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形计算方法及在材料表界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分形这一几何方法在材料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及资料的查阅了解,分别介绍了材料表界面分形维数的计算测定方法以及分形理论在材料表界面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对分维计算方法如网格法、小岛法和实验测定方法(吸附法)等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分形在材料表界面上的应用前景也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分形理论在表界面应用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多孔材料孔界面分形结构小角度X射线散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用X射线小角散射分析技术测定多孔固体材料中孔界面分形 维数的理论,同时报道了应用这一理论对多种炭素材料和水泥石材料中孔界面分形维数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所有试样中孔界面均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分形几何可以用来描述涂层的表面形貌和复杂性,分形维数可实现形貌结构的定性描述向定量表征转变。为研究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层界面结合行为与其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对比试验研究喷涂距离、喷涂电流等工艺参数对涂层结合界面形貌和结合强度的影响,并引入分形理论对界面结合行为进行定量表征,进而探究结合界面形貌、结合强度、分形维数三者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喷涂电流,喷涂距离对分形维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当喷涂距离为 80 mm 和 100 mm 时,随着喷涂电流从 400 A 增大到 500 A,分形维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最小为 1.115 0;当喷涂距离为 120 mm 时,粒子在等离子焰流中的飞行时间增长,随电流增大,涂层界面分形维数则先增大后减小。界面分形维数与涂层结合强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对应关系。当分形维数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大趋势时,涂层 / 基体结合界面处孔隙减少、结合强度增大。 因此,涂层 / 基体结合行为的分形特性研究对评价涂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评论了在材料学里的不均匀界面具有的分形性质,提出应用分形基础理论和计算机模拟途径可实现功能、智能材料的人工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温合金定向凝固行为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分形理论定量地描述了定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的形态,给出了固-液界面的分形维数与凝固速度、枝晶间距和试验合金中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凝固速率和合金中磷含量增大,固-液界面的分形线数呈指数规律增加。而且,结合分形理论和热力学理论论证了分形维数不仅仅是单纯描述不规则图形的几何参量,而且是一个依赖于凝固参数、化学成分变化的态函数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预处理后的基体表面形貌及分形维数,以及反应后的瓷釉涂层/金属基体的界面分形维数和密着情况,并与落球冲击结果相比较,发现喷砂除锈处理后的试样表面分形维数最大,其制备后的涂层/基体界面的分形维数最大,密着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分形理论及其在电阻点焊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形理论,探讨了其在电阻点焊中的应用前景。分形理论包括分形的基本概念、分形理论的发展、3个分表维数的概念度计算。分形在点焊中的应用包括电极间接触电阻的确定、熔核形成过程中的相变及搅拌运动、点焊中特征信号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设备制备PS45涂层,借助于扫描电镜和电子拉伸试验机对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结合强度进行了观察分析与测定。通过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提取了PS45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形貌图像和曲线。利用Matlab语言设计了涂层界面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宽的计算程序,探讨了分形维数、多重分形谱、喷涂电压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涂层结合界面形貌越复杂,分形维数越大,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越高:喷涂电压升高,粒子熔化越充分,其涂层界面多重分形谱宽△a越小,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均匀性越好。  相似文献   

9.
