛋白质含量为3.584%。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黄秋葵发酵酒渣综合利用技术,减少资源浪费,本文采用酶法提取黄秋葵发酵酒渣中的果胶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黄秋葵酒渣果胶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表明,果胶多糖提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使用1%的纤维素酶,提取温度45℃、溶液pH5.5、液料比1:36、时间10 h、提取次数2次,此条件下的果胶多糖得率为6.85%;黄秋葵酒渣果胶多糖的理化性质:酯化度为74.45%、半乳糖醛酸含量20.07%、灰分含量8.52%、蛋白质含量2.24%、干燥失重率为18.06%、pH为6.47;从黄秋葵酒渣中提取的果胶多糖属于酸性杂多糖,其单糖摩尔比例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为5.2:8.8:0.8:25.6:30.6:20.4:8.7。  相似文献   

12.
桑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利用水浸提法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糖.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出多糖提取的最优化条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三氯乙酸法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100℃、pH11、料液比(桑叶:水)=1:50(w/v)、浸提2小时,提取率为90.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六堡茶中提取茶褐素的最佳工艺,并探讨其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种主要因素对茶褐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探讨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初步理化性质分析。六堡茶茶褐素的最适宜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7 g/mL、提取温度96 ℃、提取时间86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茶褐素提取得率为10.33%±0.04%。茶褐素复合物中多糖含量为25.16%±0.11%,蛋白质的含量为15.45%±0.06%,总酸性基的含量为(5.5±0.02) mmol/g,羧基的含量为(1.34±0.05) mmol/g,酚羟基的含量为(4.16±0.06) mmol/g。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六堡茶茶褐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褐素主要是由酚类和羧酸类物质构成,并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以水作溶剂,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元蘑多糖含量的影响,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4 h、料液比3:100(g/mL),得到的多糖含量为22.82%.  相似文献   

15.
贵州优质构树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析贵州优质构树的主要营养成分特点,通过对当地构树种子和果浆进行理化分析,同时开展微量元素及重金属测定。结果表明:构树种子、果浆及果酒富含前花青素;果浆中富含多糖、VC等有效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均衡;原浆中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丰富,As、Hg、Cr等重金属未检出或少量存在,而Pb含量超出国家相关标准。因此针对构树果浆重金属含量超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法提取苇蘑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提取法研究了苇蘑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所得苇蘑子实体多糖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15min,料液比1∶30(g/mL),超声功率200W。苇蘑子实体多糖含量采用传统的苯酚-硫酸法检测。在精密度试验中,RSD为0.283%,表明精密度较好。在稳定性试验中,RSD为0.374%,表明在0h~8h之间的稳定性较好。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苇蘑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灵敏度高。测得苇蘑中多糖含量为21%。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武夷岩茶"黄片"茶多糖的提取率及分析其纯化后的理化性质,以茶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片"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生化分析及红外光谱研究去蛋白纯化后的茶多糖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黄片"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0.29 min、温度为71.15℃、料液比为1:25,在此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的理论值为8.45%。经过纯化后的茶多糖还原糖、中性糖、蛋白质和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2.37%、18.99%、9.563%和6.358%;对茶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存在糖类及蛋白质的吸收峰,表明武夷岩茶"黄片"茶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多糖是黑木耳子实体中的重要活性物质,除具有一般的生化性质外,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血栓、抑菌、降血糖、抗溃疡、抗肝炎和抗突变、降血脂和促进血清蛋白生物合成等多种功效。为优化黑木耳多糖的提取工艺,本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黑木耳多糖的得率为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黑木耳多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黑木耳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2.5h,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黑木耳多糖的得率达到5.12%。对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所制备的多糖以大分子多糖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水分、还原糖及灰分,为一种粗多糖。  相似文献   

19.
为对开展天山冷水藻相关功效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以新疆赛里木湖的天山冷水藻粉为原料,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其中的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油脂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天山冷水藻中蛋白质含量为41.58%,多糖含量为15.34%,总叶绿素含量为2.42%;天山冷水藻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5、超声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32.80%。天山冷水藻油中共检测出14种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总脂肪酸的66.53%,主要包括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为50.77%、13.28%和2.48%。天山冷水藻中不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含量较高,其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比较高,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裂裥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担子菌,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含多种有效成分.本实验对裂裥菌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进行提取与测定,探索了多糖形成的最佳培养条件。分析了菌丝体及发酵液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种类及含量。其结果表明菌丝体及发酵液中均含丰富的免疫活性多糖,蛋白质,生物活性L-型氨基酸,特别是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a,Co,Cr,Fe,Cu,Mn,Zn等。尤以Zn,Fe,Ca,Mg的含量最充足。这些分析结果对裂裥菌的发酵和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