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黑米红枣为原料,添加全脂奶粉、白砂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单甘酯、明胶、麦芽糊精,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黑米红枣雪糕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以总质量为基准,黑米红枣浆15%、白砂糖10%、全脂奶粉8%、麦芽糊精6%、明胶0.3%、CMC-Na0.3%、单甘酯0.2%。在此配方下,黑米红枣雪糕呈黑色,具有浓郁的黑米红枣香味,组织细腻,口感良好,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青稞面粉为原料,确定了速溶青稞粉的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15%,麦芽糊精最适添加量为15%,物料浓度12°Bé,进风温度180℃,进料速度500 mL/h,产品的速溶率最高可达85.5%。调味配方为:白砂糖6%,柠檬酸0.2%,植脂末15%。稳定剂最适添加量为:CMC-Na 0.5%,瓜尔豆胶0.08%,单甘脂0.15%。  相似文献   

3.
以枸杞浓缩浆为原料,异VC-Na、柠檬酸为护色剂,麦芽糊精和β-环状糊精为助干剂,CMC-Na为稳定剂,白砂糖为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甘酯为乳化剂,使用喷雾干燥法生产速溶枸杞粉。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枸杞粉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虾壳粉调味料的配方工艺,以100目虾壳粉为原料,结合感官评分值及电子鼻检测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分析,探讨食盐、白砂糖、麦芽糊精、柠檬酸的添加量对虾壳粉调味料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壳粉调味料的最佳配方(占调味料的百分比)为25%食盐、10%白砂糖、8%麦芽糊精以及4%柠檬酸。  相似文献   

5.
选用生长期的鲜藿香叶为原料,提取藿香叶的可溶性成分,通过喷雾干燥制得藿香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4%CMCa、5.1%麦芽糊精、1.0%β-环糊精等作为助干剂,喷雾干燥得到的藿香粉感官评定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肖萍  霍芳  王朝  胡耀辉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0):159-161
研究以长白山道地药材藿香为原料,以乙醇回流提取,对包埋率及影响醇提物微胶囊化的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黄原胶=5∶4.8∶0.5、芯材添加量20%、乳化剂3%、干物质含量15%、均质压力35MPa、均质三次、均质温度7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  相似文献   

7.
酶法制取大米麦芽糊精和浓缩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米为原料,采用高温α-淀粉酶酶解淀粉制取麦芽糊精,然后分离提取浓缩蛋白。结果表明,使用高温α-淀粉酶3mL、固液比1∶4、酶解温度95℃、酶解时间1h,其DE值为8.44,大米蛋白纯度达82.41%,提取率达94.69%。麦芽糊精的理论平均分子量为2150.68Da;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其氨基酸组成没有明显变化,证实酶法制取大米麦芽糊精和浓缩蛋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亚麻籽油为主要原料,对其微胶囊制备时壁材配比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优化试验,得出微胶囊制备壁材配比的最优条件。最佳条件为:确立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微胶囊最适和使用的壁材;壁材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3,芯材/壁材1∶2,固形物含量26%。  相似文献   

9.
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大豆异黄酮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制备大豆异黄酮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质量比1∶1混合、原料液固形物含量30%、芯材与壁材比例为2∶3;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4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100℃。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提取法提取葡萄籽油,同时应用正交试验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对葡萄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比为1:1,芯壁材比为1:1.5,乳液浓度为30%(w/v),产品包埋率可达70%以上.葡萄籽油经微胶囊化工艺处理后,其产品的分散性和包埋效果较好;保质期明显延长:微胶囊葡萄籽油保质期在363 d左右,较未经任何处理的葡萄籽油的保质期延长247 d.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125-130
选择麦芽糊精、变性淀粉、大豆分离蛋白、单硬脂酸甘油脂(单甘脂)等脂肪替代物取代广式腊肠中的肥肉。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感官评价为响应值,得到脂肪取代物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糊精3.0%,变性淀粉2.0%,大豆分离蛋白2.0%。在采用最佳替代量的工艺条件下,得到产品的感官评分为78.1,出油率为4.2%,弹性为1.57 mm,硬度为33.11 N,胶凝性22.49 N,咀嚼性为36.13 m J,该类指标值与按传统的配方制作的广式腊肠检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2.
以榛子压榨后的饼为基料,添加植脂末、白砂糖、麦芽糊精、乙基麦芽酚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制成榛子粉。以乳化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成分添加范围,采用{4,2}型单纯型格子点设计做配方试验,得到各成分最佳添加量为榛子原料61.25%、植脂末13.60%、白砂糖3.00%、麦芽糊精20.00%、羧甲基纤维素钠0.20%和乙基麦芽酚1.95%。  相似文献   

