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微波辐射和磷酸-磷酸氢二铵复合活化法,由废旧亚麻织物制备出亚麻基活性炭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用于甲基橙染料模拟废水的吸附,探讨了时间、pH值、甲基橙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亚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较小的微晶结构,最大吸附量可达154.52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内部扩散模型表明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
用氮气吸附法、扫描电镜对4种不同活性炭(木质活性炭AC1、AC2,煤质活性炭AC3,椰壳质活性炭AC4)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抄纸方法制备活性炭过滤纸,用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效率表征活性炭过滤纸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活性炭孔隙结构对过滤纸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木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的孔容积较高,分别为1054 m2/g、1.165 cm3/g和1125 m2/g、1.083 cm3/g;4种活性炭微孔平均孔径相差不大,但两种木质活性炭的大中孔平均孔径较大;其中,木质活性炭AC2的微孔和大中孔孔容积均较大,孔径在0.64、1.2和2.3 nm附近的孔隙发达,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能力,用其抄造的过滤纸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均有较好的吸附效率,3次过滤吸附效率分别为92.2%和93.8%.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板栗壳活性炭对印染染料的吸附作用,制备板栗壳活性炭,以振荡时间、pH和温度为因素,考察板栗壳活性炭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效果,分析了等温吸附过程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 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板栗壳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 4、温度35℃、振荡时间150 min;对亚甲基蓝最佳吸附条件为p...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一步法热解含铁盐的造纸厂污泥(PMS),制备了铁掺杂生物炭材料(PBC),并研究了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造纸污泥在800℃下热解获得的生物炭材料PBC-800,在pH值为3、吸附时间为24 h时,对甲基橙的去除性能最好。PBC-800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过程是化学吸附,最大吸附量为352.05 mg/g。  相似文献   

5.
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采用混合吸附剂处理废液,考察投加量、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与高岭土的质量比为2∶1,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150 m L,温度为35℃,时间为60 min,此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5%,pH变化对此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大;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研究表明,此吸附满足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颗粒活性炭吸附苯酚模拟废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媚  唐梅  王克之  潘志毅  张飞  王双飞 《食品科技》2013,(1):126-131,140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苯酚的静态吸附行为,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吸附量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6h可以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唯一的控制步骤。在不同温度下,颗粒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焓变ΔH、吸附熵变ΔS、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均为负值,说明苯酚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主要是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焦磷酸为活化剂制备稻壳基活性炭,并考察了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稻壳基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时间3h,剂料比0.6,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稻壳基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35.4mg/g。苯酚在稻壳基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多层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8.
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枣核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基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剂粒径、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 H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来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枣核能够有效去除水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当p H均在6左右,吸附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枣核投加量分别为8、10g/L,用60目的枣核对50mg/L的两种染料废水处理7h,其去除率均在90%以上。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其吸附行为均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经计算得出枣核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为22.94mg/g,对碱性品红的饱和吸附量为23.92mg/g。研究结果表明枣核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含有合成染料的废水具有成分复杂、可生物降解性能差、COD高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研究。使用氨基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GO-NH2/PEI)对典型的阴离子染料甲基橙和刚果红进行吸附,最佳吸附条件为:染料含量150 mg/L、吸附剂用量0.5 g/L、溶液p H值为6、吸附温度318 K和吸附时间240 min时,GO-NH2/PEI对甲基橙和刚果红的吸附量可达282.82 mg/g和240.22 mg/g,循环使用5次,仍可保持约90%的最大吸附量。并使用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等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GO-NH2/PEI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主要为单层化学吸附,是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GO-NH2/PEI作为多孔材料,合成染料分子越小,越容易扩散进复合材料内部与活性官能团缔合,吸附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8):121-127
