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秘鲁某斑岩型含砷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宏东  金建文 《矿冶》2012,21(1):91-94
对秘鲁某斑岩型含砷铜钼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砷、铜、钼等元素的赋存状态,丰富了该类型矿石的矿物学资料,并就影响选矿指标的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矿石的氧化率比较低,铜钼应具有较高的选矿回收率,选别作业时容易获得较理想的选矿指标,但矿石中的砷会在铜精矿中有显著的富集,应该重视砷黝铜矿在选矿流程中的走向,充分利用砷黝铜矿与黄铜矿之间浮游性的微小差异生产高、低砷铜精矿。  相似文献   

2.
以非洲某高钙镁铜钴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方法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为该铜钴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查明矿石中铜和钴的含量分别为5.40%和0.062%,为主要回收元素。矿石中钙镁含量较高,分别为镁含量8.55%、钙含量7.05%。矿石中铜、钴的硫化率分别为93.25%和75.81%,钴的硫化率相对较低。矿石中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及斑铜矿,钴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及辉砷钴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及石英。硫化铜矿物粒度分布不均匀,以中粒为主;硫铜钴矿及辉砷钴矿均以细粒为主。矿石中镁除了以白云石形式存在外,还有相当部分以镁质层状硅酸盐矿物形式存在,在浮选过程中易富集于浮选精矿,造成精矿中镁超标。根据矿石性质,在制定选矿工艺时需考虑硫化铜矿物、钴矿物的嵌布粒度差别,矿石中钴的较高氧化率对钴回收的影响,含镁矿物对浮选产品指标的影响,在保证精矿品质的情况下,同时实现铜和钴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云南某低品位含铁硫化铜矿含铜0.485%,铁10.84%,硫0.382%,氧化钙6.06%,二氧化硅49.46%,三氧化二铝12.50%,氧化镁2.58%,氧化钠4.07%等;铜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斑铜矿、铜蓝及孔雀石中,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铁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磁铁矿中,其次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石英、绿泥石、角闪石、斜长石、石榴石等矿物中;矿石结构复杂,有用矿物粒度粗细极为不均。依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选矿试验研究表明,该含铁硫化铜矿采用"浮选-弱磁选"的选别工艺较为适宜,获得了铜精矿品位19.95%,回收率90.72%;铁精矿品位61.24%,回收率50.09%的扩大试验技术指标。为该低品位资源利用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吴峰  隋娟玲 《矿冶》2003,12(2):26-29
新疆阿舍勒铜矿矿石性质复杂,矿物嵌布粒度细,矿石中除铜、硫外,尚伴生有锌、金、银、砷,这些元素均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通过矿石中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及相关系数的研究,查明了Cu、Zn、Au、Ag、As的赋存规律,为矿石的开发利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选矿试验证明,矿石中铜、锌的回收均获得了较理想的指标,由于砷的赋存状态和矿物晶体结构所决定,矿石中的砷在选铜的作业中将会在铜精矿中富集,目前用机械选矿方法仍无法进行铜、砷分离。  相似文献   

5.
某低品位金铜矿石含铜0.46%、金0.18 g/t,矿石中铜矿物主要以蓝辉铜矿、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等次生铜矿物存在,其可浮性好但容易过磨,造成浮选时细粒级损失较高,试验采用浮选柱+浮选机联合选别与单独采用浮选机相比,其它指标相当的情况下,铜精矿品位提高9.6%,硫精矿回收率提高9.23%,试验表明浮选柱对提高精矿品质、简化流程和强化细粒级回收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地优势。  相似文献   

6.
程永彪  秦学聪 《矿冶》2017,26(2):88-95
鹿鸣钼矿特大型钼矿山,矿石中除含有辉钼矿外还含有大量黄铜矿及黄铁矿,对其进行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选矿工艺方案,对于高效综合利用钼、铜、硫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SEM及EPMA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鹿鸣钼铜多金属矿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重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解离特性等,对影响选矿回收指标的工艺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钼的赋存状态简单,矿石含Mo 0.108%,其中96.74%的钼以辉钼矿形式存在且嵌布粒度较粗,与其它硫化矿矿物共生不密切,通过浮选可获得理想的钼回收指标;而铜的赋存状态相对复杂,矿石含Cu 0.021%,其中绝大部分铜以黄铜矿形式存在,少部分以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等次生硫化铜矿物形式存在,而且黄铜矿等嵌布粒度细,在辉钼矿能充分单体解离的粗磨矿条件下,黄铜矿单体解离较差,这将会影响铜的浮选指标,泥化严重也会影响指标。根据该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特征,该钼铜多金属矿宜采用优先混合浮选硫化钼铜矿—钼铜混合精矿再分离—强化选铜—粗选尾矿强化选硫的选别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冬瓜山蛇纹岩含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瓜山矿床系铜陵狮子山矿区深部的大型铜硫矿床,其矿体下部的蛇纹岩含铜矿石占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该类型矿石部分铜矿物为墨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易泥化的蛇纹岩和滑石,属难选铜矿石。本试验就消除易泥化脉石的影响、墨铜矿的浮选和铜硫矿物的选别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认为蛇纹岩含铜矿石的铜回收率取决于矿石中蛇纹岩和墨铜矿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某矿石属于金属硫化—氧化矿石,含铜、硫、砷等有用元素,原矿中铜品位为0.4%~0.6%,矿石局部氧化造成铜回收困难。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该铜矿的回收率和品位。采用优先浮选流程,通过优化试验条件,最终得到铜精矿品位16.10%、回收率为81.87%。  相似文献   

