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杰  刘婧  吴德建 《规划师》2020,(6):56-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是一次检验与反思,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急需提高城市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文章以苏州市这一典型的人口输入型城市为例,探索人口输入型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策略,提出建立以公共卫生空间体系、应急性空间体系、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和智慧城市体系为支撑的疫情空间应对体系,旨在促进城市各系统间的有效协作,以及为外来人口多、人流量大的城市的空间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规划师》2020,(5):45-48
全球频发的传染病疫情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应急性规划响应成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重要议题。为剖析城市系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运作规律,文章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特征,构建适应性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的复杂系统并分析其复杂适应机制,同时结合智慧规划技术方法拓宽适应性规划响应途径,实现从疫情防控管理到空间布局规划的尺度转换,以期为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健康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武汉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创建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29324个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武汉市的居住环境、医疗布局和区域规划等对当前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影响,提出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提倡组团式混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划;创造低密度分散型的城市居住环境;强调快速应急医疗设施的"平疫转换"与分级布局;营造"绿色、开放、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城市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春节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在 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在组织管控、医疗救护、社区防疫的全民防护 过程中,社区在疫情防控、健康生活维系、社 区集体心理疏导以及社区文化和精神凝聚方 面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因此,基于社会生活组 织网络体系的城市居住社会及其空间单元, 对于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突发性重大 公共事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韧性价值与 属性特征。从规划的全局观反思,基于多元主 体和治理理念,规划除了预留出应对突发事 件的城市安全预留用地,同时,基于城市社会 属性特征,更要注重建构以人为本、与城市社 会组织结构匹配的“生态链—防控链—组织 链—流通链”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基层安全防 控的“安全空间单元”,进而基于安全防护体系 下原有配套设施系统如何更好适应疫情防护 需求,形成既有设施与疫情防控需求的弹性 设施嵌套体系,又能在全民医疗和健康体系的 框架之下充分考虑城市居住社区基层防护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基于疫情防控的视角,从城市社会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基于疫 情防控的社区安全系统的建构及其防控规划体系与常态化规划建设的设施嵌套关系。  相似文献   

5.
德国经过长期的立法与规划管理实践,形成了联邦、州和地区的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空间管理机制。三者除了在空间要素上各有侧重点,其依法管理的约束对象也存在差别。综合的、跨地方的、指导性的空间秩序规划通过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约束公共机构,基于地方自治的城市规划依法对具体的建设实施进行管理,针对特定用途或综合用途协调的专项规划在特定项目上具有优先权。本文基于对德国空间研究与州域规划学会和杜塞尔多夫行政区地区发展32号办公室的采访,对比了三类规划的空间要素,对法定的"双向反馈原则"和有关冲突协调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总结了德国规划实现有效空间管理的协调机制,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依法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吴林芳  许建伟  厉华笑 《规划师》2020,(5):82-84,9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国性扩散,极大地危害了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开始逐步提升与完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城市防灾防疫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因子,需要有意识地超前考虑与安排。文章从居住空间组织乃至空间转换的维度,从城市空间基本单元-住区入手,探索性构建以"大开放"街区、"中防控"住区、"小隔离"组团为核心的城市住区三级空间防控体系,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在服务职能与防控角色之间快速转换,来应对"平疫"时期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平台、物资保障平台的建设,多方位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群集聚发生传染,而人群流动导致 传播,基于人群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大城市 疫情扩散风险预测是做好常态化防疫和制定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前提。以 武汉为例,基于移动位置服务数据(LBS)、空 间聚集热点(POI)、历史疫情特征等对传染病 动力学模型(SEIR)进行适应性改进,结合空 间分析技术(GIS)进行街道尺度的疫情扩散风 险预测,划分不同空间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高 风险街道主要在中心城区边界处成片分布,在 乡镇地区也少量存在。高风险街道内防疫相关空 间要素的统计结果表明:高风险街道职住平衡 度较低,且大部分街道现状人均绿地低于武汉 市的平均值;远城区及部分乡镇地区高风险街 道15 min生活圈的服务设施点配置较少,不利于 紧急时期防疫及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社区医 疗卫生设施在高风险区覆盖率低,而部分街道综合医院密集,可能加剧周边居民的感染风险。基 于研究结论,初步提出促进高风险街道的职住平衡和公共绿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的 平疫结合、提高远城区社区医疗设施的覆盖率、分散化综合医院的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回顾现代开发控制的起源、建立与发展,梳理了现代开发控制的制度框架,指出开发控制通过四种方式促进公共卫生与健康:规划法规建筑条例控制,城市规划与用地布局引导,行政许可提前干预,协议性条件的应用。然后,对比国外现有的实践与理论,分析我国现有开发控制制度的困境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是完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和建筑条例;二是提出“卫生约”的理念,并据此调整规划的编制技术体系;三是提出“建筑使用”许可制度;四是优化土地出让及规划许可条件。  相似文献   

9.
