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食品科技》2014,(2):142+240
<正>在糕点、烘焙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微污染源"很多,如何防止糕点、烘焙食品被污染乃是一重要课题。霉菌作为为微污染源中的一种,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糕点、烘焙食品的质保期,那又如何控制霉菌超标呢?杀菌消毒专家周立法先生认为:控制霉菌污染,首先  相似文献   

2.
韩涛  杨雪妮  张芳 《食品科学》2019,40(16):308-313
通过微氧胁迫下黑曲霉的生长动态研究,构建霉菌的封闭式培养方法,并用于食品中霉菌的检测,对比分析霉菌封闭式培养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封闭式培养方法与传统敞开式培养方法的计数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食品中霉菌计数,可以采用以空气与培养基的体积比不小于3为参数的封闭式培养方法,代替传统的敞开式培养方法,以解决霉菌孢子扩散和污染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木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抗植物病原菌的能力。其作为生防菌剂对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机制有多种,包括竞争营养、抑菌作用、抗生、重寄生等。本文对木霉菌抑菌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储粮微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本文主要研究储粮微生物及新检测方法的特性和应用 ,首次提出了粮食微生物活性的概念。储粮微生物活性值既与粮食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有关 ,也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有关 ;检测值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靠性 ,对微生物引起的储粮品质变化有充分的前瞻性 ,可以为储粮处理设备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微生物活性检测值每单位 (u)平均相当于灰绿曲霉ztw1菌株 3.3× 10 6 个分生孢子 ;将霉菌孢子在察氏和马铃薯两种不同培养液中培养 2 0h ,菌体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但微生物活性值分别提高了 98%和 839% ;将霉菌孢子置于纯水中 ,霉菌没有生长现象 ,但 2 0h微生物活性值可提高 1.3倍 ;检测不同体积储粮洗涤液的微生物活性值 ,其线性相关性非常显著 ,相关系数 (R2 )为 0 .9987。  相似文献   

5.
粮食中霉菌污染,尤其是产毒霉菌的污染是造成粮食损失、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粮食安全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转变,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霉菌污染粮食的主要机制:菌体污染和毒素污染。霉菌菌体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干片培养法、荧光分析法、微生物活性测定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和高光谱成像检测法等。毒素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生物传感器法等。本文分别比较了霉菌菌体检测法和霉菌毒素检测法的优缺点,同时从霉菌污染的特点出发,预测和展望了粮食中霉菌污染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希望对国内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判断储粮中霉菌生理状态变化的方法及霉菌在不同生理时期对储粮品质的危害性.结果表明,微生物活性检测的方法可有效甄别霉菌生长的生理状态,当霉菌处于菌丝生长期时,其微生物活性值的增加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生理时期,对储粮品质的影响也最大.较低的粮食水分和储粮温度可长时间限制霉菌进入菌丝生长状态,从而避免对储粮品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肉品发酵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分别对酵母菌、霉菌、细菌中可用作肉品发酵剂的菌种在微生物学、生态学、基因工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草莓致腐霉菌的鉴定及其产毒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草莓表面主要致腐真菌,并研究其是否产生毒素。方法对草莓真菌进行分离,综合利用菌落形态学观察、显微生殖观察、真菌ITS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真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腐烂草莓及真菌发酵液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含量。结果 4种毛霉属真菌和1种青霉属真菌可引起草莓腐烂,经分子鉴定分别为易脆毛霉菌、卷枝毛霉菌、多枝毛霉菌、根毛霉菌和草酸青霉菌。腐烂的草莓和毛霉发酵液检测不出OTA,但青霉菌发酵液中检测出OAT毒素存在。结论真菌是致草莓腐烂的主要诱因,毛霉菌在腐烂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但产毒素的青霉菌与其共生,应加强草莓及制品的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9.
李晓玺  刘坤  黄晨  朱杰  陈玲  李琳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2860-2864
采用酯化淀粉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增塑剂,经流延法制备了酯化淀粉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SAXS/WAXS)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酯化淀粉薄膜的结构及增塑剂DEP与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DEP含量的增加,增塑剂DEP分子减弱了淀粉分子内/间相互作用力,且导致了无定形区域中淀粉分子形成部分排列更规整的微晶结构,促使淀粉分子形成有序微区,但有序微区结构尺寸Rg在37 nm~38 nm之间变化不大。通过调节酯化淀粉薄膜中增塑剂DEP含量,可控制增塑剂分子与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淀粉分子链段在薄膜中微区的有序排列程度及其规整程度,为设计抑制增塑剂迁移的酯化淀粉薄膜材料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小麦储藏期间霉菌早期活动的快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小麦置于不同温、湿度组合条件下进行模拟储藏,利用快速测定微生物活性值(基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监测小麦中霉菌的早期活动状态。结果表明,小麦储藏在70%~79%相对湿度条件下49 d,各试验组微生物活性检测的最大值为306 u;当储藏的相对湿度超过80%时,28℃试验组小麦储藏14 d后的微生物活性检测值即大于500 u。分析微生物活性值与小麦品质的关系表明,当检测值达到400 u时,检验发现小麦的品质有轻微劣变迹象。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小麦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储藏的微生物活性变化与储藏时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性系数均达0.9或更高。因此,利用监测微生物活性值变化的方法可以对小麦储藏期间霉菌活动危害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1.
胡三梅 《肉类研究》2022,36(5):62-67
肉及肉制品营养丰富,也易受微生物污染,其食用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介绍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限量要求,分析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弊端,综述快速测试片法、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分子诊断法、免疫分析法、光谱法、仪器法等新技术在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满足肉类产业对微生物检测快速、准确的需求,为肉类企业减轻流通压力并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腊肠、腊肉和板鸭等是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这些传统腌腊肉制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均有微生物存在和参与,并呈现多样性特征,主要的微生物菌群涉及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和霉菌等,这些微生物对腌腊肉制品的品质特性和感官特性会产生影响,且与产品质量和可贮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腌腊肉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对传统腌腊肉制品现代化加工中的品质和安全性提升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腊肉、腊肠、火腿、板鸭和腊鱼产品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Achieving food safety is a global health goal and the food-borne diseases take a major check on global health. Therefore, detection of microbial pathogens in food is the solu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recognition of problems related to health and safety. Conventional and standard bacterial detection methods such as culture and colony counting methods and immunology-based methods may take up to several hours or even a few days to yield a result. Obviously, this is inadequate, and recently many researchers are focusing towards the progress of rapid diagnostic methods. The advent of molecular technique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diverse array of assay for quality control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Rapid analysis using DNA hybridization an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offer mor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o get results than culture based methods as well as dramatic reduction in the time to get results. Many methods have also achieved the high level automation, facilitating their application as routine sample screening assays. This review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molecular methods for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control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相似文献   

