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Cr12Ni3M02VN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超过1030℃时.钢的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导致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都显著降低;淬火加热时间即奥氏体化时间为0.5~1h时,钢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均明显下降;淬火加热时间超过1h,二者的变化不大。若淬火和回火冷却速度过低,则沿晶界析出碳化物M23C6,从而导致冲击韧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等温淬火工艺对含铬球墨铸铁组织、硬度、冲击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能促进球状石墨长大,增加残留奥氏体含量。淬火后组织主要为球状石墨、针状贝氏体、含铬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当淬火等温温度在240~270 ℃,随着等温温度升高,试样硬度和耐磨性均降低;在240 ℃等温时冲击韧度较低,继续升高等温温度,冲击韧度先增大后降低;当试样经910 ℃×80 min奥氏体化、270 ℃×180 min等温淬火后,含铬球墨铸铁的硬度可达54.1 HRC、冲击韧度αk可达8.1 J·cm-2,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淬火工艺对KmTBCr26高铬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淬火工艺(包括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对KmTBCr26高铬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工艺对试样硬度有显著的并有规律性的影响,得到最高硬度的最佳奥氏体化温度为980~1020℃,最佳保温时间与试样的原始组织有关,不同淬火工艺的试样冲击韧度数据无明确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等温淬火温度对C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一定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对贝氏体相形貌、残余奥氏体量、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冲击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铸态组织为75%珠光体+铁素体+10%碳化物试样,经920℃×1.5 h奥氏体化后,在240℃、280℃及320℃进行等温淬火处理2 h,随着等淬温度的提高,贝氏体的形貌由针状变粗至羽毛状,残余奥氏体量增加,硬度减低,冲击韧度提高,相对耐磨性降低。最佳等温淬火温度为280℃,此热处理工艺后组织为贝氏体+22.33%残余奥氏体+10%碳化物,硬度HRC 50.9,冲击韧度32.72 J/cm2,断口呈混合断裂特征,相对耐磨性比320℃时增加11%。  相似文献   

5.
等温淬火是提高奥氏体-贝氏体钢性能的重要手段,选择合理的奥氏体化温度对提高奥氏体-贝氏体钢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试验测定了ZG30MnCrSi的相变临界温度Ac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ZG30MnCrSi淬火后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80~940℃范围内进行奥氏体化,并在300℃×45min等温淬火后,ZG30MnCrSi的硬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下降;而冲击韧度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但温度超过920℃时,冲击韧度改善不明显,兼顾冲击韧度与耐磨性,ZG30MnCrSi适宜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为900~920℃。  相似文献   

