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为研究冷藏鲈鱼贮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获得鲈鱼贮藏末期的特定菌落,结合感官分析确定所筛菌株中的优势腐败菌。通过多次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结合菌落形态观察、传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技术,确定所筛菌株属种,并将所鉴定的优势腐败菌接种至无菌鲈鱼样品上,在4℃条件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段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菌落总数,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得出,筛选获得的5株菌株中,有假单胞菌属P1(WCS374)1株,草莓假单胞菌P2(P121)与P3(B-727)2株、希瓦式菌属S1与S2(OS185)2株。其致腐能力排序为S1S2P2P3P1,其中腐败希瓦式菌属细菌S1的致腐能力最强。由产量因子分析表明,草莓假单胞菌P2的致腐能力强于一般假单胞菌属细菌P1与P3。经综合比较,鲈鱼鱼肉中希瓦式菌属细菌的致腐能力强于假单胞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2.
冷藏海鲈鱼优势腐败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4 ℃冷藏条件下海鲈鱼的优势腐败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单一菌株,对各菌株进行致腐能力的测定,确定冷藏海鲈鱼的优势腐败菌。对冷藏海鲈鱼的优势腐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及部分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4 株冷藏海鲈鱼优势腐败菌,其中1 株为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1 株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其余2 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在4 ℃冷藏条件下,草莓假单胞菌的致腐能力最强,其次是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牛肉中热杀索丝菌的致腐能力和致腐基因分布特点,经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PCR鉴定,获得29株热杀索丝菌。将其接种于4℃牛肉汁中,测定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乙偶姻指标,评价分离菌株的致腐能力。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分析热杀索丝菌强、弱腐败株基因特点。结果表明,29株热杀索丝菌分离株的TVB-N含量形成较慢,仅有2株菌在第9天超过11.5 mg N/100 g,而产乙偶姻能力强,且有明显差异,其中菌株BT27和BT25含量分别为139.3μg/mL和59.5μg/mL。测定强、弱致腐菌株BT27和BT25的全基因组序列,结果发现,热杀索丝菌基因组中存在大量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其中编码糖苷水解酶的基因数量最多,糖基转移酶基因次之。比较基因组学显示,强致腐株BT27被注释到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相应酶的编码基因数量均多于弱致腐株BT25,而两者在编码氨基酸代谢的基因数量相近。研究表明,热杀索丝菌致腐性强、弱与编码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数量密切相关,研究从基因层面为阐明肉源微生物的致腐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鸭梨褐腐病菌的分离纯化及其致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廊坊九州具有典型褐腐病的鸭梨为研究对象,对引起鸭梨贮期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并研究了其致腐性。通过改良后PDA培养基对病果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共分离纯化得到不同菌落形态的4株菌株,分别为S1、S2、S3、S4,通过科赫法则回接到健康鸭梨,进一步研究其致腐性。结果表明,这4株菌株对鸭梨的致腐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S1和S4致腐性能最强,从而表现出导致鸭梨腐烂变质能力存在差异,然后对这2株微生物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最终鉴定S1为桃褐腐病菌、S4为黄曲霉菌。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食品的18 株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机酸成分及对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Spot-on-lawn及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选取其中3 株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包括生长曲线、pH值、抑菌活性在内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抑菌活性取决于不同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病原菌及发酵碳源。当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病原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YmL-4-5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当沙门氏菌ATCC 6538作为病原菌、果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S5抑菌作用最强。数据证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受上清液低pH值的影响,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乳酸(930.9~3 008.7 μg/mL),其次为苹果酸和乙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产量与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488,P<0.05)。本研究为研发新的生物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友升  张燕  陈玉娟 《食品科学》2012,33(16):246-250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ia fructicola(FJ515894)的亲缘关系较近。5株褐腐病菌对D-果糖、麦芽糖、蔗糖等共56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1种最适碳源和5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 091#与089#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而Monilinia fructicola 086#、071#、072#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因此利用rDNA ITS序列和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均可区分桃、李果实5株褐腐病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且两种方法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轻微加工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及其碳源代谢效应差异性,采用MIDI和测序法对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采用BIOLOG系统对其碳源的代谢能力及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S1)及枯草芽孢杆菌(S2)。