黄建中  马煜箫  刘晟 《规划师》2020,(6):33-35,3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风险也不断增加,造成的损失亦愈发严重,从城市规划视角思考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实践价值。文章结合现有研究和实践提出:在目标层面,规划应树立底线思维,以城市韧性为目标,并将目标细化至具体环节;在空间支撑方面,注重空间留白和设施配置优化;在机制创新方面,着重构建完整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组织区域和各部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方面的短板及现状城市韧性的不足,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并总结规划编制中的难点与重点,探索疫情防控标准、防控体系、用地与设施、大数据应用系统、生命线工程、灾后恢复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以期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提高城市韧性提供基础,为疫情防控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 学术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及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成为行业热点,并引起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为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以及规划学科与行业发展,本刊编辑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学者与业界专家就国土空间规划的广泛议题进行探讨。首先,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共存,刘玉亭教授认为不仅要在目标导向上做好多规合一转变、生态文明托底建设、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兑现,还要在内容编制中实现关键科学问题的落实;同时,面对更加复合、复杂的编制要求与成果体现,如何在庞杂、多层级的规划体系中实现部门、职能和制度的高效整合是关键,要充分意识到国土空间规划是颇具差异化、具体化的长期动态博弈过程,与之匹配的学科与行业的发展都要突破传统模式,充分延伸其发展内涵。围绕新时期规划的发展定位问题,袁奇峰教授通过溯源城市与规划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出现是契合当下国情的调整,相比于关注投入产出最大化和减少损益,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应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当今的规划要从辖区整体和长远发展的立场出发,成为兼顾经济发展、生态维护、政府失灵规避的决策过程和土地开发管制的行政制度。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转变,马向明总工程师认为问题诊断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而旧式的目标导向实际上则造成了实施层面成为短板的现实;国土空间规划所补充的结果导向原则,有利于推动部门间的协调以保证实施的连续性,但现实中依旧可能面临着目标与结果脱节、部门合作与政策整合困难的窘境。围绕行业与学科发展中变与不变的话题,邹兵总规划师指出,一方面要意识到新形势下规划范畴和内容、工作要求以及技术手段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调整,强调落实一张明确的蓝图、囊括更加广泛的编制内容和拓展学科知识覆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坚守规划的本质,包括规划分析与发展的基础逻辑、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发展追求以及空间方案的具体落实。针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空间价值再塑,黄慧明总规划师提出了以存量带动流量、以整备重构空间、以效率配置资源、以民生提升品质的四点主张,而“分区+分类”的划定与更新思路则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评估,也有助于规划和实施环节的衔接。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多规合一”的要求,罗彦总规划师围绕目标与理念、方法与内容、实施与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认为“三调”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自然地理格局是空间图底上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限定;而统筹性的规划权责分配是实施的关键保障,规划要把公共设施、资源和空间效率一并囊括并视作未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及国内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的实践与研究动态,分析我国城市医疗卫生相关规划现状,强调在我国行政体系和社会文化特点下,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模布局和医疗卫生服务效能两方面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能力构成最直接、最重要的两组关联。结合山西省太原和湖北省武汉的案例实证,着重剖析这一关键议题,并提出高效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医疗卫生规划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袁青  孟久琦  冷红 《城市规划》2021,45(3):71-80
气候变化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城市居民的健康,导致突发致命风险、慢性非传染病风险、传染病风险和心理健康风险等4种类型的健康风险。城市空间要素对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居民健康风险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建立"气候变化-空间要素-健康风险"关系框架,提出规划理念应从规划目标和服务主体方面积极转变,以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居民健康风险,进一步提出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并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将健康风险评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文武  魏清泉 《城市规划》2005,29(3):36-38,43
针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司法审查制度,通过法理分析,认为城市规划成果以及城市规划制定有着不可诉的诉讼特性。依照我国目前的国情,应提倡城市规划不可诉。树立这种观点将有助于促进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和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2020 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主题, 邀请了王世福、黄建中、张天尧等多位专家学者笔谈。王世福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短板和治理盲区的反思,从宏观的城市到微观的社 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将健康影响评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加强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的 公共健康韧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公共设施空间通用性和稳健性;提升韧性社区的应急治理能力等。