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同时检测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检测条件优化,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12种不同组分在以丙酮和乙腈(3∶1)为流动相,柱温30℃,流动相流速1.0mL/min,等度洗脱的条件下,达到最好分离效果。此方法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分析时间25 min,检出限为5.1~1.1μg/mL,定量限为17.0~137.0μg/mL,回收率93.81%~111.98%。植物甾醇与甾醇乙酸酯在0.01~1.0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甾醇亚油酸酯与甾醇油酸酯在0.1~1.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超过0.998。该方法可应用于多种甾醇和甾醇酯产品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2.
分子蒸馏浓缩植物甾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以高效液相色谱为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进行了分子蒸馏浓缩植物甾醇的研究,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系统压力0.1Pa,预热温度60℃,蒸馏温度170℃,进料速率为O.4L/h,刮膜转速为300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分子蒸馏后重相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达到26.12%,收率达到60.09%.结果表明,分子蒸馏技术可以起到浓缩植物甾醇的作用,是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精制植物甾醇的比较好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植物甾醇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中.常规的甾醇制备工艺存在产品收率低、溶剂消耗量大、回收困难的缺点.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液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温度低、分离效率高、溶剂消耗少等特点.本文采用分子蒸馏技术,通过二次蒸馏对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考察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和刮膜转速三个工艺参数对重相中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预热温度60℃和冷凝面温度为10℃,进料速率为2mL/min以及刮膜转速为250r/min的条件下,一、二级蒸馏的最佳蒸馏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0℃、50Pa和160℃、1Pa.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甾醇含量由原料油中的3.15%提高到了61.37%.  相似文献   

4.
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植物甾醇和胆固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植物甾醇含量较高的常见植物油和同时含有胆固醇及植物甾醇的样品。采用5α-胆甾烷为内标参照物,样品经皂化后提取,浓缩后正庚烷定容上机进样分析。胆固醇和植物甾醇在0.001~2.5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3 mg/100 g,定量限为1.0 mg/100 g,该方法相较于液相色谱法能有效将胆固醇和植物甾醇进行分离,具有步骤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究了气相色谱检测植物油中12种甾醇的方法,在国标基础上进行优化,通过液液萃取前处理方式对甾醇检测方法进行优化。以胆固醇为内标加入2 mol/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60℃水浴加热1h,加入4 mL正己烷提取2次,氮吹至干,衍生化后气相色谱仪上机,使用HP-5色谱柱进行分离。该方法对4种甾醇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其中菜籽甾醇回收率为85.42%~91.44%,菜油甾醇回收率为87.51%~91.89%,豆甾醇回收率为89.25%~98.10%,β-谷甾醇回收率为85.13%~94.80%,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3%~3.72%,本方法简便高效,适合高通量处理且减少有机试剂使用量,满足油脂工厂快速测定甾醇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气相色谱法分析我国市场上销售的30批次婴儿配方乳粉,研究其中的4种植物甾醇含量分布情况。方法样品中加入内标5-α胆甾烷醇溶液和10%乙酰氯甲醇溶液,在80℃水浴中甲酯化2 h,用甲苯萃取。加入碳酸钠溶液(6 g/100 mL)使其分层,取上层甲苯溶液氮吹浓缩后,定容至1.0 mL,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婴儿配方乳粉中4种植物甾醇含量在23.9~148.9 mg/kg之间,β-谷甾醇含量最高,分别占到各自乳粉中4种甾醇总量的40.9%~69.0%。结论此次检测的30批次婴儿配方乳粉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甾醇,但样品中的甾醇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苦荞甾醇的工艺参数,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纯化提取的植物甾醇。以提取物中植物甾醇含量为指标,筛选植物甾醇理想的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适合的水平,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的超声波法提取苦荞甾醇的工艺:提取剂乙醇,液料比24.06mL/g,超声波功率300W,时间59.7min,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提取物中植物甾醇含量高达2.6653mg/g。