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为解决"翠碧1号"品种烟叶在打叶复烤过程中存在大片率过高、复烤后片烟颜色转深明显等问题,分析了"翠碧1号"烟叶力学特性,确定了其典型力学特征,并根据其典型力学特征研究制定了打叶复烤加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他品种烟叶相比,"翠碧1号"烟叶具有油分较充足(黏附力较大),韧性较强(拉力和穿透力较大)以及结构较为疏松(剪切力较小)的典型力学特性。(2)"翠碧1号"烟叶打叶复烤二润出口含水率不宜高于17.0%,复烤单区最高热风温度不宜超过75℃。(3)基于"翠碧1号"烟叶典型物理特性,建立了以"低含水率打叶、低强度复烤"为核心的"翠碧1号"品种烟叶打叶复烤加工技术:二次热风润叶方式由"水+蒸汽"调整为"蒸汽",二润出口含水率由18.5%调整为17.0%,片烟复烤段单区最高热风温度由75℃降至70℃,片烟复烤段各干燥区热风温度总和降低35℃。(4)在打叶经济效益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翠碧1号"烟叶打后片烟结构均匀性得到优化: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大片率分别降低1.9百分点和2.4百分点;中片率分别提高1.3百分点和3.3百分点;碎片率分别降低0.2百分点和0.1百分点;出片率分别提高0.39百分点和0.04百分点;成品综合得率分别提高0.21百分点和0.58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打叶质量与出片率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优化 12 0 0 0kg/h 4打 11分卧式打叶机的工艺参数 ,根据生产线实测结果 ,用相关方法分析了打叶复烤生产线流量、打前烟叶含水率、温度及打叶机组工艺参数对打叶去梗质量及出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打叶流量逐渐增大 ,碎片率呈近似“U”形变化趋势 ,叶中含梗率及梗中含叶率也随之升高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打前烟叶含水率和温度的升高 ,>12 .7mm叶片率提高 ,<3.18mm碎片率和梗中含叶率降低 ;随着 >12 .7mm叶片率的提高 ,虽可减少打叶造碎及梗中含叶率 ,提高出片率 ,但会增大叶中含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八大香型典型产地烤烟中部烟叶较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范围。【方法】选取八大香型典型产地中部烟叶,在不同复烤干燥温度下对烟叶感官质量、风格特征进行评价。【结果】(1)清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和木香蜜甜香型中部烟叶适宜在7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2)蜜甜香型、醇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3)焦甜焦香型和焦香蜜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8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结论】根据不同香型烤烟烟叶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进行配方模块设计、配方模块复烤加工,可彰显烟叶香气风格特征,提升总体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切工艺对打叶复烤全过程加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打叶复烤加工过程中烟叶较长时分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润叶效果,改善打后叶片片形结构,提高烟叶综合利用价值,研发了一套在线可调式铺叶切断装置,用于研究不同分切方式和不同工艺处理对打叶复烤全过程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现烟叶按要求长度进行分切,且随着分切刀数的增加,润透效果越好。②分切后叶片面积在300~1000 mm2区间所占比例约35%,两刀分切大片率低,圆形度为0.750、细长度为0.768,片形结构较均匀。③分切刀数越多,烟碱均匀性越好。④多刀分切后片烟感官评吸质量有所提高,叶身单独加工感官质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烟叶物理特性与打叶风分工艺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缩短打叶复烤调试时间,采用逐步回归、偏相关、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烟叶物理指标与打叶风分工艺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理指标与打叶风分工艺参数间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2二润后烟叶温度越高,一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大;烟叶含水率越大,四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小,三打则越大;烟叶越厚,一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大,四打则越小;烟叶越宽,二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大;烟叶长度与打辊转速无关。3二润后烟叶含水率越大,各级风分风速越大;烟叶越厚,二打一分风速越大。4根据回归分析得出的物理指标,结合打辊转速和风分风速,通过聚类分析将19个样品中的15个分为4类,每类样品具有相似的打叶工艺参数,其余4个样品的参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烟叶打叶复烤工艺及设备的研究”项目于1986年3月在楚雄卷烟厂通过鉴定,其中我所研究设计的烟叶叶片复烤机是打叶复烤试生产线的三大主机之一,适合于各种打叶后烟叶叶片的复烤加工。