魏成以疫情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出发,探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积极纳入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之中, 以期改善和提质设施供给与防灾减灾的智能化应用,并推动多方协作、多元互动的创新治理决策平台的形成。袁媛对在疫情中如何有效 提高城市医疗设施的应急能力,提出规划构建合理的基层医疗分区,梳理医疗设施配置模式在医疗分区内选择基础条件优良的街镇一级 医疗设施作为传染病初级分诊点,以及培育居民分诊就医习惯,提升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韧性等建议。单卓然基于线下零售服 务空间组织的“规模收缩、多心扁平、均衡分散化”过程,正在超常规加速,而且可能难以逆转的趋势,反观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中现 行的线下零售空间组织政策,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定点造极”转型“动态组网”,有限公共资源优先向市边缘区、区边缘街道投放; 研究优化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配建标准;增强评估零售商业用地调规效应;搭建城市“一张网”零售服务动态监测平台。向科围绕公共空 间与私人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展开辩证的讨论,通过对疫情期间,物理性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的变化的研究,指出在快速 变迁和不断拓展的现实中,需要反复思考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立场,从而构建新的公共空间结构、内容和形式。黄建中从社区角度的疫前、 疫中、疫后三个阶段,分析城市规划和治理工作之间相对脱节的问题,重点指出需要增加对基层单元的社区治理;后疫情时期,社区生 活圈应该是衔接空间与社会治理平台的重要单元。张天尧认为社区是卫生防疫等基本单元,作为基层区域性共同体,在公共卫生危机应 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健康社区治理的制度构建,从制度保障、协作网络、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健康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应急医疗设施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涛  王英  孟庆  闫晶晶 《规划师》2020,(5):89-93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国内肆虐,疫情救治防控措施中,武汉市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两座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投用引发全球瞩目,也倒逼国土空间规划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规划预控。文章立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破坏性及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提出大型应急医疗设施超前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梳理其规划选址的原则及规划预留预控的机制,提出对城市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规划思考。  相似文献   

17.
肖婧  李松平  梁姗 《规划师》2020,(6):61-64
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反思了当前公共卫生防疫在设施布局、区域联防、预警机制和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痛点,指出营造健康的韧性城市迫在眉睫;随后引入韧性理论,分析了韧性城市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而构建了健康韧性城市规划的EERR("双评估"和"双响应")模型,并提出了韧性城市构建策略:首先,通过建设有机的健康城市结构、谨慎布局卫生风险类设施,营造韧性的空间格局;其次,以平灾结合、刚弹相济的理念分区分级分类规划公共卫生设施,并对应急设施进行战略性预留;再次,对疫情期间的交通系统和应急物流实施分区分块的弹性管理方案;最后,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治理水平,并通过数据共享,跨区域联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钟乐  章政  张引 《风景园林》2022,29(3):73-78
当前,全球已进入"城市化世纪",自然保护事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城市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中国正同时处于新型城镇化和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关键时期,急须思考城市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路径,但当前中国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还需借鉴更多的国际经验。在系统梳理全球城市自然保护地相关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首先从定义、特性两方面阐释城市自然保护地的内涵,辨析其与城市荒野、城市绿地、传统自然保护地的异同。其次回顾了城市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介绍其现状概况,阐明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并从认识层面、行政层面、资金层面、社会层面总结了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自然保护地研究的3个思考方向,分别是城市自然保护地本底研究、与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的关系研究、定位及管理措施研究。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自然保护地实现有效保护管理的4条可能路径:以科学研究促认识提升、以多种途径促行政治理、以市场手段促资金保障、以国民教育促社会参与。在系统思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思考中国城市自然保护地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能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和设计策略指向了生态结构与格局的合理建构,也是城市水灾害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技术性议题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体系提出了蓝绿空间耦合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的多尺度蓝绿空间规划设计体系与空间模式:宏观尺度上重点关注全域蓝绿空间格局的构建,中观尺度上着重城镇集中建设区蓝绿空间网络构建并指向城市生态空间品质提升,微观尺度上重点关注详细设计层面对水体及水岸蓝绿空间的设计引导。同时,基于蓝绿空间规划与建设管控的目标,对蓝绿空间包括水面率控制、蓝线控制和连通度指标控制在内的控制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构建。  相似文献   

20.
王兰  李潇天  杨晓明 《规划师》2020,(6):102-106,1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城乡规划学科的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城市社区层面,选取国内外重要案例,分析其针对传染性疾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推动的生活圈规划,论证如何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规划需要在日常健康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疫情应急的相关机构和设施,从而提高社区的健康促进作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