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利用植物蛋白质资源和提高其营养价值,以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制备大豆玉米复配肽。基于豆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和发酵时间的考察与确定,研究了大豆玉米复配肽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又考察了发酵温度、瓶装量、料液比及接种量对蛋白水解度和肽转化率的影响。应用4因素3水平响应面法对大豆玉米复配肽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蛋白水解度和肽转化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0℃、瓶装量8.5 g、料液比1:1.2(g/m L)、接种量3.5%(m L/g),在此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32.73±0.17)%,肽转化率为(33.23±0.13)%,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因此,大豆玉米复配肽的固态发酵工艺是可行的,为大豆玉米复配肽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制备大豆玉米复合肽。首先考察豆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复配蛋白的水解度和肽转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设计对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豆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为2∶1时,液态发酵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84 r/min、发酵时间为51 h、接种量为4%。在此条件下发酵的蛋白水解度为25.73%±1.78%、肽转化率为33.23%±1.06%,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该研究结果为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肽和葡萄糖为底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45为菌种发酵,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的条件,为研究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体内、体外抗氧化等功能实验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接种量、pH值、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玉米肽-葡萄糖螯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时间46 h,pH 6,发酵温度37℃,此时DPPH清除率为90.82%。  相似文献   

4.
玉米多肽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经蛋白酶酶解、分离和提纯可制得玉米多肤.试验通过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合酶来水解玉米蛋白粉制备多肽,对此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以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了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配比2:1、底物质量分数10%、pH值7.5、温度45℃、水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20.38%.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优化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蛋白粉工艺条件,从而提高玉米蛋白粉的消化性。该研究是在酸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最优条件作用下,以玉米蛋白粉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蛋白粉产物的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氨基酸和体外消化率等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乳酸菌发酵料液比1∶4(g∶mL),接种量0.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24 h。协同发酵处理后,亲水氨基酸含量从32.19 mg/g升高至35.25 mg/g,游离巯基含量由65.43μmol/g升高至88.42μmol/g,体外消化率由60.15%升高至80.42%。综上,菌酶协同发酵可显著增加玉米蛋白粉的体外消化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同时优化了玉米黄粉中醇溶蛋白和玉米黄素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子,以玉米黄素和玉米醇溶蛋白质量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36%、提取温度62.13℃、提取时间5.79h,此条件下玉米黄素质量为420.1μg,而玉米醇溶蛋白质量为0.6165g。与响应面所得理论值418.9μg和0.6153g十分接近,玉米黄素得率和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分别达到0.021%、79.03%。该研究为工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高效制备玉米肽,对玉米蛋白粉酶解条件进行优化,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酶解玉米蛋白粉制备玉米肽的工艺条件为:pH 10.0,温度50℃,加酶量1 567 U/mL,底物浓度40.7 g/L,水解时间为64 min。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49.6%,与预测值49.2%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ls-45发酵法制取玉米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综合试验,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45发酵生产玉米多肽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12%,40目玉米蛋白粉,底物浓度5%,初始pH 8.0,装液量10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41℃,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63 h.在此条件下玉米肽得率达到最大为82.7%.并对制得的玉米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经截留分子质量10~4u的中空纤维柱超滤,得到分子质量在10~4u左右的超滤液,其回收率为86.3%,超滤液经SephadexG-25柱分离纯化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共洗脱出4个峰,其玉米肽各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大致为5128、3715和1513.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玉米甜酒酿发酵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加曲量、玉米蒸煮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玉米甜酒酿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制作玉米甜酒酿的适合工艺为:加曲量0.22%、玉米蒸煮时间86 min、发酵温度25.5℃、发酵时间89 h,并对此工艺进行了验证:在此条件下可以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玉米甜酒酿。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蛋白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羊肚菌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确定羊肚菌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羊肚菌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蛋白粉30 g、葡萄糖2.5%、Mg SO4·7H2O 0.15%、KH2PO40.25%、含水量65%;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4%、培养温度25℃、初始p H 6、发酵时间20 d。此条件下,得蛋白转化率为22.36%,菌丝体生物量为0.136 9 g/g。对发酵前后玉米蛋白粉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亲水性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12.75%。