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为提高豆豉纤溶酶口服生物利用度,建立了豆豉纤溶酶载纳米脂质体系统,并对其表征进行评价。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为(52.74±4.24)%,粒径(72.04±31.2)nm,平均Zeta电位-44.2 mV,PdI 0.237。试验结果表明: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在体外稳定性好,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规律,豆豉纤溶酶在12 h后释放接近完全,无突释现象。豆豉纤溶酶及载酶纳米脂质体肠吸收液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豆豉纤溶酶及其载酶纳米脂质体在小肠均有吸收,吸收后仍具有纤溶活性。纳米脂质体可有效促进豆豉纤溶酶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考察纳米脂质体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评价了纳米脂质体浓度、超声时间、pH、离子强度、温度等5个因素在纳米脂质体影响α-淀粉酶酶活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纳米脂质体可以有效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与纳米脂质体复合物的酶活从267U/mg增加到343U/mg;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豆皂苷苷元A和B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色谱分析方法测定灌流液的苷元浓度,基于大鼠肠段的形态学变化考察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的可靠性,分别研究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苷元剂量和胆汁对大豆皂苷苷元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大豆皂苷苷元在不同肠段的表观渗透速率(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苷元A在空肠段的Papp和Ka为15.34×10?5 cm/s和3.06×10?5 s?1(剂量50 mg/L),苷元B的Papp和Ka为11.36×10?5 cm/s和2.74×10?5 s?1(剂量50 mg/L);苷元A的吸收有显著浓度依赖性(P<0.05),而苷元B浓度依赖性不明显(P>0.05);有胆汁时,苷元A和B在空肠段的Papp分别为16.56×10?5和12.01×10?5 cm/s,Ka分别为3.06×10?5和2.97×10?5 s?1,均显著高于无胆汁组(P<0.05),胆汁的存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肠部上端苷元的吸收。结论:大豆皂苷苷元主要吸收部位为空肠,苷元A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胆汁的参与促进了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评价了主要理化参数对甘氨酸螯合铁脂质体的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壁材中随着胆固醇和吐温80含量增加,卵磷脂与胆固醇由20∶0(g/g)提高到20∶2(g/g);卵磷脂与吐温80由10∶0(g/g)提高到10∶5(g/g);以及卵磷脂与芯材由10∶1(g/g)提高到10∶2(g/g)有利于甘氨酸螯合铁脂质体的吸收;但随着胆固醇、吐温80以及芯材含量的进一步增加,甘氨酸螯合铁脂质体吸收下降。随着粒子平均粒径由100 nm增加到1000 nm,甘氨酸螯合铁脂质体是Ka和Papp分别降低到了43%~65%和24%~40%。此外,与甘氨酸螯合铁相比,经脂质体包封后其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因此,脂质体可能不仅是一种载体,它还可能影响芯材的吸收过程,脂质体的壁材组成、粒径大小等理化参数对其吸收有显著影响,而合理的理化参数有利于提高脂质体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5.
发酵产品的质量与微生物的产酶能力和发酵条件息息相关。为提高水豆豉的发酵品质,采用单因素法结合响应面法对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水豆豉的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取最佳的发酵条件。首先利用单因素法缩小发酵时间、温度和接种量的范围,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以水豆豉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和豆豉纤溶酶活性为指标,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时间5d,温度35℃,接种量0.01%。最终发酵的水豆豉氨基酸态氮含量为8.95g/kg,豆豉纤溶酶活性为420.05IU/g,与市售相比,豆豉纤溶酶活性升高约400倍。该研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水豆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150 MPa,微射流处理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9%,平均粒径128.1 nm,Zeta电位-20.11 mV。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鱼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0.258),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尹浩  陈娅  陶涛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科学》2018,39(10):97-105
采用逆向蒸发法和超声处理相结合成功地制备莲房原花青素低聚体(lotus seedpod oligomeric procyanidins,LSOPC)纳米脂质体,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LSOPC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3∶1、LSOPC添加量0.33?mg/mL、吐温80添加量16.7?mg/mL。在此条件下,LSOPC纳米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35.57±0.08)nm,多分散指数为0.153±0.01。当LSOPC载量为1%时,脂质体为最高包埋率(71.97±0.42)%。LSOPC纳米脂质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下为球状的囊泡结构,在低温时比较稳定。低浓度的葡萄糖、蔗糖及防腐剂对LSOPC纳米脂质体的粒径无显著性影响,而金属离子Fe3+、Cu2+、Zn2+、Pb2+显著影响其粒径。在4?℃贮藏7?d后,与脂质体相比,LSOPC溶液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和铁还原能力显著下降。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说明,LSOPC纳米脂质体的总抗氧化能力优于LSOPC溶液。  相似文献   

8.
