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采集于新疆不同地区的20个野生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福林酚法测总多酚,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DPPH、ABTS、还原能力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相关系数法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野生苹果的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HDM-23的总多酚含量最高(4714.33μmol没食子酸/100g鲜果),XY-31的总黄酮含量最高(2452.84mg芦丁/100g鲜果)。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总多酚与总黄酮是野生苹果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   

2.
10种蜂蜜中的抗氧化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市售蜂蜜与农家蜂蜜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多少,为我国蜂蜜品质的评价和鉴别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3种市售蜂蜜和7种农家蜂蜜中总酚、总黄酮、脯氨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通过数据间的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明确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市售蜂蜜和农家蜂蜜总酚含量均值分别为24.93 mg/100 g和30.32 mg/100 g;市售3种蜂蜜中的总黄酮含量均低于20 mg/100 g,而农家的7种蜂蜜均高于20 mg/100 g;农家蜂蜜脯氨酸含量的均值是市售蜂蜜的2.5倍之多。市售蜂蜜的DPP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作用和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农家蜂蜜。蜂蜜的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10种蜂蜜的各项指标间差异显著,农家蜂蜜的抗氧化物质含量高于市售蜂蜜,而市售蜂蜜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农家蜂蜜,蜂蜜的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能力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药桑椹花青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药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ns from Morus nigra L.,AMNL)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与白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ns from Morus alba L.,AMAL)和黑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ns from Morus alba Linn.var.tatarica,AMALV)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以芦丁和VC为对照,测定AMNL对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烷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测定其体外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AMN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9.07mg/L)显著高于AMAL与AMALV,弱于芦丁和VC。AMNL对O2.(IC50=2.82mg/L)和.OH(IC50=7.77mg/L)的清除能力不仅明显高于AMAL与AMALV,而且清除效果也优于芦丁和VC。各桑椹花青素对烷基自由基清除率均低于50%。AMNL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是AMAL、AMALV及芦丁的11.8倍、2.6倍及1.3倍,但低于VC。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然晒干、热风干燥、荫干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常见方法对新鲜无核紫葡萄进行干燥,测定葡萄干的总糖、还原糖、果糖、葡萄糖、总酸、V_C、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青素以及感官指标、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无核紫葡萄干品质及抗氧化性差异明显。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速率最快,分别为3.5,3.0d;荫干速率最慢,为35d。真空冷冻干燥的无核紫葡萄干的总酸、V_C、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青素含量被最大程度保留,分别为34.6%、6.34mg/100g、8.28mg/100g、71.5mg/100g、182.3mg/100g、3.61mg/100g。真空冷冻干燥抗氧化能力强。相关性分析表明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综合分析,真空冷冻干燥适合用于无核紫葡萄的干燥,能较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性强,可作为无核紫葡萄适宜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晓英  薛梅  樊汶樵 《食品科学》2017,38(3):142-147
比较蓝莓花、嫩茎、嫩叶及老叶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的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嫩叶中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3.77 mg GAE/g(以干质量计,下同),分别是花、嫩茎和老叶的3.45、1.42、1.12倍;老叶中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68.01 mg RE/g、23.29 mg CAE/g,分别是花的2.57倍和4.61倍、嫩茎的1.79倍和1.23倍、嫩叶的1.03倍和1.98倍。抗氧化性能中,老叶的铁还原能力最大,其次是嫩茎和花,嫩叶较差;清除·OH的能力为嫩茎嫩叶花老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为嫩茎嫩叶老叶花甲醇提取物,均高于对照品;蓝莓各部分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总抗氧化能力次之,清除·OH能力和铁还原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萝卜缨叶片和叶柄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萝卜缨叶片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叶柄,叶片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总酚含量(6.54mg/g)几乎是叶柄的2倍,而总黄酮含量(5.13mg/g)则是叶柄的9倍之多。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叶片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叶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叶柄的47倍和16倍;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能力也强于叶柄2倍左右。该研究为萝卜缨在调味品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酿方式对无花果果酒理化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红外催陈、冷热交替、自然陈酿3种陈酿方式,探讨陈酿对无花果果酒理化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性的影响。对陈酿后果酒的总酸、总酯、透光率、感官品质、总酚、多糖、总黄酮和体外抗氧化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酿后果酒总酯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酒,总酚、多糖、总黄酮和体外抗氧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红外催陈15 h后,果酒的理化指标为:总酸4.9 g/L、总酯2.25 g/L、透光率81.6%、总酚1.61 g/L、多糖1.35 g/L、总黄酮0.63 g/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53 mg(抗坏血酸)/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10.39 mg(抗坏血酸)/L、总还原能力38.95 mg(抗坏血酸)/L,感官评分85.53分,在达到无花果果酒后熟效果且增加口感的同时,能更好地保留无花果果酒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花椰菜不同品种类型间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及烹饪对其影响,采集白花菜、松花菜、青花菜以及罗马花椰菜四种花椰菜样品,检测其维生素C、总胡萝卜素、总黄酮、总酚等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研究水煮、蒸制、微波及清炒烹饪过程对其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椰菜不同品种类型间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罗马花椰菜中维生素C、总胡萝卜素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75.67 mg/100 g、39.24 μg/100 g以及4.34 mg RE/100 g。