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高产胞外多糖(EPS)乳酸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道东  吴玲 《食品科学》2007,28(3):171-174
本研究对收集的3个混合发酵剂进行了分离、筛选,并通过测定其pH值、粘度和EPS产量,从中筛选出了两株高产EPS的乳酸菌。利用API细菌鉴定系统对这两株高产EPS乳酸菌的属性进行了鉴定,分别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和片球菌。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由于高营养价值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深受消费者青昧,其中乳酸菌资源丰富且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含量高已成为分离筛选高产EPS乳酸菌的来源.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分离自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的50株乳酸菌产EPS的能力进行评价,筛选、鉴定高产EPS菌株,并研究目标菌株所产E...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从发酵酱菜中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并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性,以期寻找一种天然来源的、安全的抗氧化剂。从吉林省延吉市采集的300余份特色发酵酱菜中分离出160株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根据菌落产粘法筛选出10株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进一步以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A63、A120、A128作为目的菌株提取粗多糖,分离提取出的EPS产量分别为0.806、0.663和0.630 g/L,经16S rDNA和phe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三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植杆菌。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估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株植物乳植杆菌的胞外多糖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菌株A63所产胞外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ABTS+和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47%、51.67%和35.08%,显著高于同浓度下其他菌株胞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P<0.05),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4.
以本实验室保藏的具有降解30%以上胆固醇的15株乳酸菌为筛选源,获得高产EPS的菌株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同时研究其EPS体外抗氧化能力,为该菌的生产应用提供基础实验数据.采用苯酚-硫酸法与DNS法测定乳酸菌所产EPS含量.对高产EPS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对DPPH自...  相似文献   

5.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牛津杯法从传统泡菜和腊肠中分离的8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0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乳酸菌.通过排除酸性产物有机酸、过氧化氢干扰及抑菌谱试验,LAB5和LAB55仍表现广谱的抑菌活性;2菌株发酵上清液经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有降低,其中LAB5对木瓜蛋白酶敏感,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这2株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2种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H值越低抑菌能力越强;2株菌表现良好的产酸能力,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植物基质发酵的优良乳酸菌.本文以米曲为目标乳酸菌的供体,筛选高产酸、耐胃肠环境能力良好的乳酸菌,并评估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板栗糯米饮料中的发酵能力.从酒曲中共分离出84株乳酸菌,其中有38株的产酸量≥10 g/L;在进一步的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实验中,共筛出3株乳酸菌株;经16S rDNA鉴定这3株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产胞外多糖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实验室分离保藏的乳酸菌中挑选40株乳酸菌,以商业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 GG,LGG)为阳性对照菌株,采用菌落拉丝法和苯酚—硫酸法筛选出胞外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对其进行体外抗逆性、安全性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对最终得到的菌株进行表型特征分析和种属鉴定。结果:对40株乳酸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0株胞外多糖产量较多的乳酸菌;最终分离鉴定出4株高产EPS乳酸菌,产量均在600 mg/L以上,分别为2株副干酪乳杆菌(LZ9089、LZ9Y10)、1株干酪乳杆菌(LZ9183)和1株短乳杆菌(LZ9285)。结论:4株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酒化阶段分离出的10株乳酸菌和醋化阶段分离出的25株乳酸菌进行产酸定量试验,筛选出产酸量高的8株乳酸菌,然后分别对8株乳酸菌进行酒精耐受性、乙酸耐受性、温度耐受性试验,最终筛选出产酸量高、耐受性好的菌株JL6,CL21;形态学特征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2株优势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L6为发酵乳杆菌,CL21为干酪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生物膜是微生物在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多数研究集中在病原菌和有害菌。乳酸菌作为食品工业和人体肠道中重要的微生物,若以被膜态生长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胞外多糖是乳酸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代谢产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乳酸菌胞外多糖分泌越多,预示着其产生物膜的能力越强。本研究对课题组前期分离出的41株乳酸菌,以高产生物膜为指标,筛选和鉴定出10株优良菌株。以1株乳酸片球菌RJ2-1-4为研究对象,探讨改变培养基成分对胞外多糖合成量的影响。乳酸片球菌RJ2-1-4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20 g/L,磷酸氢二钾8 g/L,此时EPS产量达到最大值为(427.83±18.40) mg/L。  相似文献   

10.
1株高产EPS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乳酸菌高产EPS的条件,以产EPS量为指标,从8种复合菌株中筛选出1株嗜热链球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EPS合成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优化的培养基中EPS生成量可达到145.48mg/L;合成胞外多糖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6.5,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36h。在此条件下EPS生产量可高达270mg/L,提高了116%。因此氮源组合和pH值为影响EPS合成的显著因素(p<0.05)。在恒定pH值条件下发酵培养可以提高EPS的生成量,即474mg/L,又提高了72%。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不同来源的原料中分离得到18株具有产胞外多糖(EPS)能力的乳酸菌,通过对比发酵液及乳酸菌荞麦酸面团的乳化活性,获得一株产EPS且乳化活性较高的乳酸菌,并应用于荞麦酸面团的制作。采用动态流变测定、激光共聚焦观察、质构分析等手段,研究其对荞麦酸面团面包烘焙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选产乳化性多糖的乳酸菌YC'-22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train HBUAS54017),且同源性为100%,EPS产量为1.63 g/L。通过添加乳酸菌荞麦酸面团,使面包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得到强化。相比空白面包(CB),添加1.0%阿拉伯胶的荞麦面包(AGB)、荞麦酸面团面包(SDB)的比容分别增加了12.42%和14.08%,硬度分别降低了13.90%和22.87%;其中SDB面包整体可接受度最高,改善效果最明显。因此,产乳化性多糖的乳酸菌发酵的荞麦酸面团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面包功能配料。  相似文献   

