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取工艺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豆分离蛋白作为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以其优于动物蛋白的诸多优点而深受人们的重视。大豆分离蛋白是无色无味、氨基酸含量平衡、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大豆制品,具有高度可消化性。它与其他食品混合时,可以显著改善与提高原有食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取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其主要原料来自豆油生产过程的副产品一豆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主要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聚集、沉淀;偏离等电点时解聚、溶解的原理,经过反复多次的沉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豆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产品质量及产品特点,分析了大豆蛋白各种功能特性及在我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对我国目前各种大豆蛋白产品的生产现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脱脂大豆粉和分离蛋白的工艺已经成熟,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生产正在成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朱恩俊 《饮食科学》2006,(11):22-23
蛋白粉是一种营养补充剂,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包括牛奶酪蛋白、乳白蛋白、大豆蛋白游离物,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加工的纯天然高营养、高蛋白食品。市场销售的蛋白粉里,蛋白质含量的标示值均在60%以上。绝大多数蛋白粉都是用大豆深加工而成的,普通的去皮脱脂大豆粉蛋白质含量在50%左右.经过浓缩的可达到70%左右,浓缩后再深加工生产出的分离蛋白,其蛋白质含量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生产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该文综述大豆蛋白制品—大豆蛋白粉、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大豆蛋白在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制品等中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大豆与大豆蛋白制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莹  沈蓓英 《中国油脂》1994,19(5):3-10
本文详细论述了大豆与传统大豆制品的起源及其发展,新型大豆蛋白制品(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生产工艺及其功能特性。作者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一步探讨了与大豆蛋白制品生产有关的新方法,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发酵技术,温敏凝胶技术和挤压组织化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肽对高蛋白焙烤食品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焙烤食品添加高含量的大豆蛋白配料会导致产品质构硬化,口感变差。本文首先研究了大豆蛋白添加量对焙烤食品质构的影响,并系统研究了添加高水分活度的大豆肽及乳清浓缩蛋白(WPC)对高蛋白焙烤食品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水分活度大豆肽可明显改善高蛋白焙烤食品的质构,弱化硬度,增加了产品的回复性,从而改善了产品的口感。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超声空化作用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的作用机理。经过超声空化改性,大豆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凝胶性等功能特性有了显著地提高。改性后的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可以代替大豆分离蛋白应用在肉灌制品、乳制品以及其它食品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肉类研究》2007,(3):53-56
<正>新兴大豆制品主要指以脱脂大豆为原料的大豆蛋白制品及豆乳类产品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中央大豆公司研发第一代可食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简称SPI),其在食品工业中展现出来的功能性极大地刺激了食品加工业者的兴趣,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范围。肉类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是目前大豆蛋白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工艺、特点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对比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指出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在美国超级市场货架上,可发现大豆蛋白食品逐年增多,这种原先仅面向素食主义者和特殊体质者食品现已逐渐发展成有大豆蛋白饮料、冷冻大豆蔬食、代肉制品等类别.食用大豆蛋白有大豆粉(干物计约含50%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含蛋白65%以上),大豆分离蛋白(含蛋白90%以上)等食品.  相似文献   

11.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工工艺及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简述了以色列Hayes工程公司开发的醇法制取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工艺及操作要点。以含水酒精为溶剂,采用同油脂浸出十分相似的工艺,脱除低温脱脂大豆粕(白豆片)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得到蛋白干基含量在65%以上的大豆浓缩蛋白商业化产品;而后在碱性条件下采用同提取分离蛋白相似的办法,对大豆浓缩蛋白进行高压均质、热处理及喷雾干燥,得到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另外,介绍了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功能性检测方法,以及近几年来的工艺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及功能性改性进行了介绍。从原料豆粕的处理及质量要求出发,详细介绍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要求,应注意的问题;从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考虑,选择物理改性,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并对其工艺及设备进行了介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提工艺基本相同,但使用的浸出器和脱溶设备不同。通过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针对不同产品的用途对生产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可分别生产出食用级和饲用级大豆浓缩蛋白。为大豆蛋白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大豆蛋白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在国内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为了促进我国大豆浓缩蛋白的发展,对其加工、性能和应用进行了阐述.逆流浸出法是目前较常见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备方法.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较低,但是它有较强的持水性、持油性以及较高的黏度,通过改性可以进一步改善其功能性质.传统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于肉制品加工,大量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被加工成组织蛋白.经过改性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可以应用于对乳化性及持油性要求较高的高脂肪食品中.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醇洗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兰  汪学德  丁莉 《中国油脂》2007,32(11):36-39
分别以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为原料采用醇洗工艺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测定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NSI以及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总糖、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高温豆粕(蛋白质含量47.16%)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59.64%)虽然低于低温豆粕(蛋白质含量51.83%)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67.71%),但已接近60%,且高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含量(分别为8.04%、2.67%)与低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的含量接近(8.53%、2.13%)。表明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饲用大豆浓缩蛋白应该是可行的,且副产物糖蜜是提取大豆皂甙、异黄酮、低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并在不同产品中表现出不同功能。该文综述近年来大豆分离蛋白物理、化学、酶法及基因工程改性对其功能性质影响,经不同方式改性可产生合适功能性质,从而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性的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受大豆蛋白浓度、加热温度、pH、NaCl浓度、卡拉胶浓度等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综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等一系列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而阐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生物活性的影响,如抗氧化性和抗菌性。最后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原料大豆粕分离蛋白提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大豆粕为原料制取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比研究在工厂实际生产中相同工艺条件下大豆粕质量对SPI提取率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粕提取SPI相对困难,有待提取新工艺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小米和糯小米为原料,探讨大豆分离蛋白含量对米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含量与糯小米粉黏滞曲线成正相关,而与普通小米粉黏滞曲线呈负相关。含大豆分离蛋白9%的糯小米粉衰减值为746 cP,含大豆分离蛋白3%的普通小米粉衰减值为487.5 cP;二者的糊化温度约为75℃;糯小米粉的峰值黏度比普通小米粉出现的早,但谷值黏度、回生值均低于普通小米粉;糯小米粉和普通小米粉在85℃时的可溶指数最大;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与2种小米粉的凝沉性无明显关系,普通小米粉的凝沉性是糯小米粉的2倍。  相似文献   

20.
大豆蛋白发泡粉的酶法提取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剑秋  王敏 《中国油脂》2007,32(11):47-48
以大豆粕为原料,选用优良的酶制剂,研发试制成可与碳酸钙、小苏打复合化学合成的固体发泡粉功能作用相同,能够代替动物性鸡蛋清液体发泡剂的大豆蛋白发泡粉。大豆蛋白发泡粉的使用可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是食品、保健品和饮品加工业新辅料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