青花菜总酚含量最高,为38.04 mg GAE/100 g,总胡萝卜素及总黄酮含量仅次于罗马花椰菜,松花菜除总酚含量低于白花菜外,其它均高于白花菜;青花菜的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为最高,分别为68.40%和28.00%,罗马花椰菜次之,而白花菜和松花菜的FRAP还原能力较高,且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烹饪处理花椰菜对其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具有不同影响,维生素C含量不同程度损失,总胡萝卜素既有损失又有提升,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整体为提升,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FRAP还原能力下降。不同烹饪处理中蒸制方式对于花椰菜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保持或提升作用较好,其次为微波、水煮及清炒。本实验获得的花椰菜不同品种类型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特点可为特定人群花椰菜消费以及烹饪方式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亦可为居民通过花椰菜饮食营养物质摄入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草莓、黑莓、蓝莓中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草莓、黑莓、蓝莓3种小浆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蓝莓全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在所测3种浆果全果中最高,分别为9.44mg没食子酸/g干质量、36.08mg芦丁/g干质量、24.38mg儿茶素/g干质量;其总抗氧化能力也最强,达14.98mmol Trolox/100g干质量。草莓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则最低,抗氧化能力也最弱。此外,3种浆果果渣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全果和果汁,即果渣>全果>果汁。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以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达到0.9704,表明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各食用米中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黑米、白糯米、大米、黄米、糙米、香米、玉米、薏米、西米、高粱米10种常见食用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供试食用米品种间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61~287.61 mg/g和3.79~175.43 mg/100 g之间,黑米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87.61±18.38 mg/g和175.43±3.25 mg/100 g),西米的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61±0.04 mg/g和3.79±0.06 mg/100 g);黑米乙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354.18 U/g)和总还原力(吸光度为2.91)最强,大米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4.62 U/g)最弱,而西米的总还原力(5倍稀释时吸光度为0.11)最弱;黑米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高(当加入量为2 μL时清除率为50%,IC50=2 μL),西米的清除能力最弱(当加入体积大于105 μL时清除率为50%,IC50>1×105 μL);黑米对·OH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250倍稀释),西米的最低(IC50=1.71倍稀释);黑米对NO2-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500倍稀释),玉米为最低(IC50=2.97倍稀释);西米和糯米对O2-·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105倍稀释),玉米最低(IC50=2.467倍稀释)。综合比较发现黑米具有较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性米类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选取新疆特色植物药桑与黑桑的桑葚、桑叶和桑树皮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常规方法测定氨基酸、矿物质、黄酮、多糖和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药桑和黑桑不同部位中蛋白氨基酸种类丰富,均含有17 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均在0.60以上;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也较为丰富,其中药桑葚中生物碱含量最高,可达1.393 mg/g(干基),药桑皮中黄酮含量最高,可达11.999 mg/g(干基),黑桑葚中多糖含量最高,可达337.491 mg/g(干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29 个指标提取了4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7.000%。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药桑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药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药桑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考察药桑葚总黄酮的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在正交试验基础上,筛选出影响药桑葚黄酮得率的3 个主要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8%、提取温度80 ℃、提取4 次,此条件下药桑葚黄酮提取率预测值达2.32%,实测值2.31%。药桑葚总黄酮具有较强还原力,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干燥方式对桑叶降糖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探讨了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4 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降糖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苯酚-硫酸法测桑叶多糖含量、亚硝酸钠法测定桑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桑叶色泽最好,与新鲜桑叶最为接近,但DNJ和总黄酮的含量都较低;真空干燥法制备的桑叶DNJ和多糖含量最低,且桑叶的色泽也最差;微波干燥对桑叶的降糖成分和色泽影响较小,当功率为140 W处理10 min时,其DNJ和多糖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97.15±6.35) mg/100 g和(11.71±0.01)%;热风干燥的时间较短,对桑叶的颜色影响也较小,当干燥温度为75 ℃,干燥时间为60 min,所得桑叶的DNJ、总黄酮、多糖的含量都较高,分别为(227.47±5.79)mg/100 g、(49.51±1.18)mg/g和(11.29±0.01)%。因此热风干燥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中大批量桑叶的干燥。同时测定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可知干燥后桑叶降糖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降糖效果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新疆药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的方法。药桑椹粉经0.05 mol/L盐酸提取,在pH 8.5的硼酸盐缓冲液条件下,氯甲酸-9-芴基甲酯(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FMOC-Cl)与DNJ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络合物(DNJ-FMOC),然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液相色谱条件为CORTECSTM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28∶72,V/V),在流速0.6 mL/min、柱温28 ℃、检测波254 nm条件下检测。结果表明:DNJ与其他组分分离效果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1 μg/mL(RSN=3),线性范围在0.5~20 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970,加标回收率平均为106.4%。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重复性实验以及回收率实验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测定药桑椹中DNJ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果桑品种成熟桑椹之间游离氨基酸综合质量的差异,利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0 种成熟桑椹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 种桑椹的游离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 种成熟桑椹中均含有17 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台湾一号,含量为270.073 mg/100 g;含量最低的是射阳3号,含量为38.718 mg/100 g。