对玉米蛋白粉原料和发酵后玉米蛋白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后的玉米蛋白紧密的结构被打开,表面积增加,表面凹凸加剧,孔洞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脱脂玉米胚芽粉采用醇法制备玉米胚芽蛋白的生产工艺.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根据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浸提时间3个因素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玉米胚芽蛋白的制备工艺.经单因素试验得出利用玉米胚芽粉制备玉米胚芽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5%,液料比为10∶1 (mL∶g),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h.响应面优化的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料液比、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3.67%,液料比为10.25∶1(mL∶g),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06h时,玉米胚芽蛋白的蛋白提取率达到最大.在最佳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81.87%,蛋白质质量分数达55.73%.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皮为原料,采用猴头菌固态发酵的方式生物改性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研究猴头菌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8%、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7 d,该条件下实测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8.39±0.14)g/100 g。通过研究发酵前后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吸附特性发现,发酵后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胆酸盐吸附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酸法醇介质制备玉米多孔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酸法醇介质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考察盐酸质量分数、乙醇体积分数、淀粉浆液质量分数和水解时间对产品吸附能力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酸法醇介质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保持水解温度为80~81℃情况下,盐酸质量分数为2%,乙醇体积分数为80%,淀粉浆液质量分数为30%,水解时间为3 h.此条件下,产品吸油率为52.1%,柠檬黄色素吸附量为1.76 ms/g,产品得率为60.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固体筛培法从豆酱样品筛选到两株高效降解玉米蛋白粉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HDJ1和Bacillus velezensisHDJ2.单因素发酵实验表明,菌株HDJ1液态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40℃,pH 8,接种量6%,底物浓度8%,转速200 r/min,加液体积40 mL,发酵时间7...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粉,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玉米蛋白酶解液的还原力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水解条件,得到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体积分数6.05%,酶解温度55.3℃,加酶量3.88%,p H 7.6。在此条件下,玉米蛋白粉酶解产物的还原力为0.41。试验结果表明,该条件下的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食品工业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玉米湿法生产淀粉的副产物来制备玉米可溶性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脱淀粉玉米黄粉(destarch corn gluten meal,DCGM)添加量100 g/L、蔗糖添加量8 g/L、Na Cl添加量1. 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2 h、培养基初始p H 9. 0、发酵温度37℃、接种量4%、发酵转速18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摇瓶发酵获得可溶性肽含量为22. 7 g/L,是优化前的13. 3倍。理化分析显示,该可溶性肽以分子质量<1 000 Da的低聚肽为主(将近80%),具有突出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O2-·清除率达60%,DPPH·清除率达80%,远优于目前的商品肽。该研究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玉米黄粉产可溶性肽是可行的,为玉米黄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酶法改性处理玉米胚芽蛋白粉,并比较改性前后玉米胚芽蛋白粉的功能性质.以改性时间、底物浓度和加酶量为响应因素,玉米胚芽蛋白粉凝胶硬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玉米胚芽蛋白粉酶改性工艺.结果表明:酶法改性玉米胚芽蛋白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改性时间3.18 h;底物质量分数10.88%;加酶量24.16 U/g,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凝胶硬度为98.13 g.改性后的玉米胚芽蛋白粉其功能性质有了较明显的改善,说明酶法改性玉米胚芽蛋白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响应面的玉米分离蛋白酶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高纯度的玉米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玉米低聚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玉米低聚肽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 000U/g,底物浓度为5.6%,温度为54.4℃,pH为8.54,酶解时间3 h,其蛋白转化率达到86.57%。并通过分析氨基酸组分发现该工艺下玉米低聚肽产品的氨基酸组成与玉米分离蛋白基本保持一致,较好地保持了玉米蛋白特定的氨基酸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须与水芹为主要原料,选用酿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按比例进行混合发酵,考察玉米须水芹酒最佳酿造工艺。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检测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对水芹汁与玉米须汁的体积比、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进行控制,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水芹汁∶玉米须汁=1 ∶2(体积比)、菌种添加量0.6%、发酵时间11 d、发酵温度25 ℃。在该条件下得到的玉米须水芹酒呈淡黄色透明状,酒香醇厚,酒体柔和,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米曲霉固态发酵玉米胚芽粕制备玉米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米曲霉发酵玉米胚芽粕生产玉米多肽的最佳发酵条件:玉米胚芽粕含量为40%(60%麸皮),培养基含水量为74%,培养基接种量为7%,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84h。在此条件下玉米肽转化率达到最大为36%。并对制得的玉米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经截留分子质量104的中空纤维柱超滤,得到分子质量在104以下的超滤液,超滤液经SephadexG-25柱分离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共洗脱出2个峰。经过计算,其各级玉米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大约为5128和1626 Da。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两种组分的纯度,我们在实验中用Tricine-SDS-PAGE电泳进行了验证,并证明确实主要为两种组分,与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