经硅胶柱色谱纯化,荞麦甾醇纯度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紫外高效液相法(HPLC-UV)测定植物甾醇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方法。采用 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8 nm。实验结果表明: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38 min内均能实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2.52~50.30、5.08~101.60、5.10~102.00 μg/mL时,甾醇单体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1、0.9989、0.9991,检测限为2.5 μg/mL;日内精密度在0.06%~3.06%范围内,日间精密度介于1.56%~6.61%;加样回收率介于92.74%~106.25%之间。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4种植物甾醇中3种甾醇单体的含量,其中大豆甾醇和木甾醇中3种甾醇单体的含量组成差异较大,大豆甾醇中菜油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63.80~251.23 mg/g和134.89~235.04 mg/g,远高于木甾醇中的菜油甾醇和豆甾醇含量,而木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为(685.10±7.55) mg/g,则明显高于β-谷甾醇在大豆甾醇中的含量。相对现有的高效液相方法,本方法实现了对混合甾醇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3种甾醇单体的精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KOH-乙醇回流皂化法从大豆油中提取植物甾醇,建立了采用高氯酸-香草醛比色法测定植物甾醇中三萜类化合物总量的分析方法.利用在高氯酸的条件下香草醛-冰醋酸与三萜酸的反应测定总三萜酸,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最佳显色条件.结果表明,最优的显色实验组合条件为:显色剂用量为0.2mL,高氯酸用量为1.2mL,70℃恒温水浴加热15min,在波长575nm下测定.总三萜类含量在0~119.97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098%.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甾醇超声乳化工艺及其乳化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乳化法,以蔗糖酯为乳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植物甾醇超声乳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330 W、超声时间35 min、植物甾醇加入量0.53%、超声频率28 kHz、超声温度30 ℃、蔗糖酯质量分数6%条件下,植物甾醇乳化液吸光度为1.57,吸光度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对超声乳化法与水浴乳化法制备的植物甾醇乳化液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植物甾醇乳化液的粒径大小及形态,结果表明:超声乳化法制备的植物甾醇乳化液稳定性更好,粒径较小且更均匀。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1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植物甾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油中4种植物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方法。选用超高惰性J&W DB-5MS UI毛细管色谱柱,50%KOH-乙醇为皂化剂,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20∶1,程序升温,可在32 min内实现上述4种植物甾醇与其他不皂化组分的分离。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4.41、6.09、3.10、8.62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2。运用该法对14种25个植物油样品中4种植物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油和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量最高,其次是芝麻油;不同种类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2.
杜杰 《中国油脂》2021,46(9):145-148
对食用油进行皂化前处理,以胆甾烷醇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4种植物甾醇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食用油中植物甾醇的专一性强,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00~3.30 mg/100 g和9.00~11.00 mg/100 g,精密度(RSD)为0.89%,回收率为90.51%~110.25%。该方法用于测定食用油中4种植物甾醇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中甾醇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皂化条件为碱浓度1mol/L,皂化时间45min,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植物甾醇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剂用量308mL、萃取时间25min、搅拌速度313r/min、萃取温度35℃,植物甾醇的提取率达到4.02mg/g。  相似文献   

14.