两者碳源代谢能力差异性不显著(P0.05);两者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脂肪酸/酯类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糖类代谢能力均最强,其次是羧酸类,S1氨基酸强于脂肪酸/酯类,而S2氨基酸弱于脂肪酸/酯类。S1 4种碳源代谢能力均弱于S2,且脂肪酸/酯类与氨基酸类代谢能力差异性显著(P0.05);两者碳源代谢动力学存在差异,S1糖类最大比生长速率(除D-海藻糖、蔗糖、D-果糖)和延滞期(除D-海藻糖,蔗糖)均较低,S2羧酸延滞期和最大比生长速率(除L-苹果酸)较高,氨基酸的延滞期(除L-天冬氨酸)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大于S1,脂肪酸/酯类的延滞期(除吐温40)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大于S1。本研究通过对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鉴定及碳源代谢效应分析,为优化对虾产品配方,抑制优势腐败菌生长和延长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卵形鲳鲹冷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采用传统选择性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卵形鲳鲹4℃贮藏期间腐败菌分别进行分离纯化、菌相分析及菌属确定,并以腐败物质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了贮藏末期优势菌的致腐能力。结果得出,卵形鲳鲹4℃贮藏过程中共分离纯化出16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株,革兰氏阳性菌6株,其分属6个菌属。贮藏初期(0 d)时菌相丰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等均有出现;中期(3 d)菌群种类有所减少,以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所占比例较高,后期(6 d)种类进一步减少,只有3株菌占较高,分别是2号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48%)、5号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26.6%)与16号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19.4%);致腐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 > 奥奈达希瓦氏菌 > 霍氏肠杆菌,其中腐败希瓦式菌致腐能力显著强于另两株菌;综合贮藏末期所占比例及致腐能力结果,最终确定腐败希瓦氏菌为4℃贮藏下卵形鲳鲹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9.
研究3株不同来源的酵母拮抗菌(Crytococcus laurentii)001#、010#和012#的种间亲缘关系、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中的不同碳源物质代谢指纹图谱以及对于不同果蔬的侵染病原菌的生防效力。结果表明: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001#和010#间的碳源代谢指纹图谱中存在43种相同的最适碳源和13种相同的可利用碳源,菌株012#则与001#和010#利用碳源情况差异性较大,但是它们分别在梨、油桃和芦笋果实上的生防效力却有一些差别,这可能与不同菌株所特异利用的碳源种类以及果蔬中含有的特异的碳源种类和含量有关。发现不同果实的碳源成分和比例引起的拮抗菌生防效果差异的现象,并揭示亲缘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菌株的碳源代谢特征表现出来,为酵母拮抗菌在生防效力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哈密瓜为原料,优化了清洗工艺,研究了高压二氧化碳(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 处理对鲜切哈密瓜贮藏期间(4 ℃避光贮藏8 d)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感官指标(质量损失 率、质构、感官评价)、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VC含量)、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确定了强酸电解水清洗25 min为最佳清洗工艺,清洗后鲜切哈密 瓜的菌落总数下降了0.81(lg(CFU/g))。2.5、3.5、4.5 MPa处理8 min后的鲜切哈密瓜在贮藏期间微生物数量显 著增加,PPO活力上升,且在贮藏8 d时,质量、硬度和VC含量分别下降了16.45%~42.70%、30.38%~48.97%和 96.25%~96.73%。本研究为HPCD技术应用于鲜切哈密瓜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热敏性果蔬香气特征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热加工过程中热敏性果蔬特征香气成分极易发生劣变,文中以此现象为分析切入点,在综合比较非热敏性及热敏性代表果蔬香气组分构成的基础上,总结了热敏性果蔬的香气构成特点、分析了热加工过程中香气劣变的原因;进一步以哈密瓜为热敏性果蔬代表,综述了适用于热敏性果蔬香气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分析了不同非热加工技术对其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哈密瓜蔗糖和乳酸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哈密瓜进行热处理会更好地提高其贮藏品质,从蔗糖积累和呼吸代谢的角度研究热处理更能揭示其作用的本质。以哈密瓜为材料,研究热处理对哈密瓜代谢网络通量的影响。将哈密瓜分别经过45、50、55 ℃热处理3 h之后立即置于最适贮藏温度5 ℃条件下贮藏21 h,以单一5 ℃处理24 h为对照,得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哈密瓜不同空间位置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蔗糖合成途径、戊糖磷酸途径的代谢通量。结果显示:45 ℃和50 ℃处理组都有较高的蔗糖和乳酸通量,但以45 ℃处理组通量最高,作为热处理温度最为合适;而55 ℃处理组与空白对照无较大差别。本实验从代谢的角度深入研究果实的热处理贮藏,以期为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微生物与哈密瓜采后腐败变质的关系,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温度保藏过程中哈密瓜表皮可培养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造成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包括镰刀属、链格孢属、青霉属,此外还有葡萄球菌属等。青霉菌和镰刀菌是引起哈密瓜在低温贮藏或冷藏运输过程中导致其腐烂的优势病原菌。本研究说明哈密瓜的腐败是单一致病菌与多种致病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的现象。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哈密瓜贮藏期间的微生物群落动态。为限制病原菌的生长以延长哈密瓜的保质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监测与哈密瓜分离的腐败相关物种的特定特征,这将为哈密瓜采后保鲜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哈密瓜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低温胁迫。