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肌苷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增鲜剂。核苷磷酸转移酶能够高选择性地使肌苷5’-位羟基磷酸酯化生成5’-肌苷酸,该反应不需要ATP,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位置特异性强、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携带有来自Escherichia blattae磷酸转移酶(AP/PTase)编码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ET28b-AP/PT为菌株,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对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培养基为:甘油7.5 g/L,蛋白胨12.5 g/L,酵母粉10g/L,NaCl 10 g/L,ZnCl2 0.1 g/L,初始pH值7.0。在该条件下,核苷磷酸转移酶酶活达到143.8U/L,比优化前提高了1.0倍。利用该条件下培养获得的菌体为生物催化剂,反应1 h,5′-肌苷酸的摩尔收率达到83.3%,表明该核苷磷酸转移酶对肌苷具有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猪肉风干肠为研究对象,筛选鉴定产生物胺的微生物,并研究其产生物胺特性,以期对风干肠生物胺的控制技术提供试验依据。采用双层选择培养基显色法筛选产生物胺的菌落,并通过氨基酸脱羧酶试验确认产胺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菌种产生物胺的种类和能力。研究中筛选出两株产胺菌分别为大肠杆菌和克氏耶尔森菌,其中大肠杆菌主要产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总产胺量为123.11μg/m L,尸胺产量最高为69.35μg/m L;克氏耶尔森菌主要产腐胺、酪胺,总产胺量为36.70μg/m L,酪胺产量最高为34.44μg/m L。  相似文献   

3.
对10L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的液相循环时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α—淀粉酶发酵试验,并与10L机械搅拌发酵罐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得到,气升式发酵罐的最高酶活力为432.3u/ml,机械搅拌发酵罐的最高酶活力为397.2u/ml,从中可以看出,本文研制的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的发酵结果优于机械搅拌发酵罐。因此,外循环气升式发酵罐用于α—淀粉酶的发酵生产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前言]核酸水解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它在核酸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酶作用于核酸分子的部位不同,分为5′-磷酸二酯酶和3′-磷酸二酯酶。其中5′-磷酸二酯酶是作用于核酸分子中3′-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磷酸之间形成的二酯键,其产物为5′-核苷酸。酵母精是酵母的抽提物,具有独特的营养特性和呈味特性。其中5′—IMP(5′—肌苷酸)和5′—GMP(5′—鸟苷酸)能赋予酵母精独特的鲜味。目前用于生产酵母精的5′—磷酸二酯酶大多是进口的纯酶制剂,价格昂贵且很难买到。本研究利用麦芽厂的副产品一麦芽根制备5′—磷酸二酯酶既经济又方便。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法、红外光谱法、X—衍射法对柞蚕丝丝素的氨基酸组成和结晶部分主要结构进行研究的研究报告。试验是在上海生化所、上海科技大学进行,承蒙戚正武研究员、周元聪同志的技术指导,特此致谢。一、供试材料及提纯方法试验采用辽宁省凤城地区产的青黄六号秋柞蚕茧。提纯方法如下: 1.脱胶。将茧先去掉茧衣,然后分成3~4层的小薄片,称10克加入含肥皂5克/升  相似文献   

6.
呈味核苷酸的5′—肌苷酸和5′—鸟苷酸具有特殊鲜味,它们和味精配合使用,不仅使其风味更加鲜美,而且成本比单纯使用味精降低50%左右。本文对呈味核苷酸的研制、生产工艺作了介绍。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着重对RNA 酶解法和自溶法作了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7.
将3种原料猪肉(藏香猪、三门峡黑猪、杜长大白猪)分别蒸煮后,利用液相色谱分别测定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含量,电子舌检测样品滋味物质,采用SPSS 19分析3种猪肉滋味的差异。结果表明:蒸煮后三门峡黑猪肉的游离谷氨酸含量最高,藏香猪肉的肌苷酸含量最高,二者的鲜味较强。蒸煮后藏香猪肉5′-腺嘌呤核糖核苷酸(5′-AMP)和5′-次黄嘌呤核苷酸(5′-IMP)含量最高,达192.41mg/100g,三门峡黑猪次之,杜长大白猪最小,藏香猪鲜味增强作用较强。蒸煮后,三门峡黑猪总脂肪酸含量最高为(2.25±0.02)mg/g,三门峡黑猪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藏香猪,杜长大白猪含量最低。蒸煮后3种猪肉的第1主成分贡献率值距离较近,表明蒸煮后3种猪滋味具有相似性。蒸煮后藏香猪、三门峡黑猪和杜长大白猪肉鲜味物质差异较大,滋味相似。  相似文献   

8.
5’-肌苷酸作为新一代增味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调味品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缩短5’-肌苷酸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在研究来源于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酸性磷酸酶AP/PTaseM催化条件基础上,将该酶编码基因pho CYM克隆至肌苷生产菌株Bacillus subtilis JG,获得B.subtilis JAB和B.subtilis JAF,并根据重组菌株合成肌苷及表达酸性磷酸酶的特性,通过调控发酵条件实现了肌苷发酵和酶催化相偶联的二步发酵法生产5’-肌苷酸。经摇瓶发酵实验验证,两菌株5’-肌苷酸产量分别为2.4 g/L和3.0 g/L。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藏系绵羊肉中的肌苷、肌苷酸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Kromasil C18 柱(4.6mm× 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5:5,V/V);流速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表明:肌苷酸、肌苷分别在12.96~207.50mg/L和1.40~22.42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7.98%、98.26%,该方法可用于动物肌肉组织中的肌苷酸、肌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利用甜菜糖蜜进行肌苷发酵的初探。其结果甜菜未经处理的不产肌苷;经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的产肌苷,在摇瓶发酵肌苷产量可达10—14克/升  相似文献   