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烟叶叶片进行干燥试验,其干燥曲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打叶复烤中润叶工艺的最佳参数。方法:以赣州上部烟叶组成的BO1模块为基础,考察一次润叶和二次润叶的热风温度、滚筒转速、加水量以及蒸汽阀门开度对烟叶香味成分的影响,并以赣州焦甜香风格为基础,结合综合平衡法筛选润叶工艺的较优参数。结果:香味物质含量经一次润叶后增加,经二次润叶后减少,但较润叶前略有增加。一次润叶中热风温度对茄酮和糠醇含量影响较为显著,而二次润叶中热风温度对苯乙醛含量影响较为显著。结论:烟叶复烤过程中的两次润叶较佳工艺条件为一次润叶热风温度135 ℃、滚筒转速10 r/min、加水量3.5 kg/100 kg;二次润叶热风温度145 ℃、滚筒转速9 r/min、蒸汽阀门开度5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打叶复烤关键参数(a1为一润出口温度,a2为复烤一区温度,a3为复烤二区温度,a4为复烤三区温度,a5为复烤四区温度)和醇化时间下四川凉山烤烟烟叶绿原酸、新绿原酸、4-O-咖啡基-D-奎尼酸、莨菪亭、芸香苷、山萘酚糖苷、多酚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一润出口温度对多酚总量的影响显著,并呈正相关性,复烤一~四区温度与多酚含量无显著相关。(2)绿原酸、新绿原酸、芸香苷、山奈酚糖苷、总酚含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降低趋势,4-O-咖啡基-D-奎尼酸、莨菪亭含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大趋势。(3)醇化时间对多酚含量的影响大于打叶复烤。(4) B0~B5、C0~C5、X0~X5烟叶香气感官质量最优的打叶复烤参数为a1为60℃、a2为50℃、a3为79℃、a4为67℃、a5为70℃、醇化时间12个月,此时烟叶多酚含量、感官质量均为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复烤温度与烟草逸出物乃至烟叶品质的关系,设计了一套打叶复烤过程中烟草逸出物捕集装置,对河南、云南和贵州3个产区的上、中部烟叶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的烟草逸出物进行捕集,并结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致香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复烤线烘烤段,随温度下降,烟草逸出物量逐渐下降,两者呈明显的相关性;2复烤温度对不同产地烟叶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实验结果可为制定不同产地烟叶"个性化"复烤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两种打叶复烤模式的对比试验,取两种模式烤后烟叶进行叶片结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检测、分析和评吸. 结果表明:"真空回潮"后打叶复烤,烤后烟叶大中片率(>12. 7 mm叶片率)和长梗率有所提高;化学成分协调性有所提高;可以一定程度减少杂气、提高余味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不同尺寸片烟在各级打叶风分单元中的分布和品质变化规律,以2021年四川C2F初烤原烟为研究对象,对各级打叶风分单元的片烟流量和片烟结构差异以及不同尺寸片烟的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借助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对不同尺寸片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随打叶单元级数的增加,片烟流量和尺寸逐级降低,碎片和小片更容易在各级打叶单元的第一级风分口处分离;②碎片的化学成分可用性明显小于大、中和小片,随着打叶级数的增加碎片的化学成分可用性逐级提高,而大、中片无显著变化;③不同尺寸片烟的感官品质随打叶级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大片和中片的感官品质最优点出现在二级打叶单元,小片和碎片则分别出现在三级和四级打叶单元。该研究结果可为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片烟的精细化分类和差异化调配等工业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在线烟碱预测模型的烟叶复烤均质化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基于原烟在线烟碱预测模型的复烤均质化加工效果,将原料分别进行常规加工和均质化加工。构建了原烟在线烟碱模型,利用烟碱模型实时预测原烟烟碱含量,并依据其含量的差异分类堆放,实现均质化加工,借助打叶复烤数据共享平台收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均质化加工得到的成品烟碱变异系数由常规加工的7.83%下降至2.78%,成品含水率变异系数由3.16%下降至2.35%,成品颜色变异系数由4.09%下降至2.07%,均质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档次配方模块在各级风选单元分离片烟的化学成分变化趋势,以2021年东南烟区初烤烟叶经工业分级后产生的不同质量档次配方模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级风选单元分离的不同尺寸片烟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行模块间比较,采用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对不同尺寸片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风选除杂单元产出片烟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显著低于叶梗分离工序中产出的片烟。