采用搅拌-陈化法制备了多孔碱式MgCO_3,在500℃下灼烧3 h,得到了多孔MgO。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孔MgO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脱色性能,并以脱色率为指标,考察了多孔MgO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p H值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量为0.1g、吸附时间为60min、吸附温度为60℃、p H值为8.00时,多孔MgO对糖汁的脱色率为84.7%。用多孔MgO进行静态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多孔MgO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值最高(R2=0.999),说明其能更好的模拟多孔MgO对糖汁中非糖物质的吸附行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以酚醛纤维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进行物理活化,制备具有丰富微孔结构的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并以亚甲基蓝染料溶液作为吸附质,探讨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染料溶液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较好,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染料溶液初始浓度均对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染料分子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γ-Fe2O3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γ-Fe2O3复合膜,以甲基橙溶液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质量浓度、pH、共存阴离子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热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pH=2.91、无共存阴离子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无机阴离子的存在对吸附容量有显著影响.壳聚糖/纳米γ-Fe2O3复合膜对甲基橙偶氮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内扩散为主要控速步骤.吸附是熵推动的自发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为扩展废棉的回用价值,利用柠檬酸对废棉进行羧基化改性,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时间、Cu~(2+)溶液初始浓度、p H值等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废弃棉对Cu~(2+)的吸附性能远远优于未改性废弃棉,并随吸附时间、Cu~(2+)溶液的初始浓度、p H值等参数的增加而增长,增长速度由大到小到不变。吸附平衡时间为300 min,初始质量浓度为1 400 mg/L,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116.4 mg/g,最佳吸附p H值为4~5。使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来分析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模型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废弃棉对Cu~(2+)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模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吻合,属于单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PA、H103及XAD-4树脂在茶多酚吸附工艺中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绍通  董新昕  黄静 《食品科学》2003,24(12):40-43
本文主要研究了PA、H103及XAD-4树脂在茶多酚吸附分离体系中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及吸附动力学特性。热力学研究表明,三种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优惠型的吸附等温线,并可以用Langmiur 方程来描述,且与Langmiur方程高度相关;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PA和H103树脂为中速吸附型的吸附剂,XAD-4为慢速吸附型的吸附剂。PA、H103及XAD-4树脂的吸附平衡速率常数依次为KPA=1.461h-1,KH103=1.198h-1,KXAD-4=0.498h-1。  相似文献   

15.
《毛纺科技》2021,49(5)
为了降低印染废水处理成本,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以体积分数50%的磷酸为活化剂将玉米秸秆在高温灼烧制备成活性炭后用于吸附甲基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甲基紫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吸附剂颗粒大小及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的较优吸附条件为玉米秸秆活性炭的粒径和用量为0.105~0.125 mm、0.1 g,甲基紫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用量为160 mg/L、50 mL,溶液pH值为中性;吸附时间为100 min,吸附温度25℃。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活性炭对甲基紫的吸附率可达97%。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发现,25℃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McKay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芯吸附处理工业废水中染料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  高彦杰  刘宁 《食品科学》2007,28(8):188-191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吸附剂,研究其对次甲基蓝、碱性品红、甲基橙三种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温度、吸附剂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量为1g,吸附时间在5h左右,温度为70℃时玉米芯吸附剂对三种染料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率与时间的吸附动力学方程说明吸附过程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玉米芯活性炭作为染料废水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热解温度(300℃、400℃、500℃、600℃)对生物炭吸附氨氮作用的影响,为在实际工程中利用生物炭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在1 h内即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理论最大吸附量从300℃的4.983 mg/g降至600℃的2.777 mg/g,变化趋势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正相关。温度、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值均显著影响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染料难以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上染的问题,筛选具有超高疏水、良好结构平面性的甲基黄分散染料对UHMWPE纤维进行染色,并探讨其染色性能。讨论了染色温度、时间、分散剂(AEO-9)用量及p H值等因素的影响,测定了甲基黄染料对UHMWPE纤维的染色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甲基黄染料对UHMWPE纤维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其优化工艺为:染色温度130℃,分散剂用量0.3%,时间60 min,p H值5,此时染色所得纤维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4级以上;通过拟合计算甲基黄染料对UHMWPE纤维吸附等温线类型为Nernst型吸附,半染时间为24.34 min,130℃时的扩散系数为5.21×10-17m2/s,标准亲和力约为5.56 k J/mol。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二甲胺进行胺化,以马蹄皮为原料,对其进行预处理后,用环氧氯丙烷进行醚化,将制备的马蹄皮吸附剂对甲基橙进行吸附,研究吸附剂用量、p H、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马蹄皮吸附剂吸附甲基橙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6 g/L、p H2、甲基橙质量浓度100 mg/L、反应温度30℃。在此条件下,马蹄皮吸附剂对甲基橙的吸附率达97.1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4℃条件下,由橄榄灰绿链霉菌(StreptomycesolivaceovirdisE-86简称sp.E-86)产木聚糖酶分别在木质纤维玉米芯成分:纤维素、木聚糖、木质素、全纤维素和玉米芯粉上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90min时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该木聚糖酶在这些木质纤维上很快达到平衡,除木聚糖在1h达到平衡外,其它都不超过30min;吸附等温线都符合两阶段非均匀表面吸附模型;在所有吸附等温线中,玉米芯吸附量最大,纤维素最小;在三种纤维中,全纤维素吸附量最大、木聚糖次之、纤维素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