辅酶Q10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辅酶Q10是一种膳食补充剂,在人体细胞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采用纳米胶囊技术制备辅酶Q10纳米脂质体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比较了薄膜-超声法和乙醇注入-超声法对辅酶Q10纳米脂质体包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得的产品不仅粒径相对较小,而且芯材辅酶Q10的包封率和保留率均高于90%,去除乙醇可显著改善包埋效果。确定水化温度为55℃,水化介质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0.15mol/LNaCl),产品的平均粒径约为142nm。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得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CNSLN),比较游离药姜黄素(Curcumin,CRM)和CNSLN的在体肠中吸收情况。选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model,SPIP),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CRM和CNSLN通过肠液后CRM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到CNSLN成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120.7±5.4)nm,平均Zeta电位为(-41.90±1.81)m V,平均包封率为(91.12±0.42)%。游离CRM和CNSLN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4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率(Peff)和百分吸收率(W)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NSLN比游离CRM均提高了2倍以上,且CNSLN的最大吸收部位在结肠。在体肠吸收结果显示,CNSLN的肠吸收比游离CRM高,CNSLN能明显的提高大鼠对游离CRM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0.
辅酶Q10纳米脂质体配方与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辅酶Q10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保留率、平均粒径以及平均粒径的变化程度作为响应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辅酶Q10纳米脂质体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最佳配方为磷脂:胆固醇:吐温80:辅酶Q10=2.5:0.4:1.8:1.2(W/W),水相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用量1ml,搅拌时间10min,水化温度45℃,超声功率450W。以优化配方和工艺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均匀,粒径分布范围在20~300nm之间,平均粒径为68nm,包封率高于95%,4℃下贮存四个月,粒径分布无显著变化,平均粒径的变化程度小于10%,保留率高于90%。经优化得到的辅酶Q10纳米脂质体配方合理、工艺简便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两步固态发酵法酿造功能性豆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豆豉的Bacillus subtilis SP-8-5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M-5-2菌株对大豆进行两步固态混合发酵。首先,将菌株B.subtilis SP-8-5接种至经室温浸泡10 h(20℃,质量比为1∶3),110℃(20min)蒸煮处理并冷却至30℃的大豆中,于26℃进行初步发酵42 h;随后再接种L.plantarum YM-5-2,并于30℃发酵2 d,最后置于4℃进行后发酵。经两步固态混合发酵处理后,得到一种纤溶活性较强,生产周期短,保质期相对较长,风味独特且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新型功能性发酵豆豉。当后发酵时间为21 d时,样品豆豉中B.subtilisSP-8-5活菌数为(5.88±0.53)×108 CFU/g,而L.plantarum YM-5-2活菌数则高达(3.50±0.35)×1011 CFU/g,此时检测豆豉纤溶酶的纤溶圈直径高达(2.99±0.06)cm(37℃,静置培养48 h)。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纯纤溶酶并确定纤溶酶在枯草杆菌DC-12胞外是否存在酶与酶原2种形式,收集枯草杆菌DC-12不同时间点的发酵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对纤溶酶及其可能存在的酶原进行纯化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发酵液通过Sephadex G-75凝胶过滤,都出现2个吸收峰.层析液和加入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的层析液在加热的纤维蛋白平板上都有水解圈,并且10μL层析液和2μL巴比妥那缓冲液在加热的纤维蛋白平板上产生的水解圈与10μL层析液和2μL 100U/mL尿激酶所产生水解圈的面积相同.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发现,Ⅰ峰在44.3ku~66.4ku处有一条带,Ⅱ峰在29ku处有一条带,表明获得了电泳纯的豆豉纤溶酶,可用于后续研究,初步判定豆豉纤溶酶在枯草杆菌DC-12胞外不存在酶原.  相似文献   

13.