14.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氨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蛋白丰富的食品中。生物体内适量生物胺具有增强代谢、促进生长等功能,但当含量达到临界值时,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存在大量微生物的食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较高,同类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的种类和含量也有很大不同,如发酵时间、贮藏时间和包装材料等都会对此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生物胺的常见种类、生理作用,发酵肉制品中产生物胺的微生物种类、形成途径、菌株筛选方法及检测方法,旨在为今后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以期为发酵肉制品的质量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肉与肉制品常见的安全卫生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微生物污染、肉品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以及包装材料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肉与肉制品中出现的常见安全卫生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肉及肉制品常见安全卫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干腌肉制品因其具有独特的色泽、风味和口感等感官特性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传统干腌肉制品的钠盐(氯化钠)含量过高,人体摄入过高的钠盐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讨论了食盐对干腌肉制品风味、质构和微生物安全的影响,概述了低钠干腌肉制品的相关研究动态,并对低钠干腌肉制品绿色制造的未来研究(如低钠复合盐)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肉类调理食品中细菌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肉类调理食品方便快捷,营养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影响食品品质和消费者健康。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全面、准确的研究肉类调理食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微生物防控和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均质提取法对肉类调理食品中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提取,并以16S rRNA可变区V3-V4作为测序片段,分析细菌多样性。实验表明,4种肉类调理食品细菌多样性均较高,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炸鸡块、骨肉相连和冷冻牛排的优势菌群是Anderseniella属,而羊肉串优势菌群是不动杆菌属,此外肉类调理食品中还存在芽胞杆菌属、梭菌属、泛菌属、假单胞菌属、嗜冷杆菌属和乳球菌属等。本论文明确了使用均质提取法对肉类调理食品中微生物进行16S rRNA V3-V4区测序分析,为后续大规模菌群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开发肉制品新种类,来达到改善肉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风味的目的。然而,由于发酵体系中的不良微生物或发酵原料本身都有可能导致发酵食品中存在一些非健康因子,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对发酵肉制品加工中衍生的醛类、多环芳烃等内源非健康因子,以及生物胺、亚硝胺等与微生物相关的外源非健康因子的形成机制及其危害进行论述,并从传统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两个层面阐述控制非健康因子产生的主要策略,旨在对发酵肉制品产业化生产中,有效降低非健康因子危害,提高食品安全性,为促进发酵肉制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adulteration/substitution of meat has always been a concern for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public health, religious factors, wholesomeness, and unhealthy competition in meat market. Consumer should be protected from these malicious practices of meat adulterations by quick, precise, and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meat animal species. Several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employed for meat speciation based on anatomical, histological, microscopic, organoleptic, chemical, electrophoretic, chromatographic, or immunological principles. However, by virtue of their inherent limitations, most of these techniques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recent DNA-based molecular techniques. In the last decades, several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have been proposed as useful means for identifying the species origin in meat and meat products, due to their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s well as rapid processing time and low cost. This review intends to provide an updated and extensive overview on the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meat and meat products.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更加营养、健康和安全的肉制品已经成为肉类工业的热点研究问题。低温慢煮(sous-vide,SV)是将新鲜或稍加工的原料放入真空密封袋中真空包装,后放入恒温水浴锅或低温慢煮机中进行长时间低温煮制的新型加工技术,具有加热温度低、加热均匀等特点,尤其在增加肉制品嫩度、提高多汁性、降低营养物质流失、消除高温蒸煮产生的异味及有害物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然而,SV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多种因素(如温度、时间、真空度等)的影响,从而对产品的食用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与此同时,如何最大程度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微生物安全性,也已经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影响SV的工艺参数,系统综述SV对肉制品食用品质及货架期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讨SV加工特性、改善肉制品食用品质、延长货架期和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