植物激素在调节作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低温胁迫下哈密瓜内源激素代谢的分子机制,采用靶向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3 ℃和21 ℃)对哈密瓜贮藏品质、内源激素代谢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使哈密瓜保持了较高的质量和硬度,延缓了腐烂,抑制了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加,但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冷害。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低温贮藏抑制了哈密瓜果实中脱落酸的积累,但促进了吲哚乙酸和水杨酸含量的积累。转录组分析表明,低温显著影响了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基因(如PYR/PYLs、IAAs、TIRs、GH3、NPRs、TGAs等)的表达水平,其中bHLH13、IAA9-like、IAA27、MYC2-like和PYL4等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结果得到了验证。这些发现为哈密瓜低温贮藏过程中植物激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哈密瓜幼果的综合利用价值,拓宽泡菜种类,采用5种不同发酵方式制得哈密瓜幼果泡菜,在测定发酵过程中的pH、质构、总酸、亚硝酸盐、盐度和感官品质的基础上,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原料、泡菜发酵中点和终点泡菜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发酵终点时,5种发酵方式发酵的泡菜pH均在3.6以下,总酸质量分数在0.5%左右,盐度最高达到3.3 g/100 g,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5 mg/kg,咀嚼性在23~31 mJ之间,其中卤水发酵泡菜的感官综合得分最高;在各发酵方式制备的哈密瓜幼果泡菜中均检测出了17种氨基酸,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总含量不断降低,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均在0.24~0.32,发酵终点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在54~62,超过大豆。表明哈密瓜幼果泡菜营养均衡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哈密瓜“西州密25号”为试验材料,在常温下分别以0%(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0.5%、1.0%和1.5%正丁醇溶液为处理组,浸泡处理哈密瓜30 min,自然晾干后放入3 ℃冷库贮藏42 d。观察和测定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和品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正丁醇处理作用效果不同,其中浓度为1.0%正丁醇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明显降低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肉硬度和抗坏血酸及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提高冷藏期间果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对提高哈密瓜果实冷藏过程中的低温耐受性,延长果实低温冷藏品质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哈密瓜常温贮运中容易腐烂。氯硝胺对匍枝根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剂A对镰刀菌、链格孢和青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二者在抑菌谱上具有互补性。1000mg/L的抑菌剂A和1000mg/L的氯硝胺配制而成的保鲜剂能有效控制哈密瓜常温贮运中的腐烂。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Hami’ melon is susceptible to softening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hich enhances postharvest deterioration and limits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To look for a method of softening control, the effect of 1‐methylcyclopropene (1‐MCP) on regulating postharvest softening of ‘Hami’ melon fruit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1‐MCP treatment at 1 µL L?1 significantly reduced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maintained higher levels of fruit firmness. It also markedly inhibited the accumulation of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ACC) and maintained lower activities of ACC synthase and ACC oxidase. In addition, 1‐MCP treatment reduced the activities of fruit‐softening enzymes such as pectin methyl esterase, polygalacturonase, endo‐1,4‐β‐glucanase and β‐galactosidase. CONCLUSION: 1‐MCP was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delaying fruit softening in ‘Hami’ melon by decreasing the activities of ethylene biosynthesis enzymes and inhibiting fruit‐softening enzymes.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草酸诱导低温冷藏哈密瓜果实耐冷性的机理。以"西州蜜25号"哈密瓜果实为试材,对照组为清水浸泡,处理组为15 mmol/L草酸溶液浸泡,时间均为10 min,通过测定果皮的细胞膜滲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对采收当天(设为原始点:YSD)、3℃低温贮藏第42 d冷害比较严重的对照(C)和草酸处理(T)哈密瓜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草酸处理降低细胞膜渗透率和MDA含量,缓解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9个样本经转录组测序后共获得了418943882个过滤序列。对过滤序列进行拼接,获得252169个重叠片段,进一步组装获得153128个基因片段,其中有71.28%的基因比对到NR数据库中。注释到NR数据库中的基因有56%匹配到已发表甜瓜基因组序列,并有33346(21.8%)个基因在KEGG中成功获得注释,其中代谢通路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数目较多。表明哈密瓜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草酸调控低温胁迫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