9.
某低品位金铜矿石含铜0.46%、金0.18 g/t,矿石中铜矿物主要以蓝辉铜矿、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等次生铜矿物存在,其可浮性好但容易过磨,造成浮选时细粒级损失较高,试验采用浮选柱+浮选机联合选别与单独采用浮选机相比,其它指标相当的情况下,铜精矿品位提高9.6%,硫精矿回收率提高9.23%,试验表明浮选柱对提高精矿品质、简化流程和强化细粒级回收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地优势。  相似文献   

10.
对攀西钒钛磁铁矿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4大矿区和选厂的矿样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研究,查明了硫族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钴、镍、铜等可综合利用的黄铜矿、镍黄铁矿、方钴矿等矿物平均粒度小于0.074mm,嵌布粒度微细,但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关系密切,大部分赋存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等矿物中,与钛磁铁矿紧密镶嵌的黄铁矿次之,仅少部份以微细矿物的形式赋存于铁相和硅酸盐相矿物中;在选矿过程中进入铁精矿的硫化物也以磁黄铁矿为主。结合硫族元素的利用现状和对矿石中硫族元素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资料,认为在目前的选矿工艺中,以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为选别目标,进一步提高以硫精矿为载体的钴、镍、铜元素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形成可利用含钴镍铜较高品位的硫精矿是可能的,也是符合生产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氧硫混合铜矿资源丰富,对这类铜矿进行高效选矿富集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迪庆地区有大量氧硫混合铜矿,铜品位0.67%,氧化率17.37%,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采用硫化—黄药浮选法对该矿石进行选矿,分析了活化剂和捕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及粗精矿再磨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灰为抑制剂,硫化钠为氧化铜的活化剂,丁基黄药和羟肟酸为组合捕收剂,当粗磨细度-0.074mm占85.00%、粗精矿再磨细度-0.038mm占85%时,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的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18.26%、铜回收率83.93%的铜精矿。研究结果可为混合铜矿的选矿富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磨矿作业对矿物浮游性及浮选分离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分别产自中国和南非的两种不同铜镍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磨矿介质种类对铜镍矿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磨矿介质种类对两种矿石中铜镍矿物浮选回收率、浮游速度和脉石矿物的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并不相同,且与报道中纯矿物体系中磨矿介质的影响规律不完全一致。与铸铁介质磨矿相比,采用不锈钢球介质磨矿后,中国铜镍矿混合浮选硫化铜浮游速度更快,可以获得较高的铜、镍品位,混合精矿中脉石含量显著降低。南非铜镍矿经铁介质磨矿后的铜、镍回收率高于惰性介质磨矿。两种矿石的矿物组成差异可能是磨矿介质对其浮选行为影响规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国外某矿床铜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研究发现矿石中有价元素为铜,含量2.17%。铜主要以孔雀石和辉铜矿的形式存在,这些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大部分以它形粒状、不规则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中,部分孔雀石和辉铜矿粒度细小,且与褐铁矿三者之间嵌布关系较紧密。脉石矿物绝大部分为白云石,含量高达83.97%,矿石类型为沉积岩型氧硫混合铜矿。针对这一复杂难选的铜矿石,本文采用“先硫后氧”的工艺流程,使用硫化铜粗选精矿再磨工艺,并使用NaHS和(NH4)2SO4作为氧化铜矿的活化剂,(NaPO3)6作为脉石矿物的抑制剂,最终获得了高品位硫化铜精矿(Cu 62.37%)和低钙镁含量(CaO+MgO 12.50%)的氧化铜精矿(Cu 30.08%),铜综合回收率82.47%,实现了对这类矿石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4.
四川某铜矿含Cu0.77%,Ag8.2g/t,铜矿物以辉铜矿等硫化铜为主,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氧化率为16.88%,其中结合氧化铜占10.39%,属于低品位混合铜矿。针对矿石性质,确定了优先浮选硫化矿再浮选氧化矿的浮选工艺。在适宜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下,采用一段磨矿,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取得了铜精矿品位为25.76%,回收率为85.74%,含Ag258.21g/t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云南某铜镍硫化矿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镍黄铁矿、含镍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蛇纹石、石英。原矿含铜0.88%,含镍0.57%,该矿石属于典型的低品位铜镍硫化矿。为更好地对铜镍矿物充分回收利用,对试样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0%,Na_2CO_3用量1 000 g/t,CuSO_4用量200 g/t,六偏磷酸钠用量300 g/t,捕收剂用量150 g/t、松醇油用量40 g/t的条件下,采用两次粗选、两次精选、二次扫选、中矿循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回收率为84.39%、品位为4.87%的铜精矿,回收率为78.83%、品位为3.05 g/t的镍精矿。  相似文献   

