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薛文良  臧佳鑫  刘松涛  魏孟媛  刘芳 《国际纺织导报》2015,43(3):11-12,14,15,81
纺织品及玩具中使用最广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增塑剂会影响生物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针对PAEs类增塑剂迁移规律的检测问题,采用萃取法和顶空法,检测了聚氯乙烯长丝中6种PAEs类增塑剂在有机溶剂、空气及模拟人体体液(如酸汗、碱汗和唾液)中的迁移情况,研究发现:以正己烷作为迁移介质,中浓度聚氯乙烯长丝中的PAEs类增塑剂迁移能力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PAEs类增塑剂更容易挥发至空气中,6 h内的挥发量在第3小时或第4小时达到峰值;PAEs类增塑剂在与人体体液接触时,总体迁移效率随其比表面积的增大和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在唾液中的析出能力更大。  相似文献   

2.
<正>3 PAEs类增塑剂在空气中的挥发3.1试验3.1.1材料及仪器制备的实物样品:PVC长丝。6种PAEs类增塑剂:DBP、BBP、DEHP、DNOP、DINP、DIDP。仪器:顶空仪(美国Agilent公司)。3.1.2试验方法取1 g PVC长丝剪碎置于顶空瓶中,利用顶空仪分别检测PVC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其中,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其通过迁移、富集、转化对食品造成污染,现已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不同基质中PAEs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Qu ECh ERS等)和分析技术(光谱法、色谱法、质谱联用法等)、毒性及风险评估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PAEs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评述,对食品中PAEs的筛查技术进行探讨,为将来开展食品中PAEs的检测、评估提供建议和思考。其中,简便快捷的前处理技术结合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筛查技术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食用油中增塑剂溶出的原因分析及风险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的检测,发现塑料桶装的食用油均有不同程度的PAEs检出,从而对增塑剂溶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食品包装用塑料垫圈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PAEs添加回收率在83.9%~107.8%之间,标准偏差在1.5%~6.1%之间;此外,对其中包装容器内的食品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GC-MS法可以对塑料垫圈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垫圈均被检出含有PAEs增塑剂成分,且由于溶出迁移,对所接触的食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玮婧  冯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445-448,452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简称PAEs)是一类广泛应用的塑料增塑剂,具有生殖毒性和致畸致癌等危害。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和任意添加,邻苯二甲酸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体中。本文介绍了PAEs的危害,总结了邻苯二甲酸酯的国内外标准、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现有的分析检测方法,并且提出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增塑剂,广泛用于塑料、橡胶及乳化剂等工业中,用其增塑的聚氯乙烯(PVC)可用于制造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电缆等。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此类增塑剂产生恐慌。本文对PAEs类增塑剂毒性以及美国、欧盟、日本、我国法规进行小结,不同分子量PAEs类增塑剂的毒性强度不同,各国对PAEs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还对近5年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以及生物样品中PAEs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检测结果提示食品、生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出不同水平的PAEs。因此,需探索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加强人群暴露水平评估,制定PAEs更为合理的限制规定,以保障消费者饮食健康。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月饼托盒中5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PAEs添加回收率在85.6%~103.8%之间,标准偏差在1.8%~6.4%之间。结果表明:GC-MS法可以对月饼托盒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月饼托盒均被检出含有PAEs增塑剂成分,表明存在污染食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农用地膜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含量,消除了常见软化剂棕榈酸对测定的干扰。选择丙酮作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样品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在3.0~200.0mg/L线性范围中,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0.15~0.60mg·kg-1,平均回收率97.2%~104.8%,相对标准偏差0.51%~2.35%。该方法简单高效,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塑料地膜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同时测定肉制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样品经乙腈提取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选择离子扫描(SIM)。该方法能有效分离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相关系数为0.995 1~0.999 6,检出限为0.01~0.03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23%~111.96%,RSD为1.18%~7.59%。采用该方法对火腿肠和培根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进行检测,实际样品中检出DIBP、DBP和DEHP,可满足目前肉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性及在食品中的限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类( PAEs)物质,作为塑料添加剂已有将近80年的历史,普遍存在于大气飘尘、工业废水、河流、土壤以及固体废弃物中,并已在食品、饮用水、人体体液中被检出,是一种全球最普遍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简要介绍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性,对国内外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食品中的限量规定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客观分析了标准法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豆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油脂肪酸成分做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监测和定值工作。结果表明,单元内和单元间均匀程度以及标准物质样品的稳定性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制备要求。大豆油脂肪酸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棕榈酸(C16∶0)是11.0±0.8(%);硬脂酸(C18∶0)是4.5±0.4(%);油酸(C18∶1)是20.7±1.0(%);亚油酸(C18∶2)是54.2±2.4(%);亚麻酸(C18∶3)是8.9±1.8(%)。  相似文献   

13.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来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日常饮食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食用植物油也可能是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污染的食品之一。通过对88批次小包装成品油样及6个加工环节样品进行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对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调查,根据检测结果,从食用油的原料、包装材料和食用油加工环节等方面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预防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食用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1年6月卫生部公示的食品中17种禁用邻苯二甲酸酯的名单,本方法采用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建立了快速测定含油食品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的分析方法。食品采用乙腈提取,加入水稀释后,正己烷液液萃取,样液浓缩至干后,甲醇定容。采用C18液相色谱柱分别在等度与梯度两种洗脱程序下分离,大气压化学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在该优化方法条件下,18种邻苯二甲酸酯检测限(LOQ)在0.05~0.5 mg/kg之间,方法回收率为53.4%~10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2%~24.6%。应用本方法分析了植物油、起酥油、辣椒酱、豆辨酱、饼干等多种食品中18种邻苯二甲酯类物质含量,经与标准方法相比,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以作为食品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确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全麦粉作为粗脂肪标准物质的基体,对粗脂肪标准物质的制备程序和工艺以及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粉碎、混匀、干燥、分装、Co-60辐照灭活(辐照量为2.5Mrad)全麦粉粗脂肪标准物质的制备工艺。粗脂肪标准物质样品的均匀性检验结果经F检验以及14个月稳定性监测结果经t检验表明,单元内和单元间均匀程度以及标准物质样品的稳定性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选取当年产葵花籽油作为标准物质的试验样品,对研制的葵花籽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做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监测和定值工作。葵花籽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样品的均匀性检验结果经F检验以及19个月稳定性监测结果表明,单元内和单元间均匀程度以及标准物质样品的稳定性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制备要求。葵花籽油脂肪酸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棕榈酸(C16:0)6.1±0.4;硬脂酸(C18:0)5.6±0.5;油酸(C18:1)23.8±1.4;亚油酸(C18:2)62.2±1.5;亚麻酸(C18:3)1.0±0.7;山嵛酸(C22:0)0.8±0.2。  相似文献   

17.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毒性、分析方法及使用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增塑剂的毒性,近5年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生物样品中FAEs的分析方法以及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的相关使用规定进行了综述,并就探索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加强人群暴露水平评估,制定食品中PAEs的安全限值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地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CleanertPAE玻璃固相萃取小柱(SPE法)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净化效果较好,处理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克服了普通固相萃取柱处理样品空白值高,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处理样品时间长、空白值较高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