11.
核糖核酸(RNA)和5′—核苷酸的生产是一项新兴的发酵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大规模生产核酸是从制造肌苷酸(IMP)和鸟苷酸(GMP)等化学调味料开始的。现在核苷酸类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方面。1957年发现肌苷酸和鸟苷酸与谷氨酸钠(即味精)混合,可以提高鲜味,叫做强力味精。1960年找到了使由青霉菌得到的5—磷酸二酯酶和腺苷酸(AMP)脱氨酶作用于酵母RNA,以制造IMP和GMP的  相似文献   

12.
比较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和微波真空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MVD)4种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杏鲍菇相比,干燥对杏鲍菇滋味成分的影响较大。ID处理的杏鲍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最高,MVD处理的杏鲍菇中海藻糖含量最高(328.10 mg/g dw);除FD外,HAD、ID及MVD处理的杏鲍菇中5′-腺苷酸(5′-adenosine monophosphate,5′-AMP)、5′-鸟苷酸(5′-guanosine monophosphate,5′-GMP)、5′-肌苷酸(5′-inosine monophosphate,5′-IMP),谷氨酸含量都有所升高,说明温度地升高有助于鲜味物质地生成;此外,4种干燥方式处理的杏鲍菇中有机酸总含量、柠檬酸、琥珀酸含量有所上升;MVD处理的杏鲍菇鲜味浓度最大,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为302.15 g MSG/100 g,其次是HAD、ID,FD处理的杏鲍菇鲜味浓度低于新鲜杏鲍菇,其EUC值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育品种猪肉中肌苷酸的含量,以期建立一种评价选育品种猪肉风味前体物质的评定方法。采用DIONEX-HPLC仪,Alltech Apollo C_18(4.6 mm×250 mm,Φ5μm)色谱柱,甲醇-磷酸三乙醇胺(5:95)为流动相,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0.004μg/m L,方法精密度RSD值在4.65%~0.55%,平均回收率101.24%,线性范围0.4~20μg/m L。测定了培育的CH和S05品种猪肉中的肌苷酸的含量,CH猪样肌苷酸含量为1.642 g/kg,S05猪肉中肌苷酸含量为1.428 g/kg。优选品种CH猪肉中肌苷酸含量高于的对照品种猪S05的肌苷酸含量。通过对肌苷酸的含量对比分析,建立猪肉中鲜味物质的测定方法,为不同风味猪的选育建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肉中肌苷酸的含量。试验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以0.05 mol/L pH 6.5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度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鸡肉中肌苷酸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6%,检测限为0.05 mg/g,定量限为0.20 mg/g,回收率为98.04%~100%。该方法可更准确更快速的应用于鸡肉中肌苷酸含量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味核苷酸及其在食品调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桂友 《中国调味品》2001,(10):25-29,32
以5′-肌苷酸和5′-鸟苷酸为代表的5′-核苷酸及其一些衍生物,已逐渐应用于食品的调味中。本文综述了5′-核苷酸及其一些衍生物呈鲜味特点、味性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在食物调味中的运用情况,以便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5′-核苷酸类鲜味调味剂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呈味核苷酸及其在食品调味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桂友 《中国调味品》2001,(10):25-29
以5′-肌苷酸和5′-鸟苷酸为代表的5′-核苷酸及其一些衍生物,已逐渐应用于食品的调味中.本文综述了5′-核苷酸及其一些衍生物呈鲜味特点、呈味性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在食物调味中的运用情况.以便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5′-核苷酸类鲜味调味剂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呈味核苷酸的应用和开发,是近代国际调味食品业先进水平的标志之一,亦是我国调味食品业的发展方向。从国际调味食品市场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应用GMP(5′-鸟苷酸钠),IMP(5′-肌苷酸钠)和I G(5′-鸟苷酸钠 5′-肌苷酸)的产品已有成百上千种,应用的面也十分广阔,有位日本专家曾作了一个比喻,“要用盐的地方,都可以用呈味核苷酸,呈味核苷酸类的产品已象盐和胡椒一样进入了市场和家庭”。从国际调味食品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工业标准L6417—1982中,对于交叉卷绕用宝塔纸管的压扁强度采用下面方法进行测定。 (1) 对于半角为3°30′、3°51及5°57′的宝塔纸管采用图1的装置进行压缩试验。假定此时的压缩速度为30毫米/分,根据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5’-肌苷酸具有独特鲜味,在调味品行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缩短5’-肌苷酸的生产周期,进一步降低成本,对可直接生产5’-肌苷酸的菌株进行筛选,但直接发酵法生产5’-肌苷酸的菌株资源匮乏,为了找到适合直接发酵法生产的菌株,本文在豆瓣酱分离出的菌株中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仪诱变,再用影印法进行初筛,最后以5’-肌苷酸产量为响应值进行复筛,得到适合的菌株LK-6。筛选出菌株后,再利用形态学分析、Vitek 2 Compact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测序分析对LK-6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后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进行初步的发酵优化,结果表明酵母粉、KH2PO4和温度是5’-肌苷酸发酵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在PB设计的基础上,获得了初步优化的培养条件,优化后5’-肌苷酸的产量从10 mg/L增长到407.21 mg/L。本文为工业化直接发酵法生产5’-肌苷酸生产菌的筛选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联邦德国赫斯脱(Hoechst)公司于1985年9月在北京印染厂进行技术交流,并做了纯棉织物低甲醛树脂整理大样试验。现将试验过程和结果简述于下: 配方: Hoe T 3544 50克/升Soulusojt 3399 20克升Bozemine N-60 15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