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第1、2、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0.845%、27.912%、10.078%,这3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835%,可代表桑椹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趋势,综合评价得分顺序由高到低分别为台湾一号、镇椹一号、大十、丰果桑、选100号、选20号、育721、中椹1号、镇9106、射阳3号。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hite (Morus alba L.), red (Morus rubra L.) and black (Morus nigra L.) mulberry fruits grown in the East Anatolia Region of Turkey was investigated. The highest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 were observed in black mulberry (1422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s/100 g fresh matter and 276 mg quercetin equivalents/100 g fresh matter). M. alba had the highest total fat content (1.10%), followed by M. nigra (0.95%) and M. rubra (0.85%), respectively. The major fatty acids in mulberry fruits were linoleic acid (54.2%), palmitic acid (19.8%) and oleic acid (8.41%), respectively. The total soluble solids content of mulberry species varied between 15.9% (M. rubra L.) and 20.4% (M. alba L.), acidity between 0.25% (M. alba L.) and 1.40% (M. nigra L.), pH between 3.52 (M. nigra L.) and 5.60 (M. alba L.), ascorbic acid 19.4 mg/100 g (M. rubra L.) and 22.4 mg/100 g (M. alba L.), respectively.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the mulberry species were 0.83% N, 235 mg/100 g P, 1141 mg/100 g K, 139 mg/100 g Ca, 109 mg/100 g Mg, 60 mg/100 g Na, 4.3 mg/100 g Fe, 0.4 mg/100 g Cu, 4.0 mg/100 g Mn and 3.1 mg/100 g Z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不同品种枣果发育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对灰枣、鸡心枣、梨枣、赞皇枣、磨盘枣、葫芦枣6 个枣品种的不同发育期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组成和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枣果实中总酚、总黄酮、VC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在采摘初期(幼果期)为最高,其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在绿熟期前下降迅速,绿熟期以后变化趋缓,果实接近成熟时则趋于平稳,全红期果实可较采摘初期降低60%以上;VC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白熟期前下降较快,白熟期后降幅变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结果显示,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是供试各品种枣果实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含量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也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供试枣果实抗氧化活性与其中的总酚、总黄酮、VC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等主要酚类物质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尤以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较高,说明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是枣果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磨盘枣、葫芦枣具有较高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鸡心枣具有较高的VC含量,是功能性枣果及其加工制品生产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套袋对桃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对陕西关中主栽品种"阿布白"桃进行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实验,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桃共检测到89种香气物质,香气物质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对照单层白色塑料膜袋双层外杂内黑纸袋单层黑色无纺布双层外黑内黑纸袋单层外黄内黑纸袋双层外黄内红纸袋双层外红内黑纸袋。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醛类、醇类、酯类和烃类物。与对照相比,套袋提高了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增加了酸类物质含量,但降低了醛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套袋果实之间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也存在差异,单层外黄内黑纸袋的内酯类物质较其他果袋含量高,可为果实提供丰富的果香味。综合果袋对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的表现,以单层外黄内黑纸袋对"阿布白"着色效果好,果实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适宜,果香味浓,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寒地果树资源果实中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活性,本试验测定了软枣猕猴桃、黑果腺肋花楸、草原樱桃、白穗醋栗和蔓越莓五种果实的总酚、总花色苷含量,比较了其抗氧化及抗α-淀粉酶活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寒地果实的总酚、总花色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酚含量为13.21~66.43 mg GAE/100 g,其中黑果腺肋花楸含量最高,白穗醋栗次之;总花色苷含量为0.15~46.45 mg C3G/100 g,黑果腺肋花楸含量最高,草原樱桃次之。另外5种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差异。用DPPH法、ABTS法、ORAC法、FRAP法测得白穗醋栗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用高通量淀粉浊度法测得白穗醋栗的抗α-淀粉酶活性最强,IC50为0.122 mg/mL,高于阿卡波糖(0.16 mg/mL),其AE值为2034.18 mmol AE/g,高于阿卡波糖(1550 mmoL AE/g),且是其他果实的42~127倍。相关性分析发现五种寒地果实的总酚、总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抗α-淀粉酶活性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10 种猕猴桃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探究抗氧化活性与VC、总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成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7%~20.37%、可滴定酸含量0.85%~1.77%、VC含量54.86~159.08 mg/100 g、蛋白质含量0.86%~1.85%、总氨基酸含量10.74~17.94 mg/g、总酚含量63.71~152.46 mg/100 g、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3.75%~68.34%。6 种营养成分在不同猕猴桃品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翠香、红阳、金桃和华优的可溶性固形物、VC和总酚含量均较高,而黄金果和海沃德的VC、总酚含量较低,其他品种的营养成分指标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华优的VC含量(159.08 mg/100 g)、总酚含量(152.46 mg/100 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68.34%)最高,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猕猴桃的抗氧化能力与其中的VC和总酚含量之间呈现较高相关性,表明猕猴桃的抗氧化作用与其中所含的VC和酚类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