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获得最大生物量,利用比浊法做标准曲线测定发酵液中的活菌数,研究了三株益生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双歧杆菌S1在pH7.0、150r/min、35℃条件下发酵27h活菌为2.15×109 cfu/mL,保加利亚乳杆菌Q6在pH5.5、200r/min 、35℃条件下发酵36h活菌为4.75×109cfu/mL,嗜热链球菌B6在pH7.0、200r/min、40℃条件下发酵30h活菌为1.43×109cfu/mL.  相似文献   

2.
干酪乳杆菌发酵大豆乳产品的质量分析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乳制品中选育出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强的干酪乳杆菌05-20为试验菌株,制备了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大豆乳,分析了发酵产品的质量,考察了发酵产品在冷藏(4 ℃)和室温(20~25℃)条件下的贮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产品的活菌数为2.3×109 cfu/mL,pH值4.6,滴定酸度为80.3°T,产品品质良好;发酵产品0~4℃冷藏21 d,活菌含量仍可达1.57×109 cfu/mL,pH值降至4.2左右,酸甜适宜,确定发酵产品4 ℃下贮藏期为21 d;室温(20~25℃)储存14d,活菌数达1.50×109 cfu/mL,pH值降至4.2左右,确定发酵产品室温条件下贮藏期为14d.本研究为大豆酸乳产品质量分析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制和开发多功能益生菌豆乳制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纯种发酵胡萝卜汁牛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人体中选育出的发酵活力高、耐氧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发酵菌株--长双歧杆菌(Blm)为试验菌株,研究了接种量、基质起始pH值、发酵温度、氧等因素对Blm在胡萝卜汁牛乳中发酵的凝乳时间、活菌含量、pH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Blm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胡萝卜汁牛乳培养基(添加250 mL/L胡萝卜汁和50 g/L蔗糖的牛乳培养基)中,接种量5×107 cfu/mL,基质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9℃,有氧发酵.产品凝乳时间在5 h内,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109 cfu/mL以上,pH值5.0.制备的胡萝卜汁双歧杆菌酸乳呈橙黄色,组织状态致密,无乳清析出,且综合了双歧杆菌、胡萝卜、牛乳的功能特性,集风味、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植物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为目的菌株,以活菌数为指标,通过选用不同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优项,再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的组合。结果表明,由方程可以得出蔗糖取1.04g/100mL,酵母粉含量取0.41g/100mL,麦芽汁添加量为4.58mL/100mL时,肠膜明串珠菌活菌数可达到10.04×109cfu/mL;麦芽浸粉含量为1.61g/100mL,水解大豆蛋白胨1.47g/100mL,番茄汁7.36mL/100mL时,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最大值30.13×109cfu/mL。  相似文献   

5.
羊奶酸奶优良发酵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选育适合羊奶酸奶发酵的优良菌株。通过对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4株嗜热链球菌在羊乳中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中,L.b-800菌株产酸速度较快,后酸化能力较弱,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4株嗜热链球菌中,S.t-499菌株产酸速度较快,产粘能力较强,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优良菌株L.b-800和S.t-499配比为2:1~1:2时,羊奶酸奶发酵酸度适中,粘度适宜,无乳清析出,乳酸菌活菌数高达1×109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鲜羊奶为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链球菌为基础发酵剂,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研究温度对两菌株发酵羊奶过程中酸度、pH、活菌数及总活茵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酸羊奶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7℃,此时凝乳时间为4h,酸度、pH、嗜酸乳杆菌数和总活菌数分别为97.8 0T、3.88、1.8×107 CFU/mL和1.38×109 CFU/mI,感官评价总分可达到8.35分;干酪乳杆菌羊奶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9℃,此时酸羊奶凝固时间为4.5h,酸度、pH、干酪乳杆菌数和总茵数分别为79.2 °T、4.48、1.56×108 CFU/mL和1.81×109 CFU/mL,感官评价总分可达到7.00分.  相似文献   

7.
高寅  李汴生  林伟锋  陈中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8):946-948,934
研究了干酪乳杆菌发酵柑橘汁的发酵过程.接入柑橘汁后的0~10h内干酪乳杆菌处于迟滞期;第10h开始发酵进入对数期,并在第52h结束,发酵终点的活菌数为1.31×109 cfu/mL;发酵液pH值从起点的6.11降至终点的3.69;发酵液最高总酸达到1.48 g/100mL.进一步研究了干酪乳杆菌营养源的优化,结果表明添...  相似文献   

