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红外成像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的技术特点,介绍了红外成像/毫米波复合导引头的工作流程,为提高复合导引头抗干扰能力,提出利用红外目标特征来区分红外干扰和舰船目标,并结合反舰导弹工作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适用于反舰红外成像/毫米波雷达复合导引头的末制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被动微波/红外成像复合导引头交班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被动微波/红外成像舰空导弹复合导引头交班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复合导引头制导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合导引头跟踪回路主要由被动微波相位干涉仪与红外成像导引跟踪回路组成.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防御反舰导弹类目标典型运动情况下的交班过程仿真.分析了各因素在交班时对弹道扰动程度的影响.得出目标机动能力越强、速度越快、弹目距离越近,交班引起的弹道扰动越大;舰空导弹在拦截反舰导弹时,在反舰导弹巡航段进行拦截并交班时,交班过程引起的弹道扰动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单一体制的反舰导弹制导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海战的作战需求,因此发展多模复合制导技术,提高反舰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就成为反舰导弹导引头技术研发的重点。针对主动雷达/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探讨了分口径技术与共口径技术两种不同复合方式的特点,指出同轴共口径是主动雷达和红外成像传感器布局的理想方式和发展方向。采用时空配准、融合检测、数据关联、融合识别与跟踪等复合信息处理技术,可实现复杂环境下对目标的有效地捕获与跟踪。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红外成像/毫米波复合导引头的技术特点和工作状态,介绍一种红外成像传感器目标偏差角计算方法,针对红外成像/毫米波雷达复合导引头中平面毫米波雷达无法提供目标俯仰角信息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弹载测高仪提供的飞行高度推算出平面雷达俯仰角,并利用最优加权平均法对红外和雷达提供的信息进行融合,取得了较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反舰导弹毫米波主被动复合制导导引头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毫米波主被动复合制导的主要性能和主被动复合的三种方式,分析了毫米波主被动复合制导既可以充分发挥毫米波主动雷达的反隐身能力,又可以发挥毫米波被动雷达探测距离相对较远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毫米波主被动复合制导导引头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通过毫米波主被动雷达信息融合处理技术,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空导弹的末端制导,提出了一种红外成像与激光测距共孔径的复合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可对空中典型目标进行精确探测和跟踪。该系统采用被动红外成像和主动激光测距两种模式进行复合制导,被动红外成像可对目标进行搜索和捕获,主动激光测距可获得精确的弹目距离信息。该复合导引头中被动红外成像与主动激光测距共用一套光学系统,既满足目标搜索和捕获阶段的大探测视场需求,又可以利用精确的弹目距离信息提高导弹比例导引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7.
微波/红外成像复合制导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需求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源动力,军事需求来源于对战场环境的准确分析。通过对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中战场环境的变化和反舰导弹面临的作战形势的分析,结合各种制导体制的优缺点以及复合制导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微波/红外成像复合导引头以完成反舰导弹面临的新的作战任务,并对复合导引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得出发展微波/红外成像复合导引头可以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一制导模式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文中采用主动雷达/红外复合制导模式,运用数据融合技术,并对主动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在典型干扰情况下的数据融合抗干扰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主动雷达/红外复合制导的数据融合技术,抗干扰性能明显优于红外成像或主动雷达任一单模制导技术,并可准确分辨假目标。  相似文献   

9.
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毫米波雷达/ 红外成像复合制导已成为当前多模复合制导技术的研究热点。从毫米波雷达/ 红外成像复合导引头系统的特点及其工程应用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联邦滤波(FF)的分布式雷达/ 红外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算法。首先,针对扩展卡尔曼滤波存在线性化误差以及雷达测量噪声非高斯的特点,采用粒子滤波算法(PF)设计雷达子滤波器;针对红外传感器不能测量目标距离的特点,采用伪线性卡尔曼滤波算法(PLKF)设计红外子滤波器。然后通过主滤波器进行信息融合,并对两个子滤波器进行信息分配和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信息融合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系统的目标跟踪精度及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空地导弹雷达导引头最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国外空地导弹雷达导引头最新进展,对当前空地导弹雷达导引头研制中存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认为常规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由于受方位分辨率限制很难彻底解决目标自动分类问题,毫米波雷达与红外成像或SAR成像复合制导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标自动分类问题,必将在未来精确制导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舷外有源诱饵干扰作战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电子战争中,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是对抗弹载雷达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原理,为了证明舷外有源诱饵的有效性,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进行对抗实验。实验中为了仿真反舰导弹从搜寻目标到跟踪、击中目标这一全过程,建立了作战环境模型和弹载雷达信号处理模型,将仿真结果输入仿真评估模型对反舰导弹在整个对抗过程中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弹载雷达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情况下,舷外有源诱饵依然能很好地对反舰导弹导引头进行欺骗。  相似文献   

12.
反舰导弹在末制导跟踪阶段受到质心干扰后,雷达导引头跟踪误差增大、跟踪方向被诱骗,致使导弹命中概率下降。惯导信息具有天然的抗干扰潜力,综合利用惯导与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信息能有效对抗质心干扰。在分析质心干扰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质心干扰检测模型,舰艇、假目标、质心运动模型,以及反舰导弹跟踪模型,并构建了抗干扰仿真试验系统,通...  相似文献   

13.
共孔径红外/激光双模成像导引头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巡航导弹以及各种对地攻击的灵巧炸弹的末制导段.提出了一种共孔径红外/脉冲激光(IR/Ladar)双模成像导引头系统设计方案,可用于对地面固定目标和各种可重定位(Relocatable)目标进行精确地识别和跟踪。该系统采用了被动红外和主动脉冲激光两种成像模式.以被动红外成像来辅助导引头对目标的搜索和捕获.以主动激光雷达成像来完成对目标的精确识别和跟踪.并且被动红外与主动激光成像系统共用一套光学系统,这样既满足目标搜索和捕获阶段的大探测视场的要求,又满足了目标识别跟踪阶段的高分辨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海战场中,舰艇面临毫米波末制导反舰导弹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毫米波有源干扰是毫米波末段有源对抗的有效手段。对各种体制的舰载毫米波有源干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重点提出了相控阵体制的舰载毫米波有源干扰的工作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5.
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的联合探测概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达/红外复合双模导引头已在导弹制导系统中广泛应用。讨论了双模系统中利用雷达探测系统可以提供的弹目相对距离信息,简化红外成像系统对目标的探测处理过程。同时研究了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探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反舰导弹导引头伺服系统对于目标搜索、目标跟踪和目标参数测量起着重要作用,它的精度直接影响反舰导弹制导精度.首先根据导引头伺服系统结构,在干扰条件下对导引头角稳定回路、角跟踪回路和角预定回路进行分析,建立导引头伺服系统数学模型;为提高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在角跟踪回路中引入Kalman滤波器,通过滤波可以为系统提供精确的目标数据;然后结合工程实际,构建导引头伺服系统的Simulink控制模型,并进行动态仿真;最后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导引头的响应速度和跟踪精度,为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