16.
铜矿资源是世界各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铜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易选的硫化铜矿石资源逐渐消耗殆尽,因此,氧化铜矿和氧硫混合铜矿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必然。老挝蚀变玄武岩氧硫混合铜矿,含铜1.00%,氧化率17.60%,其中结合氧化铜占5.60%。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具有矿物组成复杂、粒度嵌布细且不均匀、解离不完全等特点。基于选厂的实际考察及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分析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选别流程等对铜回收率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硫氧混合粗扫选—粗精矿集中两次精选—中矿再磨再选流程,其结果表明在-44μm粒级含量占95%的磨矿条件及最佳药剂用量条件下,获得了两种铜精矿;其中精矿1,铜品位为4.23%,铜回收率为3.63%;铜精矿2,铜品位为19.38%,铜回收率为71.56%,合并后铜精矿铜品位为16.52%,铜回收率为75.19%。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某钨矿采用重选方法回收,所得重选毛砂采用混合浮选方法脱除伴生的硫化矿,产出合格钨精矿;而脱除出来的伴生硫化矿含Mo 2.20%、Cu 2.59%、Bi 1.22%、S 40.31%,有用组分多、性质复杂、药剂残留多,分离难度大。长期以来,该矿采用钼浮选-铜浮选-铋重选工艺回收其中的钼、铜和铋,金属互含高、品位和回收率低。为了充分利用该钨矿伴生硫化矿资源,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最终采用钼浮选-铜浮选-铋浮选工艺流程,其中钼使用硫化钠抑制后加煤油选钼、铜采用石灰抑制后用TL-1捕收剂选铜、铋采用硫酸铝活化后用乙硫氮选铋,可大幅度提高钼、铜和铋的回收率,其闭路试验指标为:钼精矿含Mo 50.16%、回收率94.48%,铜精矿含Cu 20.49%、回收率90.08%,铋精矿含Bi 20.29%、回收率59.59%。该工艺可实现钨矿伴生硫化矿钼铜铋的高效分离,提高硫化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对某含铜钼钨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工艺研究。该矿石为钨重选毛砂,除钨矿物外,还富含铜、钼等有价金属硫化矿物。根据矿石性质,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的浮选工艺,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钨、铜、钼。铜钼混合浮选时,采用高效活化剂BK546,有利于矿石浮选脱硫,提高铜钼回收率,并减少钨的互含损失。闭路试验获得钼精矿含钼57.90%、铜0.68%、钼回收率96.44%;铜精矿含铜37.32%、回收率99.64%;钨精矿含WO3 68.12%、铜0.025%、钼0.005%、钨回收率97.30%。实现了矿石中钨、铜、钼的有效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19.
云南某高氧化率混合铜矿石选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某混合型铜矿石氧化率高达47.06%,且大量铜矿物以极细粒与脉石矿物共生,分选难度极大。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磨矿-3次粗选-粗精矿再磨-2次精选的闭路流程处理,在有硫化钠活化的情况下,获得了铜品位为23.03%、回收率为54.6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20.
某铜金铁多金属矿中金、铜、硫铁矿共生关系密切,采用先硫后氧浮选铜金混合精矿、尾矿选铁的工艺流程,对有价元素进行了综合回收,获得了金铜精矿中铜品位17.31%、回收率65.34%,金品位52.40 g/t、回收率82.15%,铁精矿品位64.20%、回收率66.64%的技术指标。并对两种精矿产品进行了元素分析,有害元素均未超标。该工艺达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