12.
以分离自贵州侗族、苗族传统发酵食品的36株乳酸菌为受试菌,筛选出8株高产胞外多糖(膜截留分子质量为8 000~14 000 u)的乳酸菌,分别为SR2-1(Pediococcus sp. F3S1)、SR2-2(Pediococcus pentosaceus NGRI 0304)、SR3-2(Pediococcus pentosaceus LB-WC)、SR8(Lactobacillus kimchi)、SR10-2(Pediococcus sp. 22-4)、SR12-1(Lactobacillus graminis)、H1(Staphylococcus sp. 3034O2)和XS2(Pediococcus pentosaceus GS17),并对其胞外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8株乳酸菌的胞外多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30 μg/mL时,乳酸菌SR2-2、SR8和SR12-1的胞外多糖对Fe2+的清除率分别为15.55%、12.41%、53.21%;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40 μg/mL时,乳酸菌SR2-2、SR8和SR12-1的胞外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NO2-的清除率分别达9.69%、11.93%、8.93%及5.73%、7.82%、3.82%。这三株乳酸菌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从分离自西藏牦牛奶渣的11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4株优势菌株(GY-L003、GY-L004、GY-L055、GYL112),对其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能力、耐酸能力、耐胆酸盐能力、耐渗透压能力及抑菌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产EPS能力不尽相同,其中性能最优的菌株为GY-L003,为379.94 mg/L;4株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耐受能力,其中GY-L003和GY-L004在pH 1.5条件下仍能存活;当胆酸盐质量分数高于0.4%时,GY-L003和GY-L004亦能生存,GY-L055和GY-L112则受到抑制;在耐渗透压方面,GY-L003和GY-L004性能较优,9%Na Cl溶液中仍能生长;4株菌均具较好的抑菌特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最强的为GY-L004,抑菌圈可达(15.94±0.31)mm;GY-L003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能最强,抑菌圈分别为(18.21±0.65)、(16.27±0.50)mm;GY-L112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效果佳,抑菌圈为(15.24±0.35)mm。综上,GY-L003和GYL004产EPS、耐受性、抑菌能力等性能俱佳,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为工业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抗氧化及牛奶凝结试验研究了该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及牛奶凝结等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一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该菌株16S rDNA序列片段长度为1444 bp,GenBank登录号为OM302141。菌株HDE1胞外多糖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1.73%±1.74%、0.29%±0.03%和7.69%±0.42%。该胞外多糖在浓度为3 mg/mL时展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胞外多糖浓度为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50.00%±0.05%,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0.00%±0.02%,H2O2-自由基清除能力超过了50%,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9.96%±0.03%,胞外多糖的总还原力为38.82%±0.09%。牛奶凝结研究结果表明,HDE1在36 h能够使添加3%(w/v)蔗糖的脱脂牛奶完全凝结。这些结果表明菌株HDE1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在食品、医药及益生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拓展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微生物资源,以四川泡菜为分离源,从中分离产GABA的乳酸菌和酵母,并对其GABA表达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分离纯化,从四川泡菜中获得了338株乳酸菌和67株酵母。采用纸色谱测定,筛选获得12株乳酸菌和3株酵母菌具有产GABA的能力。生理生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揭示12株乳酸菌分别被鉴定为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占比8.3%)、Lactobacillus fermentum(8.3%)、Lactobacillus kimchii(8.3%)、Lactobacillus suebicus(8.3%)、Lactobacillus brevis(16.7%)、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8.3%)、Lactobacillus similis(8.3%)、Lactobacillus plantarum(25.2%)和Lactobacillus pentosus(8.3%);3株酵母中,2株被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株被鉴定为Candida tanzawaensis。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菌株GABA的表达能力评估发现,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C114和Lactobacillus brevis BC237发酵产GABA的能力较强,分别达1 720 mg/L和1 080 mg/L;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M037发酵产GABA的能力较强,达670 mg/L。  相似文献   

16.
影响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总结了菌种、温度、pH值、发酵时间以及培养基组分等因素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了生物合成途径中金属离子对产胞外多糖的酶活性的影响机理,以期推动乳酸菌胞外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生水牛乳中筛选出两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乳酸菌株LB2、LB7,经MRS肉汤培养基发酵后,菌液中的胞外多糖(EPS)产量分别达135 mg/L、148 mg/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API细菌鉴定系统、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出菌株LB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B7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将其应用到水牛乳酸奶的发酵中,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2和类肠膜魏斯氏菌LB7均可用来发酵水牛乳酸奶,且能有效增加酸奶的黏度和胞外多糖产量,其黏度和EPS产量分别为4 050 mPa·s和149 mg/L。  相似文献   

18.
以从酸奶中筛选的高产胞外多糖(EPS)的乳酸菌为出发菌株,用葛根和脱脂乳进行乳酸菌的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葛根发酵乳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9 ℃,葡萄糖添加量1.4%,发酵时间20 h。在此优化条件下,葛根发酵乳总黄酮含量为1.91 mg/mL,EPS含量为0.155 mg/mL。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乳酸菌菌落拉丝状况并测定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产量,筛选出1 株所产EPS黏性好、产量高的乳酸菌AR307,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为得到更多的胞外多糖,对植物乳杆菌AR30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在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0 h条件下的产糖量为389 mg/L。在体外实验中,所得胞外多糖具有抑制HT-29肿瘤细胞活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