以95%混合植物甾醇为原料,研究了溶剂结晶过程中初始温度、降温速率、养晶时间、重结晶次数对豆甾醇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植物甾醇与溶剂比为1∶3,结晶终点温度为20℃,结晶初始温度为60℃,降温速率为3℃/h、养晶8h的条件下,经过6次结晶豆甾醇的含量达到95%以上,收率40%左右.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在严格控制结晶过程的前提下,根据豆甾醇的不同规格要求调整适当的重结晶次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植物甾醇在裸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差分脉冲法快速测定粮油食品中的总植物甾醇含量的新方法。试验表明:通过快速循环伏安法测定植物甾醇在1.72 V处出现氧化峰,无还原峰,其电极反应过程是不可逆的;并且探索了电化学法测定植物甾醇的试验条件,结果显示:乙腈-异丙醇(9:1,V/V)为最佳有机溶剂,支持电解质是50 mmol/L高氯酸锂(Li Cl O4),脉冲幅度50 m V、电位增量为3 m V、脉冲宽度为0.05 s、脉冲间隔为0.3 s;在此条件下,以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植物甾醇的线性范围是160~800μg/m L,检测限是8.8μg/m L(S/N=3),线性系数r=0.998。并用该法测定了玉米胚芽油脱臭馏出物中总植物甾醇含量,回收率为97.0~101.3%;结果表明,在非水溶剂中,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植物甾醇是可行的,并且操作简便,样品无需前处理,测定结果精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生物柴油中甾醇糖苷(Sterol Glycosides,SG)富集,纯化及气相色谱定量测定的方法。通过皂化,液液萃取及固相萃取(SPE),富集和纯化甾醇糖苷,采用β-胆甾烷醇作为内标,对其进行气相分析并定量。讨论了生物柴油及其副产物乳化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残渣的不同前处理,考察了皂化强度对甾醇糖苷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样品不需皂化,生物柴油副产物乳化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残渣皂化条件为:皂化溶液:0.1mol/L KOH-乙醇,皂化温度为60℃,皂化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高准确度、快速的HPLC方法测定初榨葡萄籽毛油中维生素E、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谷甾烷醇)及角鲨烯的含量。样品经高温皂化,以无水乙醚为提取剂提取,纯化后采用HPLC检测。流动相采用A相甲醇-乙腈-叔丁基甲醚(体积比85.5∶8∶6.5),B相超纯水-冰醋酸(体积比99∶1),梯度洗脱,进样量20μL,流速1.0 m L/min,维生素E与3种常见植物甾醇、角鲨烯检测波长分别为292 nm与210 nm,柱温25℃,谷甾烷醇采用ELSD检测,运行时间25 min。结果表明:11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均与峰面积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0~5.00μg/m L,定量限为0.17~6.25μg/m L;样品中维生素E总含量为357.09~655.06mg/kg,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 220.11~3 178.76 mg/kg,角鲨烯含量为24.21~67.98 mg/kg。该方法测定相对偏差较小,结果准确,可以成批次测定初榨葡萄籽毛油。  相似文献   

18.
在非水相反应体系中,通过脂肪酶催化合成肉桂酸植物甾醇酯。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在5 mL 2-甲基四氢呋喃中,肉桂酸乙酯与植物甾醇底物摩尔比1∶1,反应温度60℃,Novozym435脂肪酶添加量120 mg(肉桂酸乙酯0.5 mmol),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120 h后肉桂酸植物甾醇酯的产率可达76.34%。通过考察产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发现肉桂酸植物甾醇酯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IC_(50)值为0.31 mg/mL,抗氧化能力强于底物,且通过酯化改善了植物甾醇的溶解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将乳化后的植物甾醇按相同添加量加入到牛奶、果汁和果汁乳饮料中,在4,20,35℃条件下恒温保存三个月,每隔一个月测定三种饮料中植物甾醇氧化物(POPs)和植物甾醇的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储藏期结束后,35℃条件下保存的牛奶中POPs质量分数最多,达(997.09±26.48) μg/g,甾醇损失率达(25.50±1.03)%,4℃保存的果汁乳饮料中的POPs质量分数最少,为(237.65±16.48) μg/g,甾醇损失率为(2.95±0.37)%.以牛奶为基质的饮料中的POPs质量分数最多,其次是果汁,果汁乳饮料最少.将三种含植物甾醇的饮料在室温下置于光照和避光条件下保存,储藏期结束后,光照组中的POPs质量分数均明显大于避光组.  相似文献   

20.
玉米油是富含植物甾醇的植物油之一。其含有一定量的蜡,影响食用的感官及透明度。本研究以脱色玉米油为原料,采用干法进行蜡酯的脱除,考察脱蜡工艺对蜡含量、植物甾醇含量及迁移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脱蜡玉米油的制备工艺。优化结果是:养晶时间62 h、养晶温度3.5 ℃、降温速率1.4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玉米油中蜡含量为34.75 mg/kg,酯态甾醇含量为842.52 mg/100 g,总甾醇含量为1 110.61 mg/100 g。研究结果为生产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用玉米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