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催熟与微波技术对油菜籽进行预处理,测定不同条件下低温压榨菜籽油的质量指标,旨在从生产和加工角度探讨两者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熟使菜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降低,对脂肪酸含量有影响,V_E和植物甾醇含量降低,总酚含量略有增加;微波使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而对其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 05);微波提高了未催熟和催熟油菜籽低温压榨菜籽油中V_E、植物甾醇、总酚、canolol的含量;催熟油菜籽所得菜籽油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均高于未催熟油菜籽,且两者经微波预处理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氧化诱导期(IP)显著升高,分别为未微波处理的14. 6~15. 2倍、13. 0~16. 3倍、1. 3~1. 8倍,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由此可见,合理催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菜籽油品质,而微波预处理在改善油脂品质方面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6,(3):28-31
根据双低油菜籽的标准对四个品种油菜籽的等级进行判定;分别对四个品种进行冷榨与热榨处理,得到菜籽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和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号品种不属于双低油菜籽品种,不适合低芥酸菜籽油加工;2号品种采用热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1级标准;3号品种采用冷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1级标准;4号品种采用冷榨和热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均达到1级标准。冷榨与热榨工艺对菜籽油和菜籽饼中的铅和镉含量影响较大,而对砷含量影响较小。菜籽油和菜籽饼中几乎没有受到汞、甲基硫菌灵、吡虫啉和草甘膦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运用脉冲电场处理双低油菜籽种子,对出油率最优条件下所得菜籽油中主要功能性成分和理化性质等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脉冲电场处理后的菜籽油中总酚以及α-、γ-生育酚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酸值、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均极显著增加(P0.01),碘值极显著降低(P0.01),皂化值变化不显著;菜籽油清除DPPH·的能力提高,清除·OH和O_2~-·的能力下降;脉冲电场对油菜籽处理可以提高菜籽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炒籽、压榨和脱胶等单元下油菜籽和油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明确了多环芳烃在浓香菜籽油3个加工单元中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考查了炒籽升温速率和脱胶单元对浓香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形成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炒籽和压榨单元均造成油菜籽及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增加,炒籽后的油菜籽中苯并[a]芘、PAH4和EPA16含量分别增加0.40、3.79和10.51 μg/kg。脱胶单元使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降低,其中轻质PAHs含量减少7.96 μg/kg。炒籽升温速率对浓香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高升温速率下浓香菜籽油中苯并[a]芘、PAH4和EPA16含量分别为0.91、7.18和40.92 μg/kg;低升温速率下样品含量分别为0.38、3.21和27.99 μg/kg。炒籽升温速率对浓香菜籽油中多酚、生育酚和甾醇含量,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脱胶处理后,菜籽油中酸价下降0.45 mg/g,过氧化值增加0.49 mmol/kg;菜籽油L*和b*明显提升,a*降低;菜籽油中脂质氧化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分别降低31.19%和53.05%。研究结果可为浓香菜籽油生产中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不同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选取紫苏油、亚麻籽油、核桃油、菜籽油和芝麻油5种食用油为原料,以烘箱法为对照,分别采用涂膜法和模拟法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考察指标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氧化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5种食用油氧化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芝麻油菜籽油核桃油亚麻籽油紫苏油;在氧化初期,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在评价氧化稳定性的方法中,烘箱法操作简便但无法反映氧化实际