8.
以泡菜中选育的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植物乳杆菌FS-4为试验菌株,以纯绿豆乳为基础培养基,通过研究促生长因子对菌株活菌数的影响,优化调配绿豆乳发酵专用增殖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配比为:谷氨酸钠1.08%、酵母粉0.53%及磷酸氢二钾0.36%。经验证,在此培养基中培养10 h,活菌数达到3.5×109cfu/m L,较基础培养基中的活菌数提高了8.7倍。经14 d低温贮藏和继代培养,发酵绿豆乳凝乳时间为6~7 h,活菌数仍达1×109cfu/m L以上。本研究获得了一种活菌含量高、发酵性能优良、传代和储藏稳定性好的绿豆酸乳专用的增殖培养基,为绿豆酸乳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一株青春双歧杆菌进行耐氧驯化,通过有氧、无氧交替驯化法对出发菌株进行耐氧驯化,得到耐氧能力较强的青春双歧杆菌菌株,在有氧静止培养条件下活菌数可达到4.31×1011cfu/mL。对该耐氧菌株通过响应面法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确定培养耐氧青春双歧杆菌的最佳条件:接种量5%,玉米糖化液浓度12.1°Bx,初始pH6.48,培养温度37℃,发酵时间24h。在此条件下菌液最大OD值为1.819,此条件下培养的活菌数为3.05×1012cfu/mL。  相似文献   

10.
以从健康人体中选育出的发酵活力高、耐氧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发酵菌株长双歧杆菌(Blm)作为主要试验菌株,以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和嗜热链球菌(S.t-3)作为辅助菌株,研究了接种量及菌种配比、基质起始pH值、发酵温度、氧气等因素对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胡萝卜汁牛乳饮料时,对凝乳时间、活菌含量、pH值和产品感官风味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Blm与乳酸菌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在胡萝卜汁牛乳培养基(25%胡萝卜汁和5%蔗糖)中,总接种量3%(3×107cfu/mL),其菌种配比为Lb-DR∶St-3∶Blm=1∶1∶1,基质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9℃,有氧条件发酵。产品凝乳时间在3.33 h,pH值为4.5左右,总活菌数可达1×109cfu/mL以上,橙黄色,组织状态致密细腻,无乳清析出。对该产品的工艺条件探究,为开发其它功能性益生菌乳制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从益生茵乳制品中自行分离选育出的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干酪乳杆菌(05-20)为试验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大豆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发酵含有20%牛乳和7%蔗糖的大豆乳(豆与水的比例为1:10)培养基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总接种量7%(活菌数约为7×107 cfu/mL),基质起始pH 7.0,发酵温度37℃,有氧条件发酵;采用最适工艺条件进行干酪乳杆菌发酵大豆乳,凝乳时间为5 h,发酵产品的总活菌数为2.3×109 cfu/mL,pH 4.5,滴定酸度80.2°T;发酵产品呈乳白色,凝乳良好,质地细腻,酸甜适口,具有浓郁的豆香和发酵香气.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干酪乳杆菌发酵大豆酸乳产品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制和开发其他多功能益生菌豆乳制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速  徐香玲 《食品科技》2007,32(9):34-39
通过对一株青春双歧杆菌的耐氧驯化,获得了具一定耐氧能力的双歧杆菌ad,该菌株可在含有一定空气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良好生长。并探讨了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发酵培养青春双歧杆菌ad的工艺条件,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豆浆浓度3BX,葡萄糖1%,自制乳肽0.5%,番茄汁2.5%,胡萝卜汁2.5%;pH7.0;接种量2%;培养温度37℃;厌氧培养24~48h。发酵液活菌数可达6.9×109cfu/mL。青春双歧杆菌ad发酵液原液直接冷冻干燥,无须添加其他保护剂;双歧杆菌ad冻干前增加温度前处理环节,可提高菌体成活率;双歧杆菌ad含水冻干粉活菌数达1.0×1010cfu/g;绝干样品活菌数达1.1×1010cfu/g。  相似文献   

