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要求,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试验研究盐肤木油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盐肤木油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P>0.05),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P>0.05);对Ames试验中的TA97、TA98、TA100、TA102未显示致突变性.说明在试验条件下,盐肤木油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食品安全性评价中遗传毒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对电子束辐照诱变育种黑曲霉突变菌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研究,评价黑曲霉电子束辐照突变菌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Ames试验中,黑曲霉突变菌各剂量组无论是否添加S9代谢活化系统,黑曲霉突变菌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表明黑曲霉突变菌对染色体无致突变作用。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黑曲霉突变菌不能引起哺乳动物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显著增加(p>0.05),黑曲霉突变菌对细胞染色体并未造成明显损伤,表明黑曲霉突变菌并无致突变作用。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黑曲霉突变菌各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黑曲霉突变菌并未对小鼠的精子产生致畸作用。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黑曲霉电子束辐照突变菌属于实际无毒级别,并无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玉米紫色植株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性.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大鼠急性经口LD50>21.5g/(kg bw),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属无毒物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麦麸多肽的毒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麦麸多肽的毒性作用。方法:应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彗星试验对麦麸多肽进行毒性研究。结果:麦麸多肽灌胃,对小鼠LD50〉20g/kg,属无毒级。Ames试验中TA97、TA98、TA100和TA102的4个标准菌株无论代谢活化与否,皆为阴性结果;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彗星试验2.5、5.0、10.0g/kgbw3个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彗星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麦麸多肽是一种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大豆异黄酮复方胶囊食用的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20.0 g/kg,属无毒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阴性;30 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食用大豆异黄酮复方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红曲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突变性.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研究急性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研究其致突变性.昆明种小鼠以最大给药量为15 g/kg灌胃,小鼠无明显中毒症状亦无死亡;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在加与不加S.两种情况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为诱变阴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3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试验组的精子异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红曲提取物的毒性级别为无毒级;在试验条件下,未发现其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7.
玉米胚芽油食用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玉米胚芽油的食用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20.0 g/kg,属无毒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该试验条件下,食用玉米胚芽油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豆异黄酮复方胶囊食用的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30d喂养试验。结果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20.0g/kg,属无毒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阴性;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食用大豆异黄酮复方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黄样增 《中国油脂》2020,45(6):69-71
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研究薏苡仁油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薏苡仁油未显示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消旋玉米黄素的遗传毒性,为其作为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内消旋玉米黄素的遗传毒性。内消旋玉米黄素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和TA102四种测试菌株,试验设5000、1000、200和40μg/皿4个剂量组,并设阳性对照和自发回复突变对照;内消旋玉米黄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设1250、2500和5000mg/kg 3个给药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60mg/kg)。内消旋玉米黄素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设1250、2500和5000mg/kg 3个给药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丝裂霉素C 2.0 mg/kg)。结果:在不大于5000μg/皿剂量范围内,加入和不加入S9的内消旋玉米黄素各剂量组对TA97、TA98、TA100和TA102四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在1250~5000mg/kg剂量范围内,内消旋玉米黄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内消旋玉米黄素未显示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三七红曲复方制剂的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组合的方式评价三七红曲复方制剂的遗传毒性.结果 Ames试验中,在8~5000μg/皿剂量范围内,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无统计...  相似文献   

12.
王宝琴  徐泽平  杨传伦 《食品科学》2010,31(17):368-372
目的:对灰树花菌株GF-932 发酵菌丝体β- 葡聚糖的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及评价。方法:采用最大限量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通过微生物回复突变实验(Ames 实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考察其致突变性;通过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考察其生殖毒性;通过大鼠30d 喂养实验进行体质量、进食量、血液和生化等指标测定。结果:灰树花菌丝体β- 葡聚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 大于20g/kg bw;灰树花菌丝体β- 葡聚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回复突变实验结果为阴性;无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无致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也无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大鼠30d 喂养实验期内,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各实验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结论:灰树花菌株GF-932 发酵菌丝体β- 葡聚糖属实际无毒物质,无遗传毒性作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辐照大米的遗传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平  王欢  谢晶 《食品科学》2017,38(9):185-188
分别采用剂量为0、1、3、5 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大米进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Ames试验中,无论有无S9代谢活化系统的参与,样品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且无剂量-效应关系,表明对染色体无畸变作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结果未发现微核发生率显著性增加(P0.05),表明未对细胞染色体有明显损伤;精子畸形实验中,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剂量-效应关系,表明对小鼠生殖细胞未产生损伤作用。结论:上述遗传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电子束辐照大米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显示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王浆酸冻干粉的食用安全性,为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王浆酸冻干粉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对王浆酸冻干粉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王浆酸冻干粉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_(50)20 mg/kg.bw;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实验中,实验动物生长情况良好,血液学检查结果、生化学检查结果、主要脏体比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王浆酸对大鼠主要脏器产生组织结构的改变。王浆酸冻干粉无毒,无遗传毒性及亚急性毒性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甜叶菊苷M是在甜叶菊中发现的糖苷类物质,已被确定为一种潜在的甜味剂。本研究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对甜叶菊苷M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甜叶菊苷M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MTD值均大于10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将样品以2000、1000和500 mg/kg的设计剂量掺入基础饲料中喂养大鼠28 d后,各剂量组雌雄动物的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样品对雌、雄大鼠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分别为2650和2421 mg/kg·bw t。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苷M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短期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汉莲牌红曲灵芝丹参胶囊的服用安全性开展毒理学研究。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和相关规定,首先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实验法(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然后进行遗传性毒性试验,包括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最后进行大鼠30 d喂养实验来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以2670.0、2002.5、1335.0 mg/kg·bw三个剂量,观察大鼠体重、增重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给最大给药量(30000 mg/kg)的样品灌胃后,未见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品在本实验范围内无毒,无遗传性产品,可以作为降血脂保健食品用于人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龙安柚花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按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 d经口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在SD大鼠和KM小鼠摄入龙安柚花后均未表现出急性经口毒效应,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大于10 g/(kg·BW),该花属实际无毒级;龙安柚花未引起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菌种发生回复突变;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与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 d经口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各性别动物的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毒效应,龙安柚花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为8 g/(kg·BW);未观察到致畸作用。结论 龙安柚花属实际无毒级,本试验条件下龙安柚花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畸性和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鲜榨山茶油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做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鲜榨山茶油对大鼠的急性经口LD_(50)大于10 000 mg/kg,判属实际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大鼠28 d喂养试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血液生化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因此,鲜榨山茶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黑果枸杞色素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进  原惠  曾献春  韩彬  时德红 《食品科学》2007,28(7):470-475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色素作为食用色素使用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30d喂养试验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黑果枸杞色素的KM小鼠LD50大于24g/kgbw,说明该受试物属于无毒级物质。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的结果皆为阴性,未显示出致突变性。而30d喂养试验表明,黑果枸杞色素在2.4、1.2、0.24g/kgbw剂量时,对动物的身体、脏器的生长发育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黑果枸杞色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作为药食两用天然色素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