情况,涂膜法检测过程高效且实时,模拟法可反映食用油在使用中的实际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类胡萝卜素香气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参与茶叶色泽及香气的形成,其氧化降解产生的β-紫罗兰酮、β-大马烯酮、茶螺烯酮、橙花叔醇等占到成品茶香气总量的4.3%~46.5%,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茶叶中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机理、类胡萝卜素及其香气衍生物定性定量的方法、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茶叶中类胡萝卜素对香气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油菜籽进行了干法炒籽预处理,然后压榨制油,并对油菜籽、菜籽油、菜籽饼、脱脂菜籽粕的总酚含量、酚酸含量和菜籽油的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菜籽油中的总酚含量增加,在160℃时增加了27.4倍,芥子酸、芥子碱和Canolol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高分别在120℃、150℃和140℃时增加了80.4%、6.7倍和191.4倍;油菜籽中的总酚含量增加,在160℃时增加了23.7%,芥子酸和芥子碱含量减少,在160℃时分别下降了90.5%和26.5%,Canolol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30℃增加了55.4倍。炒籽预处理使菜籽油β-生育酚含量增加了52.7%,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谷甾醇含量分别增加了29.2%、17.7%和18.7%,而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炒籽过程中Canolol的形成与油菜籽的初始芥子酸、芥子碱的含量以及炒籽过程中芥子酸、芥子碱的减少量高度相关,且可能有芥子碱也转化为芥子酸并热脱羧形成了Canolol。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脉冲强光(IPL)处理对富含油脂食品的影响,采用能量为500 J的IPL对菜籽油进行照射,研究IPL处理对储藏过程中菜籽油氧化稳定性及相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IPL处理可诱导菜籽油的氧化,增加总酚含量,降低α-生育酚含量,但其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明显(P0. 05)。IPL处理组和对照组菜籽油储藏过程中的氧化程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处理组菜籽油过氧化值(POV)和p-茴香胺值(p-AV)的变化比对照组缓慢。储藏32 d后,处理组菜籽油POV值、p-AV值和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酚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α-生育酚含量则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IPL处理能延缓储藏期内菜籽油的氧化及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本研究为IPL技术用于富脂食品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彭星星 《中国油脂》2021,46(10):110-11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地区多个品种油菜籽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各油菜籽品种所含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含有17种脂肪酸,脂肪酸种类比较丰富;油菜籽中含量较多的脂肪酸有油酸、芥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各品种油菜籽间油酸、芥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差异较大,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差异较小;杂交、丰油10号和杂双5号油菜籽可作为丰富的油酸、亚油酸来源,搏优6号和皖油13油菜籽可作为丰富的花生一烯酸来源,南阳红、秦优9号、花菜子和四月红油菜籽可作为丰富的芥酸来源,杂双5号油菜籽可作为低芥酸菜籽油的原料来源;种植土壤对杂交油菜籽脂肪酸含量影响较大,而丰油10号油菜籽脂肪酸含量不受种植土壤的影响,无论是杂交油菜籽还是丰油10号油菜籽,在相同种植土壤条件下,即使来自不同地区,同品种油菜籽脂肪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若琼 《中国油脂》2020,45(6):25-29
以烘烤预处理油菜籽为原料,将其分别进行真空包装与编织袋包装。然后进行为期42 d的真空和常压室温储藏,每隔6 d对两种储藏方式的油菜籽进行低温压榨制油,并测定压榨菜籽油的质量指标,动态监测不同储藏方式对压榨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储藏条件下压榨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氧化诱导期均随储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且真空包装储藏的变化趋势更小,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储藏42 d后,真空包装储藏保留了原料中85. 29%的植物甾醇含量、78. 44%的Canolol含量和77. 28%的多酚含量。相对于常压室温储藏,真空包装储藏方式下压榨菜籽油的理化指标变化更小,营养成分损失率更低,抗氧化活性更高。因此,真空包装储藏能够很好地保持烘烤预处理油菜籽的制油品质,可以成为一种绿色的油菜籽储藏方法。  相似文献   

11.