分形理论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介绍分形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分形特征进行了数学描述,并提出各种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论述分形理论在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磨损失效分析、断裂和裂纹失效分析、腐蚀失效分析和超声波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形图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几何提供了描述复杂几何图形的一种方法,是用于研究和处理自然与工程中的不规则图形的工具,将分形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用计算机图形学算法来构造形式,可以由简单的方法,得到复杂图案。本文对分形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将分形图案设计与图像处理软件相结合,特别是与三维建模渲染软件结合的获取空间变换效果的分形图案的图案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TBP体系萃取锆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和TBP在HSCN介质中协同萃取锆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时优先萃取铪,萃取反应机理为溶剂化机理,萃合物中Zr4+(Hf4+)、TBP、DIBK的摩尔比为1:1:1,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Zr(SCN)4.TBP.DIBK和Hf(SCN)4.TBP.DIBK,并通过对负载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萃合物可能的结构式;DIBK和TBP协同使用可以改善HSCN介质下锆铪的萃取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调质钢弯臂、直臂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了非调质钢(30MnVS和35MnVN)与调质钢(40Cr)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并依据3种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内在质量检测结果选定30MnVS钢或35MnVN钢为汽车弯、直臂用材,以替代40Cr钢制造弯、直壁,并对使用效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保护气氛烧结工艺,研究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合金的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置氢量0.22%(质量分数,下同)和0.39%的TC21粉末烧结体组织较细,致密化程度也较高,置氢量0.39%的TC21粉末烧结体退火后的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随着置氢量的增加,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体片层组织尺寸变薄、针状的组织变细,晶粒尺寸变小;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体退火后组织较退火前发生了明显的均匀化和细化;烧结体真空退火后氢含量达到安全状态,其中,置氢量0.39%的TC21钛合金粉末烧结体致密效果较好、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铱及其合金的加工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熔点、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使得铱及其合金在高温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铱又是最难加工成型的金属之一,其应用存在很多限制.论文综述了铱及其合金的多种成型加工工艺,包括精炼、熔化、粉末冶金、变形加工和沉积,重点介绍了铱涂层的沉积方法,包括熔盐电沉积、CVD和PVD,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铱及其合金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静压造型的发展历史,通过典型机型的介绍,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静压造型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生产率、柔性化、少人(无人)操控的高可靠性静压造型线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着色渗透探伤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及高温持久性能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合成氨一段炉竖琴管排运行1.0×105h的转化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转化管化学成分符合技术要求,宏观组织正常,显微组织形态良好,内外表面轻微腐蚀;经高温持久性能在L-M曲线中拟合外推,该管的剩余寿命远大于2.2×104h;炉管虽使用1.0×105h满足了工艺要求,但壁厚太大,影响热效率,同时内径小,限制了触媒和流量;因此,为提高效率,建议在今后的设计中采用性能较好的材料ZG50Ni35Cr25NbM。  相似文献   

17.
干式和准干式电火花加工分别采用气体和雾作为放电介质,与液中放电加工相比,具有放电能量和加工间隙小、对环境和操作者无污染、无火灾隐患等优点.介绍了干式及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干式成形铣削、干式线切割加工、气中抛光、超声振动辅助干式加工、雾中铣削和钻孔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铑铱的富集和分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余建民 《贵金属》1993,14(2):59-65
铑铱的富集及彼此分离是多年来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介绍近10年来铑铱分离方法及其机理研究结果,并讨论铑铱分离的理论基础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铝及铝合金仿木纹着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金来  罗韦因  刘钧泉 《表面技术》2006,35(1):47-49,89
综述了铝及铝合金的性能、应用领域、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将来的发展趋势.着重阐述铝及铝合金仿木纹着色的发展潜力、仿木纹着色不同方法及其特点和木纹形成原理,尤其对电化学法形成木纹的不同工艺及原理作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电化学法木纹处理工艺的体系及组分作用、去膜工艺、阳极氧化、着色和封闭等工序,提出了铝及铝合金仿木纹着色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Intensifying digestion of diaspore and separation of alumina and silic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INTRODUCTIONDespitetheabundantdepositofbauxitesinChi na ,ofthosepredominantisthediasporictypewithhighalumina ,highsilicaandlowferricoxides .Thebauxitedeposit,withthemassratioofaluminatosil ica(A/S)between 4and 8,accountsfor 80 %ofallthebauxitedeposit.Thenatureofhighsilicacontentdeterminesthatthemainlyadoptedtechniquetopro ducealuminainChinashouldbeBayer sinteringcom binationprocessorevenpuresinteringprocess .Althoughadramaticadvancementinaluminaproductionhasbeenachievedandthetechno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