Subtilisin FS33 RGDS-载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评价了Subtilisin FS33 RGDS-载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效果。按照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载酶脂质体的工艺条件为:胆脂比1∶2,硫酸铵浓度为0.15 mol/L,孵化温度为45℃,酶脂比1∶1。制得的载酶脂质体粒径在50~150 nm左右,属于纳米级单室脂质体。在制备RGDS-载酶脂质体的工艺过程中,制备开始时就加入氨基酰化修饰的RGDS衍生物,其成品脂质体中RGDS含量可达到93μg/mL,并有利于分布于脂质体表面。RGDS-纳米脂质体中酶对于高温、极端pH、模拟胃肠道环境等条件的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酯酶存在时,脂质体中FS33释放速度明显加快,并可使血凝块完全溶解,表现出较好的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其肠吸收部位、时间、给药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肠收集液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及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通过计算吸收转运参数、吸收速率参数分析其肠道转运机制。不同肠段中,其主要成分LA与ALA均能在十二指肠(LA:2.71 mg;ALA:1.60 mg)与空肠(LA:1.89 mg;ALA:1.43 mg)中被检出,通过计算不同部位透过药量(M)、药物吸收转化率(A)和药物剩余百分数(R),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段中LA、ALA的M高于空肠段,A与空肠段接近,R低于空肠段,因此十二指肠为最佳吸收肠段。在120 min时,LA和ALA的Pappi(瞬时表观渗透系数)皆高于其他时间点,因此最佳吸收转运时间为120 min。在给药倍数为2.0倍时,肠囊液中的LA和ALA浓度最高,分别为0.35、0.19 mg/mL,因此最佳给药浓度为200 mg/mL。结果表明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可能为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的被动运输模式且在十二指肠段中单向转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杨素(chrysin,ChR)及其衍生物6,8-二-三氟甲基-7-乙酰氧基白杨素(dFMAChR)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规律.方法 建立精确灵敏、重复性好的ChR及dFMAChR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ChR和dFMAChR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体外培养Caco-2细胞,用Transwell建立单层细胞模型;确定ChR和dFMAChR转运的最佳pH条件.评价时间、浓度对dFMAChR和ChR的双向转运的影响,计算转运速率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进行比较.结果 ChR和dFMAChR的转运最佳介质pH分别为6.0和6.5,两者的转运无论是Apical侧(A侧)到Basolateral侧(B侧)还是B侧到A侧,均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ChR和dFMAChR的平均Papp (A-B)分别是(1.60±0.15)×10-6 cm/s和(10.63±0.35)×10-6 cm/s,平均Papp (B-A)分别是(1.22±0.17)×10-6 cm/s和(10.43±0.28)×10-6 cm/s,两者Papp (A-B) >Papp (B-A),且Papp (A-B) /Papp(B-A) <2.结论 在Caco-2模型中,dFMAChR和ChR均由被动扩散方式转运,dFMAChR的转运速率明显高于ChR,吸收接近普萘洛尔,属于吸收良好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蒸发-动态高压法制备Vc纳米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处方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制备Vc纳米脂质体的最优条件:制备温度60℃,Vc浓度5mg/mL,Vc和总脂材质量比为1∶10,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4∶1,表面活性剂和总脂材质量比为4∶10,动态高压处理压力为140MPa,处理2次.该条件下包封率可达(47.16±6.28)%,平均粒度为(73.9±4.4)nm.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细菌素QY-C和虾青素为活性物质,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确定虾青素和细菌素QY-C的添加量,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细菌素QY-C与虾青素复合纳米脂质体。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测量其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虾青素与细菌素的包埋情况,最后评价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制备获得的复合纳米脂质体的粒径(158.03 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值(0.372)以及Zeta电位(-31.1 mV)3个表征指标良好,并且对细菌素与虾青素的包封率均达到了80%以上。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的分析显示,虾青素与细菌素QY-C均被成功负载到复合脂质体中,并且没有出现新的吸收峰,判断复合纳米脂质体包埋方式为物理包埋。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7.67%与99.35%;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8.75 mg/mL,效价为151.63 AU/mL。该研究制备的细菌素QY-C与虾青素复合纳米脂质...  相似文献   

18.
以本实验室筛选到产纤溶酶的粪肠球菌EF608为发酵菌株,通过研究得到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葡萄糖2%,蛋白胨0.75%,牛肉膏0.75%,酵母提取物0.5%,K2HPO4·3H2O1%,NaCl0.2%,MgSO4·7H2O0.02%,初始pH7.5,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15%,37℃培养10h,发酵液纤溶酶活性达到1833IU/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海洋鱼低聚肽螯合铁(MCOP-Fe)的小肠吸收特性,并与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FeSO4)进行比较。方法 :建立体外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取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8组【低、中、高剂量(3,5,10μg/mL)MCOP-Fe组;低、中、高(3,5,10μg/mL)FeSO4组;10μg/mL MCOP-Fe+500μg/mL植酸组;10μg/mL FeSO4+500μg/mL植酸组】,用肠道单位面积铁累计吸收率Q评价不同肠段吸收铁的效力。结果:1)中、低、高浓度MCOP-Fe组在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Q值随浓度呈现梯度增加,而FeSO4组没有类似的趋势;2)中、低浓度FeSO4组的Q值几乎都有高于MCOP-Fe组的趋势,而在高浓度时相反;3)添加500μg/mL植酸后,高浓度MCOP-Fe组和FeSO4组Q值均有下降,高浓度FeSO4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3~10μg/mL剂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发酵风味突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J3-2菌株,以氨基酸态氮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细菌型豆豉生产的最佳前发酵工艺,并测定了豆豉发酵各阶段酶活力及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BJ3-2最佳前发酵条件为:泡豆水pH8.0,泡豆水温37℃,豆量(g):水量为1:4,泡豆时间10h,接种量4%,大豆装载量2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5d;发酵豆豉的粗蛋白、游离脂肪酸、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5%、14.2%、1.8%和0.51%;蛋白酶(酸性、中性和碱性)、α-淀粉酶、脂肪酶及豆豉溶纤酶的最大酶活力分别为10.79U/g、25.04U/g、20.36U/g、1.25mg/g、2.15U/g及862.5U/mL.研究为BJ3-2菌株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