Rapeseed oil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dible oil for the human diet but is also highly susceptible to oxidative deterioration. Previous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rosemary powder and its extracts can increase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rapeseed oil. In this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round rosemary powder (0.25–2.0%) against the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filtered rapeseed oil was assessed. Rapeseed oil filtrate showed enhanced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higher induction periods (IP) based on Rancimat analysis. Lower conductivity changes and total colour differences, reduced malondialdehyde and conjugated dienes content, and higher levels of tocopherols and carotenoids were observed for the oils formulated with rosemary powder after 1.5 and 3 h of exposure to accelerated oxidation. The use of rosemary powder filtrate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rapeseed oil from oxidation during storage or cooking with domestic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腈等)及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浓香菜籽油“刺激味”、“腌菜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同样,菜籽原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浓香菜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含量,对浓香菜籽油的“烤香味”、“焦糊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龙振 《中国油脂》2021,46(12):39-43
为探究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棕榈酸酯及其复合物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实验法对菜籽油进行氧化稳定性评价,并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均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P<0.05),其中茶多酚棕榈酸酯抗氧化效果最为理想,添加量为0.01%和0.05%时,菜籽油过氧化值比空白对照分别降低了61.76%和68.79%;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0.02%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3%迷迭香提取物、0.03%茶多酚棕榈酸酯,在此配方下加速氧化13 d时菜籽油过氧化值为6.017 mmol/kg。该复配抗氧化剂能有效减缓菜籽油的氧化速度,且能够保护菜籽油不易受高浓度抗氧化剂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菜籽是我国最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冷榨脱皮菜籽油是绿色、无污染食用油脂产品。该研究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以TBHQ、PG、VE为抗氧化剂、V_C为增效剂,及过氧化值为试验指标,研究光线、温度等对冷榨脱皮菜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光线、温度对冷榨脱皮菜籽油氧化过程均有影响,且温度影响显著;TBHQ对冷榨脱皮菜籽油具有良好抗氧化效果,V_C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PG和VE则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左青  孙勤  甘光生  左晖  张伟春  杨伟峰 《中国油脂》2019,44(10):124-128
利用双低油菜籽生产冷榨双低菜籽油和热榨浓香型菜籽油,引入加拿大高油酸油菜籽生产高油酸菜籽油,不仅提升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还可提升菜籽油的市场价格。从双低油菜籽加工工艺、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利用、双低菜籽蛋白及双低油菜籽皮的利用方面对提高双低油菜籽的利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进口菜籽油价格冲击,国产油菜种植与加工均出现明显减种和减产,而菜籽油进口总量逐年递增,形成目前国内油企以进口油菜籽或进口菜籽油加工为主,以国产菜籽油制炼为辅的局面。通过分析当前菜籽油产品种类与组成、菜籽油消费习惯以及小榨菜籽油加工现状,建议以提升国产小榨菜籽油加工工艺为突破口,为国产油菜种植及相关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大多数菜籽油加工厂采取预榨-浸出工艺制备毛油,在水化脱胶工序中产生的油脚,夹带相当数量的菜籽油,油脚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售。通过对油脚组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的油脚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做到了菜籽油无油脚化生产,提高了菜籽油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油菜籽的储藏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籽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除了传统的加工食用油脂外,也作为新的可再生工业原料使用(如生物柴油等)。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引入,油菜籽的含油量也越来越高。不利的储藏条件常导致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油色变暗。通过对影响油菜籽品质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全面地了解油菜籽的储藏规律和管理方法,以期为国内油菜籽的储藏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9.
菜籽油与菜籽蛋白联产的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英  袁永俊 《食品科技》2006,31(1):99-101
介绍一种同时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的新工艺,它包含菜籽处理、菜油提取、菜籽蛋白提取3个部分。菜籽处理采用传统机械破碎与现代酶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瓦解、崩溃菜籽细胞,创造出有利的出油、出蛋白质条件。同时,在新工艺流程中,采用萃取、超滤等现代分离技术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质,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高量的菜油,还可以得到优质的菜籽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菜籽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及与功能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30个菜籽品种的饼提取蛋白质,对蛋白质进行氨基酸组成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菜籽蛋白中总氨基酸含量为68.67%~84.90%,其中中双11号(湖南)氨基酸总量最高,而丰油730号最低;30个菜籽蛋白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8%,绝大部分样品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77.66~91.53.在营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氨基酸组成与功能特性的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为:亲水性氨基酸含量与乳化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吸油性、吸水性、起泡性呈正相关.菜籽蛋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植物蛋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