(2)在叶梗分离工序产出的不同尺寸片烟中,碎片的化学成分协调性低于大、中、小片,随着打叶级数的增加,碎片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与其他尺寸片烟的差异逐渐减小。(3)质量档次较低的配方模块通过筛除碎片的方式进行品质提升的潜力更大。(4)质量档次较低的配方模块在二、三级打叶单元产出的大、中片具备较好的配方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真空回潮工序对卷烟产品烟丝颜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特选同一初烤烟叶,在复烤和制丝工序分别使用真空回潮与不使用真空回潮进行深加工,交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加工强度的增大,烟丝颜色明显变深,烟叶黄色素与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其中,经过1次真空回潮的烟丝(制丝真空回潮)比未经真空回潮的烟丝烟气浓度高,卷烟产品香气透发性好;内在品质较好;但经过2次真空回潮的烟叶烟丝吸食品质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烟叶复烤生产线润叶质量是影响打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润叶出口温度、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大中片率和出片率降低。采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以德昌复烤厂加工中等烟二润水分为例,对二润过程的质量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善和控制,从而使二润出口水分稳定在19%±1%(国标为18%~21%)。该方法对打叶、复烤等工序的质量改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打叶复烤加料以及烤后放置不同时间的部分国产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香味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加料与未加料的复烤烟叶样品的总糖、总烟碱、焦油、烟气烟碱和CO都随着烘烤和烤后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②复烤后放置3~6个月,大多数加料烟叶样品的总糖、总烟碱、焦油和烟气烟碱等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未加料样品,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区别逐渐减小;③CO的降幅二者基本接近;④加料与未加料复烤烟叶样品的香味物质总量随着烤后放置时间的延长都逐渐增加,但加料样品香味物质增幅要大于未加料样品,尤其是复烤后放置3~6个月,其香味物质的增幅明显高于未加料样品;⑤加料与未加料复烤烟叶样品的感官质量随着复烤后放置时间的变化与其总香味物质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打叶复烤过程中均质化加工调控策略,采用把选和片选两种分选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化学成分均匀性的配方原料,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均质化调控效果综合评价指标,对比了烟碱、颜色、光谱3种调控模式下的均质化调控效果.结果表明:①片选方式获得的配方原料均匀性明显优于把选方式.②调控模式对参评指标均匀性控制具有选择性,颜色...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打叶复烤工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叶复烤是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打叶复烤已经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打叶复烤工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我国打叶复烤工业发展现状等。研究了生产能力总量控制、经济效益、企业的合理经济规模、体制、原料保证、合理布局、产品市场、销售、设备国产化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打叶复烤工业的对策和建议。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升打叶复烤均质化程度、增强叶片结构控制能力。  方法  基于自行开发的多辊拨动式烟叶筛分装置和双辊多齿式烟片剪切装置,设计了一种基于筛分再切的叶片结构调控工艺。该系统通过对打后汇总片烟进行超大片筛分及剪切处理,使超大片缩减为合适尺寸的烟片,能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以河南洛阳C3F等级烟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应用探索。  结果  1)筛辊转速对超大片分选效果影响显著,筛辊转速增至50 Hz时,分选出的烟片内大片比例为93.93%,其中>41 mm的超大片比例可达68.70%;2)筛分出的烟片经剪切辊差速处理后超大片明显降低,11 mm~41 mm的合适尺寸烟片增加明显;3)经筛分再切工艺调控后,打后汇总烟片中的超大片比例降为13.48%,合适片比例增加至73.30%,大片率由55.90%降低至40.99%,中片率由32.99%升高至49.36%。  结论  基于筛分再切工艺的叶片结构调控工艺流程简单,能适应较大流量的生产线,可用于打叶复烤叶片结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