13.
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细胞培养和溶菌酶酶解条件对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形成率的影响以及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在多种再生培养基中的再生条件,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05-1和05-2原生质体形成的最适条件:在MRS培养基中接种量5%(两菌株活菌数分别为4.96×108 cfu/mL和8.04×107 cfu/mL),37℃静置培养至OD600值1.0(两菌株活菌数分别为2.36×1012 cfu/mL和6.56×109 cfu/mL)左右,酶解pH8.0、酶质量浓度20 mg/mL、酶解时间45min。在此最适条件下,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为90.2%和92.8%;在最适再生培养基RM1中,罗伊氏乳杆菌05-1和05-2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分别为30.6%和23.2%;RM1中,胎牛血清(BSA)是罗伊氏乳杆菌原生质体再生不可获缺的物质。本研究为构建益生乳杆菌食品级基因克隆和表达系统,实现原生质体的转化及细胞融合育种与基因组洗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羽  冯镇  张宏伟  韩建春 《食品科技》2011,(6):30-34,39
为了提高芽孢杆菌FC96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生物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芽孢杆菌FC96具有最佳增菌效果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组分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葡萄糖、牛肉膏和磷酸二氢钾,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FC96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2.11g/L、牛肉膏23.31g/L和磷酸二氢钾2.33g/L。模型预测的最高活菌数为2.85×109cfu/mL。在未优化培养基中的活菌数为2.32×109cfu/mL。在优化的最佳培养基中,验证试验的最高活菌数为2.97×109cfu/mL,菌数比优化前提高了28%,试验值与预测值的误差为4.21%。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的发酵肉专用发酵剂是工业化生产发酵肉的关键。对从发酵肉中分离的可作为发酵剂的清酒乳杆菌54的发酵条件、5L自控发酵罐的放大试验、不同保护剂对清酒乳杆菌54存活的影响及菌株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37℃,用2mol/L的NaOH作为中和剂,控制发酵液的pH于6.4,发酵周期16h,发酵液中活菌数最高可达5.0×109cfu/mL。冻干保护剂以海藻糖最好,冻干后活菌数达1×1011cfu/g。发酵剂菌株经动物毒性试验表明属无毒级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以12%的脱脂牛奶为基底,加入发酵剂凝结芽孢杆菌XP一次发酵,接种率5%,在发酵4 h时(经测定,其正常凝乳时间为8 h),加入酿酒酵母YH进行二次复合发酵,接种率2.5%,二者接种率为2∶1,补充发酵乳的醇香风味。在6h时复合菌株发酵乳提前凝乳。置于4℃后熟24h,加入食品添加剂,得到风味独特的复合发酵乳。本发酵乳体系稳定,口感醇香柔和,保质期为4℃条件下21 d,发酵结束时活菌数为凝结芽孢杆菌6.3×109 CFU/mL,保存21d后,凝结芽孢杆菌活菌数为7.0×107 CFU/mL>106 CFU/mL,满足人体日饮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HCS04-002的高活菌数培养,获得其生长的最适发酵条件,对发酵工艺和发酵培养基分别进行优化。以菌泥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初始pH值等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CS04-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9 ℃、接种量3%、初始pH值为7.2;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酵母蛋白胨24 g/L、酵母浸出物30 g/L、葡萄糖19 g/L、乳糖11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HCS04-002菌悬液活菌数达2.73×109 CFU/mL。  相似文献   

18.
纳豆芽孢杆菌的固态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条件,以活菌数和芽孢数为指标,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了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和含水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体积分数7%、种龄17 h、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基初始水分质量分数70%,37℃固态发酵5 d效果最好,活菌数和芽孢数分别达到3.4×1010 cfu/g和1.8×109 cfu/g.  相似文献   

19.
南树港  李理 《中国酿造》2022,41(12):40-45
为了获得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7M1的高密度培养方法,以菌体密度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以豆腐乳清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并研究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17M1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在豆腐乳清中加入2.00%大豆蛋白胨、胰酪蛋白胨1.70%、柠檬酸铵2.30%。在此优化培养基中初始pH值6.15,于37℃培养15 h,乳酸乳球菌17M1的活菌数达到了1.17×1010CFU/mL,高于M17肉汤培养基活菌数(1.04×109CFU/mL)。该研究结果为乳酸乳球菌17M1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分离自健康人体、酸泡菜、保健品等的13株第2代新型益生菌为试验菌株,研究了13株菌在纯核桃乳中的生长活力、产酸特性及感官性能,筛选出了适宜发酵核桃乳的益生菌,并分析了筛选出的菌株发酵核桃乳的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13株第2代新型益生菌中干酪乳杆菌05-20和植物乳杆菌07-191在纯核桃乳中37℃发酵12 h后,活菌数分别为7.83×10~8、8.20×10~8 cfu/m L,p H值分别为5.05、5.06,产酸能力强、繁殖活力高、感官风味和组织状态俱佳;其他11株菌的活菌数均低于6.40×10~8 cfu/m L;2株菌在纯核桃乳中37℃培养12 h后蛋白酶活力分别为0.838、1.064 U/m 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益生菌发酵核桃乳产品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植物蛋白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