6.
中碳Cr-Si-Mn系耐磨铸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淬火和回火温度及冷却速度对中碳Cr-Si-Mn系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板务马氏体的特征越明显,温度超过1 100℃后奥氏体晶粒尺寸稍有长大.淬火温度提高对钢的硬度值无明显影响,保持在50~52 HRC左右,但冲击韧度明显提高,在1 050℃时达到75 J·cm-2.回火温度低于或高于250℃时,冲击韧度均降低.冷却速度约为9℃/min时可获得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此时残余奥氏体量约为5%,硬度值下降为45 HRC,而冲击韧度值为125 J·cm-2.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膨胀相变仪并结合金相分析和硬度试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3Cr13不锈钢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80~1 030℃奥氏体化,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较少,奥氏体化时间对钢淬火后的硬度有显著影响,奥氏体化8 min淬火的钢的硬度较奥氏体化3 min淬火的硬度提高了2.4 HRC;在1 030~1 080℃较高温度奥氏体化,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较多,在该温度奥氏体化8 min淬火的钢硬度达57 HRC。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QP980汽车高强钢试样进行了热处理,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和淬火温度对试样残余奥氏体含量有明显影响,回火温度对试样残余奥氏体含量无明显影响。奥氏体化温度、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均对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冲击韧度有明显影响。QP980汽车高强钢的热处理工艺优选为:奥氏体化温度1030℃、淬火温度60℃、回火温度48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锰含量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n含量的逐渐升高,实验钢的硬度略有升高,但变化并不显著;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且在Mn含量为1.64%时达到最高值(253J/cm2).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实验钢经过880℃淬火和250℃回火后可以获得硬度与冲击韧度的最优配合.用SEM衍射分析发现,实验钢断口形貌均为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10.
《铸造技术》2017,(12):2847-2850
对5CrNiMo模具钢分别采用820~940℃不同淬火温度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淬火温度对其组织、耐磨性以及冲击韧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820~880℃温度范围内淬火时,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基体中的孪晶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逐渐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及粒状碳化物逐渐增多,耐磨性及韧性逐渐提高,冲击断面逐渐形成较小较深的断裂韧窝。当淬火温度达到880℃时,基体表现为板条马氏体及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耐磨性及韧性最佳。900~920℃淬火时,随着淬火温度提高,基体中的残留奥氏体逐渐增多,粒状碳化物逐渐减少,耐磨性及冲击韧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930 ℃时,材料的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930 ℃时,硬度降低,在930 ℃出现硬度峰值;冲击韧度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缓慢降低,而冲击韧度值升高.高强韧耐磨铸钢经930 ℃×2 h淬火(油淬)+240 ℃×2 h回火+240 ℃×2 h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韧性,硬度≥54 HRC,冲击韧度≥43 J/cm~2,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的残留奥氏体,试样冲击断口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是提高奥氏体-贝氏体钢性能的重要手段,选择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提高奥氏体-贝氏体钢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时间对奥氏体-贝氏体钢ZG30SiMnCr淬火后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ZG30SiMnCr经300℃×60 min等温淬火,试样的硬度值达47.13 HRC,其冲击韧度值为134.70 J/cm^2,综合力学性能好,组织为典型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无碳化物相。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0.61%。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高钒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热处理对高钒高速钢残留奥氏体、硬度、冲击韧度及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筛选了适用于磨粒磨损工况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碳化钒形态分布无明显影响,但对高钒高速钢基体中奥氏体含量和耐磨性有重要影响。淬火温度越高,回火温度越低,则残留奥氏体含量越高。残留奥氏体含量在20%-40%,耐磨性最好。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00-1050)℃淬火,550%一次回火,此工艺处理后试样硬度较高,冲击韧度适中,耐磨性最好。多次回火后,高钒高速钢硬度降低,耐磨粒磨损性能下降。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合适热处理工艺处理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铸造技术》2016,(5):904-907
研究了900~1 050℃不同淬火温度,高碳中铬钢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碳化物逐渐溶解,1 000℃时,基本全部溶入基体中;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1 050℃时达到最大为23.6%;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950℃时硬度达到最高为60.5 HRC,1 000℃时冲击韧度达到最大为20 J·cm-2。钢在静磨料磨损条件下,表现为切削磨损,主要受硬度和碳化物的影响,900℃淬火后,钢的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ZG310-510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ZG310-510钢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提高,淬火温度为1000℃达到峰值.1000℃淬火、200或600℃回火,铸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200℃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和少量残余奥氏体,600℃回火的组织主要为索氏体组织.400℃回火出现回火脆性,材料的冲击韧度最低.提出了提高ZG310-510铸钢的强韧性的热处理工艺:1000℃淬火 200/600℃回火.  相似文献   

16.
ZG30Cr2MnSi2铸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水淬、正火和等温淬火对ZG30Cr2MnSi2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30Cr2MnSi2经945℃奥氏体化后水冷、35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经920℃奥氏体化后正火,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高硅先共析铁素体的出现,使该钢在920℃奥氏体化温度下等温淬火的冲击韧度明显低于水淬和正火的冲击韧度.指出Cr和Si合金元素的配合,使ZG30Cr2MnSi2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时具备了在高、中、低冲击载荷抗耐磨性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9Ni钢中逆转奥氏体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调质处理工艺(CHT)下回火温度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IHT)下亚温淬火温度对9Ni钢的显微组织、逆转奥氏体含量、逆转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及-192℃下冲击韧度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9Ni钢在这两种工艺下的组织形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经低温保温后,逆转奥氏体的含量有所降低,逆转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却会升高,说明低温保温后不太稳定的逆转奥氏体发生了马氏体转变,留下的是C含量较高的稳定的逆转奥氏体.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不同工艺对机床用W18Cr4V高速钢刀具进行了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球化退火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细小粒状碳化物,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粒状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均先升高后降低,120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先降低后升高,400℃时最低,600℃最高为65 HRC。综合考虑硬度及强韧性等因素,最优淬火温度为1200℃,最优回火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19.
以水平连铸球墨铸铁型材LZQT500-7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等温淬火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等温淬火工艺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ADI综合力学性能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等温淬火温度、等温淬火时间、奥氏体化温度和奥氏体化时间。随等温淬火温度和奥氏体化时间延长,综合力学性能先提高后下降。而随等温淬火时间延长,综合力学性能提高。最优的ADI处理工艺为奥氏体化温度880℃,奥氏体化时间90 min,等温淬火温度320℃,等温淬火时间150 min,对应的LZQT500-7 ADI型材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可分别高达1464.76 MPa和112.6 J/cm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等温淬火工艺对机床用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提高,球墨铸铁组织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晶粒形状逐渐从针状转变为羽毛状。随着淬火温度的增加,球墨铸铁抗拉强度降低。球墨铸铁硬度随淬火温度增加而降低,冲击韧度随淬火温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