13.
香菇纸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菇为基本原料,从香菇脱味、复合增稠剂的配比和添加量以及成膜条件等方面对香菇纸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添加复配增稠剂可溶性淀粉、大豆分离蛋白、CMC-Na、海藻酸钠、卡拉胶的最佳添加量分别是0.8%,0.25%,0.3%,0.2%和0.4%,还有2 mL甘油和适量的白砂糖、食盐,在70℃的条件下干燥2.5 h,此条件下加工出的香菇纸易揭且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双蛋白冰淇淋的配方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脱脂乳粉添加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麦芽糊精添加量及稳定剂添加量对双蛋白冰淇淋感官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脱脂乳粉添加量为2.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1.0%、麦芽糊精添加量为8%、稳定剂添加量为0.75%时,感官评分为96分,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双蛋白冰淇淋甜而不腻、风味独特、口感细腻,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先汉  叶剑芝 《食品科技》2007,32(9):175-177
对喷雾干燥法制备蜂蜜蛋白复合固体饮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210℃、进料速率20mL/min、离心转速24000r/min,最佳配方为蜂蜜40.0%、低DE值麦芽糊精38.0%、脱脂乳粉16.4%、大豆分离蛋白1.5%、β-环状糊精4.1%,在该工艺条件下原料营养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16.
麦芽蛋白的醇碱提取及其功能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连冬  于海彦  薛艳 《酿酒》2003,30(6):85-87
对醇碱提取啤酒糟中麦芽蛋白进行了研究。并以提取的麦芽蛋白的功能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醇碱比为1:2,固液比为1:35,时间为60min,温度采用室温为最佳提取条件,蛋白质提取率达79.97%。且所得到麦芽蛋白功能特性接近国外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7.
以芹菜和黄瓜为原料,添加白砂糖、柠檬酸和麦芽糊精等辅料探究芹菜黄瓜复合粉的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芹菜与黄瓜的配比、护色液浓度、白砂糖、柠檬酸及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对复合粉感官评价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工艺参数,最终确定芹菜黄瓜复合粉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芹菜切段后用0.8%CaCl2溶液护色,芹菜和黄瓜(芹菜汁∶黄瓜汁,m/m)配比为2∶1,添加0.8%白砂糖、0.03%柠檬酸,同时加入0.1%CMC-Na与0.52%麦芽糊精作为复合稳定剂,经喷雾干燥后制得的芹菜黄瓜复合粉品质最好,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壁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豆蛋白、麦芽糊精、黄原胶作为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的壁材物质,研究这三种成分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的壁材组成: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0.76、麦芽糊精DE值为20、黄原胶浓度为0.4%(W/V)。  相似文献   

19.
大豆组织蛋白素肉丸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加工大豆组织蛋白,通过正交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蛋白质、油脂与淀粉添加量和水分含量对加工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大豆组织蛋白为原料,研制素肉丸子,分析食盐、白砂糖、牛肉香膏和味精对素肉丸子风味的影响并测定其质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物料体系组分对大豆组织蛋白品质影响的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油脂、蛋白质、水分及淀粉,优化得到的最佳物料体系组成是水分含量30%、大豆分离蛋白20%、马铃薯淀粉25%、大豆油6%;最佳素肉丸子风味配方为食盐4%、白砂糖1%、牛肉香膏1.5%、味精1%;质构分析结果表明,在50%压缩比时测定的大豆组织蛋白素肉丸子质构特性参数是硬度6.111kg、内聚性0.765、弹性0.869、耐咀性4.113kg、回复性0.42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酪朊酸钠、麦芽糊精、大豆膳食纤维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同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微胶囊形态的微观表征颗粒完整率和微胶囊感官品质评价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微胶囊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复配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为乳白色粉末,具有良好冲调性和流动性,微胶囊化效率83.62%和产率63.87%,微胶囊形态的颗粒完整率接近70%,是较好的喷雾干燥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复配壁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